陳夢 李芃
摘要:蘇州園林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的代表者,是集花窗、鋪地、塑雕、木雕于一體的裝飾藝術圣地。作為其建筑象征性裝飾物之一,花窗具有精致典雅的圖案美、虛實結合的空間美、意蘊深遠的內涵美三大特征?;ù熬哂形幕娮C者的身份,將其應用于書籍裝幀設計,兩者相互碰撞,融合得恰到好處,是文化融入現實生活的日常表達。本文通過對花窗所處地域環(huán)境、主要類別與題材、裝飾內涵進行分析,初步了解相關元素的應用范圍,并結合書籍裝幀相關設計手法進行設計,創(chuàng)造出一款中式復古風格簡裝書籍,為新時代書籍裝幀創(chuàng)作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蘇州園林;花窗;書籍裝幀
中圖分類號:TS8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3-0-02
視覺符號的表達需要依靠載體實現,蘇州園林的花窗裝飾主要呈現的是圖案符號的美,其融入日常生活,對于繼承發(fā)揚傳統文化起到助推作用。而對花窗圖案進行再設計并應用于書籍裝幀中,要求設計師理性分析當下書籍設計趨勢,在設計理念中傳統文化內涵體現,避免出現“形式主義”。
1 蘇州園林背景以及花窗的裝飾形式
1.1 蘇州園林背景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詩人張繼為我們所描繪的江南水鄉(xiāng)秋葉幽靜之景。蘇州古城具有兩千五百年歷史,地處平原地帶,整個地域水網發(fā)達,占地面積廣,物產資源豐富,且建城、運輸等條件優(yōu)越。由于蘇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其整體氣候溫和濕潤,日照充足,促進當地石料的產出。同時,蘇州自古以來都是名城大郡,是江南的經濟文化中心,為園林建設增添歷史的沉淀,這也是推動其園林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1.2 蘇州園林花窗的裝飾形式
《說文解字》陳刻本記載:“‘窗本作‘囪,囪,在墻曰牖。片部曰,牖、穿壁以木為交窗也,在屋曰囪,屋在上者也。象形。此皆以交木為之,故象其交木之行?!盵1]所以甲骨文中有關窗的記述都是原始的洞口圖形。蘇州園林花窗因其內部窗芯變化多端,圖案形制不同,所以將其裝飾形式大致分為硬景和軟景[2]。硬景花窗窗芯線條為直線,相互連接形成閉合圖形,不僅角度清晰而且線條明快。常見紋樣案例為定勝紋、菱花紋、冰裂紋等。軟景花窗窗芯由軟線條組成,由其構成的圖形無明顯轉角,線條綿長迂回,全部用弧線條組成的有古錢紋、如意紋、波紋、葵花紋、魚鱗紋等等,種類繁雜,數量繁多。除硬景和軟景花窗外,還存在一種軟硬景花窗,其窗芯是由直、弧線條混合組成。
2 蘇州園林花窗的主要題材及其裝飾內涵
蘇州園林花窗圖案題材多樣,種類豐富,根據裝飾內容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五種:自然符號花窗、動植物符號花窗、器物符號花窗、文字符號花窗以及組合符號花窗。這些裝飾符號集文學、書畫、文字、自然、民俗與文化為一體,多數造型帶有深刻寓意,是一種來源于生活的啟示,也是一種民族的記憶符號。不僅密度較大,而且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無異于一部中華文化的“博物志”。
根據題材內容的不同,自然符號類花窗可分為擬日紋花窗、“卍”字紋花窗、冰紋花窗、八卦圖文花窗四種。擬日紋,如字面所指,是對太陽抽象的表達,它被世人冠以“光明”“致福祛禍”“忠誠”等意?!皡d”字紋,相關考古發(fā)現我國古代的巖畫上亦有此符號出現,意指太陽自東向西旋轉,隨后也被用于佛教之中,表示吉祥無比,寓意“吉祥”“如意”等美好之意,例如佛祖胸口常常會出現此符號。
動物符號花窗的圖案主要以幻想靈物類和瑞獸蟲魚為主,其中幻想靈物花紋包括龍紋、夔龍紋;瑞獸蟲魚紋包括蝙蝠及龜背紋等。植物符號花窗主要為靈木仙卉紋,如牡丹花、桃等。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就將具有威脅性的飛禽走獸以及魚蟲等動物視為“靈物”,將其看作民族魂的象征,使其逐漸成為保護神的代表,寓意闔家幸福、驅邪避災。植物類崇拜雖不如動物類崇拜那樣強烈,但植物也成為先民觀察自然的物象之一,欣賞植物具有陶冶情操、規(guī)范意識的重要作用。器物符號花窗包括喜慶器物紋、厭勝辟邪器物紋及文人風雅器物紋花窗。喜慶器物類題材包括如意紋、花瓶紋等,此類紋樣有起死回生、辟邪驅災、闔家平安富貴的寓意,有的體現孤高淡泊、閑情逸致之意。
文字符號花窗包括“福、壽、喜”字紋花窗、詩窗、十字紋花窗,這些文字符號的表達最初與原始先民對圖騰的崇拜相關,直至今日,人們也在利用文字符號表達自己的內在心理。詩窗與文人雅物類花窗表現形式類似,將詩句的代表字如“清”“風”“明”“月”等置于構圖中心,周飾以“卍”字紋、幾何紋等,對稱構圖,極具觀賞性。十字紋在世人眼中也是“太陽神”的象征,與“卍”字紋同義。組合符號花窗大致分為兩種形式,一是植物組合符號花窗,二是動植物組合符號花窗,組合符號類花窗從形式上從屬于堆塑花窗,寓意多樣。
3 蘇州園林花窗元素在書籍裝幀案例中的應用
康德說過:“在建筑和庭園藝術里,就他們是美的藝術來說,本質的東西是圖案設計,只有它才不是單純的滿足感官,而是通過他的形式來使人愉快?!盵3]書籍裝幀設計的目的在于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將文本語言與視覺符號相互融合,同時也融入文章的主題,將蘇州園林花窗傳統紋樣應用到書籍裝幀中,進行設計。
3.1 風格設定與開本大小
蘇州園林花窗是傳統藝術的代表之一,在書籍裝幀的風格設計上,筆者保留了整體的復古和傳統風格,無論從紋樣設計、字體設計還是紙張的選用上,均體現這一特征。即使在相對靜止的應用載體上,也能傳遞出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同時這種看似“靜態(tài)”的表達形式也與文本內容形成統一。開本大小即為整個簡裝書的展開尺寸,如圖1,這里將書的寬度和高度分別設置為31 cm和21 cm,封面封底的尺寸為15×21 cm。假設這本書用80克內頁紙,內頁厚度即為頁數×0.005 cm,本書設定為200頁,則這本書厚度為200×0.005=1 cm,書脊的寬度即為1 cm,本書印刷紙張的最大有效范圍44.5 cm,兩邊勒口總長為13.5 cm。
3.2 蘇州園林花窗元素的選取與應用
本小節(jié)主要選用自然符號類代表性紋樣擬日紋和“卍”字紋進行紋樣設計和字體設計。
3.2.1 紋樣設計——擬日紋的應用
擬日紋,屬于自然符號類紋樣,是對太陽的形象轉述表達。蘇州園林中擬日紋花窗較多,但表現形式不一。如變形渦狀擬日紋,其外框架是模擬太陽的圓形,紋樣內部則以內圈的圓形為中心,內圈向內或向外延伸3個渦紋,最外圈的渦紋連接20條曲線朝向同個方向,猶如轉動的火球,實為精彩。本設計中將擬日紋的圓形外框設置為向外擴散狀,與變形渦紋狀有相似之處,如圖2應用,構圖模式呈中心對稱,圓形符號向外發(fā)散,模擬太陽符號,呈運動狀。
3.2.2 字體設計——“卍”字紋的應用
“卍”字紋,同屬于自然符號類紋樣,通常被認為是太陽的象征,其造型有運動的趨勢[4]。本設計選用“卍”字紋造型,融入字體設計中。由于書籍定位是蘇州園林圖集,為了突出蘇州園林地域特征,筆者選用“蘇”的繁體字“蘇”進行設計,將“蘇”這個字體置于長方形框之中,其中將“田”字部替換成“卍”字紋的形式,且木字的“一”“丨”部位進行變化,突出“卍”字紋的運動趨勢,設計結果如圖3所示。
3.3 蘇州園林花窗的視覺轉換實踐
3.3.1 封面封底設計——空間延伸的表達
蘇州園林花窗最巧妙的構景特征在于利用一個“漏”字,不僅使花窗達到虛實相生的自然效果,且具有內外遠近景的空間透視及延展的特征。筆者選用空間延伸這一表達,將蘇州園林的“蘇”字進行拆分,如圖3所示,分割線位于“蘇”字草字部以下位置,書脊部位稍有過渡,其余分布在封面以及封底。此外,除了字體設計存有這一特征,有關擬日紋的應用上均如此。筆者將擬日紋的紋樣設計圖進行拆分,其封面底部紋樣可與封底上部紋樣重合,成為完整的圖形。書籍本屬于三維立體之物,頁面的翻動是動態(tài)過程,屬于物質空間,而封面、封底或者書脊設計單拎出來是在二維空間內做設計。筆者試圖分解其表現形式,使得畫面中紋樣之間有一定前后拼接關系,文字之間有一定轉折關系,利用書籍可折疊性質將其展示于畫面之中。
3.3.2 紙張的選取
筆者在紙張的選用上主要考慮兩點因素:中式復古風格以及紙的質感(觸覺、視覺)。首先,為體現中式復古風格筆者選用飽和度較低的淡黃色,它不似大面積純色給人造成視覺壓力,而且?guī)в蓄w粒,形成肌理感。作為信息傳遞的媒介,紙張能夠儲備一定的信息,通過整體復古風格的感知,可與它所承載的信息相聯系,這種中式復古風格的紙張效果適合其身份定位[5]。其次,紙張上的顆粒使讀者在摩挲的同時獲得不一樣的觸覺體驗,紙張中的纖維經過層層揉搓、變形、擠壓,形成了具有文化韻味的凹凸不平的皺紋效果,觸摸時,那薄如蟬翼的平面可以給人帶來豐富且微妙的情感。在有關紋樣應用的紙域內,起伏凹凸的紙張更令人遐想,這種通過眼視、觸摸形成的“書之五感”是工藝的外向表達,同時對蘇州園林花窗紋樣的推廣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3.3.3 成果展示
4 結語
蘇州園林花窗經過歷史的發(fā)展、時代的更替保留至今,部分花窗雖已有損壞,但因為國家以及當地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力保護,大部分花窗仍被完好地保存下來,這些獨特的藝術作品及其所承載的悠久歷史文化造就了今日的輝煌。經過對蘇州園林花窗一段時間的設計探索,雖無驚人成就可言,但也算收獲不小,共有以下兩點。
一是蘇州園林花窗作為私家園林的代表,有其獨到的人文情懷以及審美意義,是蘇州地區(qū)最具代表性的園林藝術場地。對蘇州園林花窗裝飾形式、主要題材等內容進行分析,不僅可以了解其蘊藏的文化積淀,也能對其后的相關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是蘇州園林花窗無論從其造型還是紋樣上,均有獨到之處。其形態(tài)各異的紋樣形式與鮮明的形象特征相互交織,不僅對書籍裝幀設計有所啟發(fā),也為其他物品的應用打開了思路。
參考文獻:
[1] 廣陵書社.說文解字[M].揚州:廣陵書社,2011:412.
[2] 蘇州園林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香山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蘇州園林營造技藝[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2:48.
[3]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18.
[4] 曹林娣.圖說蘇州園林——花窗[M].合肥:黃山書社,2009:1-2.
[5] 呂敬人.書藝問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302-303.
作者簡介:陳夢(1998—),女,江蘇宿遷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設計教育與理論。
李芃(1963—),男,湖北武漢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