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優(yōu)美的語言能給學生最美的教育享受。要想把握教學語言技能,關鍵是要把握教學語言的美感:規(guī)范標準、清新流利的普通話具有示范性;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jié)奏具有優(yōu)美性;生動形象、繪聲繪色的描述具有形象性;妙趣橫生、詼諧幽默的表述具有趣味性;巧妙引導、適時點撥的推進具有啟發(fā)性;語句清晰、簡明扼要的表達具有簡潔性;語意明確、有的放矢的目標具有準確性;張弛有度、過渡銜接的過程具有調控性;突發(fā)奇想、靈動生成的變化具有靈活性;啟迪心靈、感悟人生的滲透具有人文性。
關鍵詞:示范性;優(yōu)美性;形象性;趣味性;啟發(fā)性;簡潔性;準確性;調控性;靈活性;人文性
語言,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溝通、交流、對話、學習的一種重要的交互工具。有聲的語言,會像一件精巧的樂器發(fā)出動人的樂音;無聲的語言,恰似一泓清泉,悄無聲息地融入孩子的生命當中。
尤其是語文老師,課堂中的教學語言應該是一道富有詩意的審美激流,在課堂中飛濺出一串串悅耳動聽的音符。
一、示范性
一口規(guī)范標準、清楚流利的普通話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工作語言,它不但有利于大面積推廣普通話,而且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學普通話、說普通話、用普通話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課堂中會感受到漢語言的優(yōu)美和生動,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詩化的語言進行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受其熏陶,會形成良好的言語習慣,并不斷促進自身語言的發(fā)展。
二、優(yōu)美性
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魅力,教師教學語言必須多種多樣,時而宛如流淌的溪流,時而似激情的火花,時而像跳躍的音符,會隨著課堂師生情緒的變化自然地飛濺出浪花。教師抑揚頓挫的語調,調控自如的語速,張弛有度的音域,優(yōu)美動聽的音色,都會彈奏出課堂教學中動聽的節(jié)奏……讓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緊緊吸引住學生,撥動孩子的心弦,唱響一支支生命的贊歌。那么它便是一種高層次的聽覺享受和精神的洗禮。
三、形象性
語文教師應儲備豐富的閱讀量和詞匯量,積淀豐厚的文學底蘊,經常在課堂中有意識地錘煉自己的語言,鍛煉自己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使自己的語言具有形象的表現(xiàn)力、生動的再現(xiàn)力。語文教師要能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靈活的表達,讓一個個文學形象鮮明地浮現(xiàn)在孩子的腦海中,“立”在他們心中,創(chuàng)設“文學情境”,促進學生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發(fā)展,提高他們形象思維的品質。
四、趣味性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富于兒童的情趣,多情善變,形象模擬,聲情并茂,繪聲繪色……這樣就會使課堂妙趣橫生,極富吸引力。教師調節(jié)聲帶的粗細模擬動物和人物的角色語言變化;表情的喜怒哀樂,表現(xiàn)不同的情緒變化;眼睛的瞟瞥瞪瞇,透視不同的心理變化;手勢的高低開合,表現(xiàn)課堂的律動;幽默詼諧的教學語言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冰釋各種誤解,這些都會讓學生情緒愉悅,身心健康,心領神會,樂學好學。
五、啟發(fā)性
語文教師的語言應充滿豐富的感情、智慧的引領、巧妙的引導、適時的點撥,應像涌起的浪潮不斷推動學生更進一步思考。啟發(fā)他們能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深層次的思索。喚醒孩子對生活的記憶回味,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對未來的暢想和展望,激活多種生命的體驗,捕捉靈感中的頓悟。發(fā)現(xiàn)新領域、發(fā)展新思維、發(fā)揮新本領……讓啟發(fā)性的教學語言產生無形的、巨大的動力。
六、簡潔性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述應做到條理清楚,語意明確,簡潔明快,通俗易懂;能用態(tài)勢語暗示的,盡可能少說話。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考表達的時間、想象的空間,不要讓冗長的表述、喋喋不休的講解,啰唆的口頭禪擠占課堂的時間。
七、準確性
首先,教師要能準確地把握課時教學的重點、難點,在課堂中做到有的放矢。而后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準確分析理解文本的內涵。那種啰唆、自相矛盾、詞不達意的語言要堅決擯棄。同時,教師的課堂語言也應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師要抓綱張目,準確地把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全面概括出來,使整個一堂課的內容好像一串有大有小的葡萄一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課堂內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記憶。
八、調控性
在教學動態(tài)流程中,教師要細心洞察學生的情感變化,用巧妙的語言適時進行點撥、評價、調控,不斷調整、重組教學活動,調解學與教的動靜及疏密,調控課堂的節(jié)奏,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能有節(jié)奏的推動,呈現(xiàn)出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遞增態(tài)勢。
九、靈活性
語文教師要特別善于根據教學動態(tài)運動過程,靈活地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或點撥,或提醒,或推進,或引導,或點評,或強化一切對話,在有聲或無聲的語言交流中與學生達到默契。
十、人文性
思想教育性是語文教師教學語言蘊含的真正的魅力,也是教師人格魅力的體現(xiàn),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潛”入文本,體味文本的內涵,領悟其中的人文價值,用富含哲理性、思想教育性的語言點燃孩子的思維火花,就會升華學生的思想,這樣的語言就可以提升師生共同的人生感悟,重塑和提升師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歌德曾指出:“藝術家應當學會唱別人不會唱的音調,只有超群出眾的東西才對世界有益。”雕塑家羅丹也說:“在藝術中,有風格的作品才是美的?!痹诮虒W中,我們也可以說:有風格的教學語言才是美的語言。有自己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才是成功的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我們應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在課堂中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修養(yǎng),做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好老師!
參考文獻:
[1]羅宗洲.談談語文課堂教學語言之美[J].廣西教育,2015(33):97.
[2]張正耀.在語文教學中品味語言之美[J].江蘇教育(中學教學),2016(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