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英語的學習中,大部分學生都掌握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學習方法、語言感知等基礎知識,到了初中階段,英語的學習必須在小學的層次上進行升華,包括詞匯量的拓展、視野提升和學科能力養(yǎng)成等等。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閱讀是說和寫的基礎。從語言學習的角度看,語言學習需要正確把握兩種關(guān)系:語言輸入與輸出的關(guān)系,語言學得和習得的關(guān)系。一個學習者,要想正確地迸行語言輸出(說和寫),就必須有大量的語言輸入(讀和聽)。沒有讀,說和寫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鑒于此,文章詳細論述了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旨在為相關(guān)業(yè)界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借鑒與參考,進而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助力。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
【作者簡介】鄭珠,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qū)平潭城南學校。
前言
近年來,隨著教育體系的發(fā)展,初中各學科教學中也逐漸引入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文本為學生學習英語的關(guān)鍵載體,而其中引入的讀—思—言教學模式有助于推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英語課堂學習,師生可以共同對閱讀文本中能夠應用的詞匯、話題、句型與篇章結(jié)構(gòu)進行挖掘等。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1.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是不可分開的,思維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思考可以從兩個角度入手,第一:對知識。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主要從知識的傳授出發(fā),知識是學生進步和發(fā)展的基石,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必須要對知識加以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了解知識的由來、如何應用、如何與其他知識進行整合使用,從而將知識從外化的接受變成內(nèi)化的理解掌握。第二:對問題。問題的穿插是我們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課堂問題針對課堂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課外問題針對實際生活,加強學生將知識聯(lián)系生活,從而解決生活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調(diào)用自身思維能力,分析問題涉及哪些知識,如何調(diào)用知識去解決。
2.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初中英語教學從聽說讀寫四個部分展開,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目的側(cè)重和重難點,其中,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并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能接觸大量的基礎知識,增加詞匯量。同時,閱讀材料的豐富性也從側(cè)面幫助學生增長見識、開闊自身視野。接觸和積累往往只使學習停留在表面,這對于學科目標的完成和學生的進步而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學生必須學會將知識運用在實處,而思維能力的形成能幫助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運用發(fā)散的聯(lián)想和想象營造場景,并通過造句和對答的形式將基礎知識運用其中。
3.促進學生形成創(chuàng)造力。思維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創(chuàng)造力是在思維的基礎上,將高智力因素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綜合的表現(xiàn)。在閱讀的過程中,作者的語言和學生的思維會產(chǎn)生一定的碰撞,學生通過語言的轉(zhuǎn)化使文章形成思想,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利用思維根據(jù)前文去思考后文可能描述的內(nèi)容和場景,在推測、暗示和想象的過程中去讀取文章的內(nèi)容信息和作者意圖,從而培養(yǎng)閱讀的創(chuàng)造力。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我們以仁愛版八年級Unit 6 Topic 3Section C(How About Exploring Tian'anmen Square)為例來分析,該節(jié)課的教學閱讀文本通過敘述 Kangkang, Michael 和 Darren 游玩天安門廣場的旅行經(jīng)歷,進一步學習時間狀語從句的用法;掌握黑體單詞和短語bicycle, be full of, tour, space,push,direction, step, beside, experience 等,理 解 白 體 詞 匯crowd, slowly 和 sadly;學會用英語敘述旅行經(jīng)歷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熱愛旅游、積極探索、熱愛祖國的情感態(tài)度。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在新課教學的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以“平潭小吃節(jié)”為主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視頻和圖片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在教材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借助圖片創(chuàng)設參觀天安門廣場的情境;在拓展練習部分,教師以參加天安門廣場為語境展開寫作拓展練習。由于參觀天安門廣場的場景對授課班級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是個陌生的生活場景,所以,教師先以參觀“平潭小吃節(jié)”的場景做鋪墊,使得參觀天安門廣場這一場景更好地被學生所理解。該節(jié)課的整個教學過程都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或相似的場景下進行,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該節(jié)課教學的效果。
2.以任務驅(qū)動,在探究中訓練思維能力。該節(jié)課教學改變傳統(tǒng)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理念,以探究式學習替代再現(xiàn)式教學模式。在該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了看圖描述參觀“平潭小吃節(jié)”、短文填空、預測課文內(nèi)容、用關(guān)鍵詞(when,what,how)解構(gòu)教材文本、為教材文本添加標題、為教材文本添加開頭段和結(jié)尾段、復述課文和拓展寫作等學習任務。學生在看圖說話中“發(fā)現(xiàn)”了本課要學習的重點詞匯,在預測課文內(nèi)容、解構(gòu)課文和為教材添加前后文的任務中“發(fā)現(xiàn)”了文本的邏輯結(jié)構(gòu),在短文填空練習中“發(fā)現(xiàn)”了語法規(guī)律,在拓展寫作中鍛煉了表達能力。師生在互動和探究中完成一個個學習任務,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訓練思維能力,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挑戰(zhàn)和樂趣。
3.以“詞塊”導入,優(yōu)化詞匯教學。該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詞塊理論,圍繞“Our Travel Experience”這一話題,設計“My Trip to pingtan”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平潭小吃節(jié)的視頻(豐富的美食、擁堵的街道、熱鬧的人群等),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預測所學生詞。接著,通過幻燈片提取詞塊:ride a bicycle, be full of, the crowd, push my way outslowly, in all directions, as soon as, step my foot, look for aspace to park the bicycles, sit beside a tree sadly 等。學生根據(jù)音標大聲朗讀,在情境中識記目標詞匯。然后,學生通過短文填空練習來鞏固所學詞匯。由于詞塊兼具詞匯和語法的特征,可以整體記憶,使用時直接提取,無需語法生成和分析。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如果以詞塊作為語料輸入,可以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有效提高學生書面表達的準確性,有利于優(yōu)化詞匯學習,加深對詞匯的理解,也使詞匯的使用更容易了。
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讀、思、言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1.“讀”的設計。(1)導讀。①用文本插圖形式讓學生將新單詞napkin,spoon,fork等填入其中,引導學生注意“Table manners”話題。
②用小視頻“Table manners”方式向?qū)W生展示和介紹本課背景知識。然后快速閱讀,讓學生選擇文章的Title:A.Table manners? B. Eat-ing habits? C.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habits,這樣學生就能對“Table manners”標題快速找出,并闡明清楚為何選此標題。
(2)默讀。讓學生默讀后將課文1b 判斷正誤練習完成。
2)再閱讀課文,找到文中提的“Table manners”:① How to use the napkin,fork and knives.② It' s polite to ... ③ We should speak ... ④ When we drink to someone,we should... ⑤ Re-member not to... 引導學生找出關(guān)鍵詞:put,eat,drink.
(3)朗讀。理解文章意思后,全班跟讀錄音和齊讀課文,注意語音、語調(diào)和節(jié)奏,同時要求學生課后對課文進行錄音。
2.思的設計
(1)指導學生找到drink,put,eat三個動詞,讓學生對Table manners相關(guān)的線索進行整理;
(2)讓學生用兩個句子對文章大意概括;
(3)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比較與我國文化的差別。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學生從課文中找到 eat,drink,put等動詞表示的信息:
a. Put the napkin... Put the fork....
b. Eat up...;Eat quietly.
c. When you drink to someone,you' d better...;Don' t drink...三個動詞提煉了課文關(guān)鍵信息,學生也把握了復述要點。
2)本課知識用兩句話總結(jié):①It' s polite to follow the table manners ② If you can' t remember these rules,just do as other people do.
3)提出兩個分析性問題:①Why do we need to follow the table manners? ② Michael will have a formal dinner in China, what should he do?通過這兩個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思考、比較中西方文化不同。
3.言的設計。(1)讓學生按核心詞、概括性句子、兩個問題對課文進行復述。具體表達內(nèi)容:
It's important/table manners/follow/sit down/put the napkin/start dining,put your forkeat up/speak quiet-ly/drink to/drink a little./ rememberdo as
(2)利用課本2內(nèi)容,對同Table manners相關(guān)的話題持續(xù)談論。 Is it polite... in America/in India in Thailand/In France ?
(3)仿寫。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able manners in China.
四、應用讀—思—言模式要注意的問題
1.讀。在進行導讀時,不應太多呈現(xiàn)背景性知識,避免占用后續(xù)事件,并且在對新單詞或詞語用法進行介紹時,創(chuàng)設適當情景,以此鍛煉學生的猜詞能力。在默讀時,要將閱讀任務及時間向?qū)W生明確告知,從而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全文閱讀,并個性化理解文本。朗讀中,在保證學生能夠?qū)ψ髌窚蚀_理解的同時,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并有聲有色地感受語言,提升語感。
2.思。(1)在對“思”問題設置時,需要重視對課文主線的梳理,并提煉核心詞,將段落大意概況出來,并通過思維導圖或表格形式使學生能夠?qū)ξ谋緝?nèi)容進行直觀理解,進而為下步“言”奠定基礎。
(2)設置開放性和富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取語言信息的能力,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力。
3.言。在處理“言”時,第一,通常表達順序是說-寫,說環(huán)節(jié)常用的方式為提供關(guān)鍵詞進行復述。第二,可設置同文章相關(guān)的問題,并用“why”進行提問,對其進行思維訓練。第三,可應用“仿寫”方式,如在本課的設置中,要求學生寫一篇“Chinese table manners”為主題的文章,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和應用能力。
結(jié)語
初中英語階段的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教師要注重方法的科學應用,從多方面進行優(yōu)化,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積極將讀、思、言模式進行引入,繼而為學生高效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徐雨晨.基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英語教師,2018(23):77-80.
[2]林靜.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運用提問策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J].英語教師,2018(21):65-69.
[3]劉佩培.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J].英語教師,2018(1):76-79,93.
[4]謝海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6(13):107-108.
[5]謝丹丹.基于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究[J].英語教師,2020(2):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