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娟
想象力是什么?從心理學上來說,想象是人腦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可以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無意想象就是沒有預定目的,不由自主產生的想象,而有意想象就是有預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他可能是洞見的瞬間。那么,孩子們怎樣才能有洞見的瞬間呢?這需要觀察,需要積累,更需要一個完整的情境。一個完整的情境可以幫助孩子們生發(fā)想象,更可以幫助他們延伸想象空間,拓寬想象時間,最后讓想象力在時空碰撞中,變得越來越“銳利”起來。
以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共有四篇課文,有《古詩詞三首》: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以及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第二篇課文是《鄉(xiāng)下人家》,第三篇課文是《天窗》,第四篇課文是略讀課文,《四月桃花水》。每一篇課文都是那么美,里面創(chuàng)設的景與情,都那么需要學生去想象。
一、想象力在空間里更有廣延性和伸張性
對于學生來說,憑空想象是非常難的,學生有時候會談“想”色變,其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想象范圍,同時學生缺乏生活經(jīng)驗,缺乏想象對象,尤其是教學古詩詞的時候,詩歌的意境的確離學生的經(jīng)驗較遠,學生也極難跨越時空,還原當時的景與物。其實想象力是有空間的。
空間,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的解釋為: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高度表現(xiàn)出來,是物質存在的廣延性和伸張性的表現(xiàn)??臻g是立體的,它是有著“廣延性”和“伸張性”的。當學生有了固定的空間,就有了想象的留白,就可以讓自己的想象在這個“空間”里伸展延伸,讓想象也有了“廣延性”和“伸張性”。而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我們就可以給學生一個“空間感”。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是四下第一單元的第一首詩,范成大在詩中這樣寫:“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p>
詩中的田園之景很美,對于城市里的孩子來說,那偶爾的鄉(xiāng)村踏青讓他們印象深刻,結合生活經(jīng)驗,再加上圖片的沖擊,學生是能夠想象樹上那金黃的梅子和圓潤的杏子的,也能夠想象那雪白的麥花和那稀稀落落的菜花,更能想到烈日下無人路過的籬笆旁,蜻蜓蛺蝶飛舞的畫面。但是在執(zhí)教中教師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想象都是零碎的,思維是散點狀的,毫無邏輯,也不符合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模式。所以,執(zhí)教之前我們再去解讀這首詩,就能發(fā)現(xiàn),這里面是有空間的轉換的,詩人是將自己在鄉(xiāng)村漫步時看到的景色寫了下來,所以,我們要跟隨詩人的腳步,給學生一些空間感?!懊纷咏瘘S杏子肥”,那是在飄香誘人的果園??!“麥花雪白菜花稀”,那是在沁人心脾的田野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這是來到了村頭?!肮麍@”“田野”“村頭”就是這首詩的三個“空間”,那這時候的想象,學生就應該跟著范成大一步一景,將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話語說出來。
如果說《田園四時雜興》是移動的,散步式的,那么第二首《宿新市徐公店》,則是靜看晚春之景??臻g就是在徐氏酒家門口。“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就站在那一眼望不到頭的彎彎曲曲的小路上,看到的景多美,路邊的籬笆稀稀疏疏,路旁枝頭長出的新綠還未能形成綠蔭。路的盡頭有幾個孩子在追著蝴蝶,可是蝴蝶一轉眼就飛到了菜花田里,怎么找也找不著???,所有的景都在腦海里的這條路上,一個空間,看那晚春之景,讓人沉醉,學生也仿佛與詩人共用一雙眼,共看一幕景,共感一處情。
這兩首詩一動一靜,但是給了學生空間感。學習《清平樂·村居》時,學生就可以運用這樣的空間感,以“小溪”為一個空間,溪東的鋤豆,溪邊的織籠與談笑,溪頭的臥剝,小溪的水在流,孩子的想象也在流,一邊流動一邊也就明白了詩中的意境。這種空間感還可以運用在本單元最后一篇課文即《三月桃花水》中,桃花水在流,一路流去,還會看到許多美景,發(fā)出許多美妙的聲音。
二、想象在時間里更有持續(xù)性和順序性
在這一單元的第一課中,學生學會了想象的空間感,學會了在一個空間里跟著作者去看畫面,悟情感。那么在學習第二篇課文《鄉(xiāng)下人家》時,學生立刻就會用上這個方法,定格一個空間,而這一課的空間就定在“人家”上。
以一戶“人家”為一個空間,屋前有花,屋中有瓜,屋后有竹,再往屋后走,有流水有石橋,還有嬉戲的小鴨。到了傍晚,屋前一家人一起吃飯,伴著晚霞微風,天上有小鳥飛過……這樣和諧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里慢慢成形,再配之以教材中江南水墨畫般的插圖,學生仿佛已經(jīng)沉浸在四季的變化之中。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出示課文中的兩幅插圖,讓學生去找一找,這幅插圖里都藏著哪些文中的景色呢?找出來后讀一讀。課文中的插圖也是以“人家”為單位繪制的,學生在找的時候,在讀的時候,這個空間其實并不是固定的,反而是靈動的。這個時候,如果僅僅只有空間感,那還是不夠的。
在這篇課文中,隨著四季的變化,景色也是不斷變化的,在教學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根據(jù)四季之景的變化想象鄉(xiāng)下人家門前的畫面,尤其是幾種花兒依著時令開放,在學生的腦海里也有了時間推移,眾花依次開放的色彩跳動之美。到了晚上,伴隨著紡織娘的叫聲,鄉(xiāng)下人家漸漸入眠。而文字前的我們,也閉著眼睛,來到沉寂的夜晚,在一天的忙碌之后,傾聽蟬鳴、蛙聲,那一聲聲,都是人與自然的對話。四季花開,白天鴨群戲水、雞群閑步,晚上蟲鳴伴眠,跟著這樣的“時間感”,畫面也被分割,每一幀每一幅之間都是有聯(lián)系的,是連貫的。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時間感,想象才可以跟著時間有了“持續(xù)性”和“順序性”。這種“時間感”也可以為后面《天窗》一課的白天黑夜之景做鋪墊,也可以為后面的習作《我的樂園》提供一個構思。
例如,在寫一片草坪的時候,學生會這樣表達:
春天,從那里走過,你會看到抽芽的柳樹枝條隨風飄蕩;夏天,你會看到漫天的柳絮開著派對;而深秋,你會看到草地上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霜,像給大地穿了銀色的毛衣。
又如在寫那一片小菜園的時候,學生會這樣表達:
春天,綠綠的嫩芽探出頭來。夏天,一顆顆晶瑩的水蜜桃掛在樹枝上。秋姑娘帶著豐收的喜悅來到菜園,一個個飽滿的南瓜露出笑臉。冬天,鵝毛大雪落在菜園里,雞縮在雞舍里,互相取暖,這樣的菜園,讓人無比喜愛。
一年四季,時間也給孩子們披上了一件想象的外套,讓他們用童心童趣看世界,樂在文字間,樂在想象里。而依著時間的變化推移,學生的想象也有了持續(xù)性和順序性,不會是斷點狀的單薄的畫面。
三、想象在碰撞中更有銳利性和獨特性
在了解了想象力的“空間感”和“時間感”之后,學生就走進了茅盾的《天窗》。茅盾的世界,離現(xiàn)在的孩子很遠,茅盾幼時的世界,離現(xiàn)在的孩子更遠。這樣一篇文章,想要共情,似乎很難。能讀,卻未必能悟讀。如果要跨過時代的距離,那就需要巧妙地通過想象拉近孩子與茅盾的距離。
萬物循環(huán),世界在變,不變的是童年的快樂,不變的是雨中與星辰里的遐想。
下雨,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事情,也是每個人有時喜歡又有時不喜歡的事情。雨不變,看雨的人變了,茅盾看雨與現(xiàn)在學生看雨,也會有不一樣。但是,看雨的心情,又會有相似。如果抓住雨、電的姿態(tài)讓學生去想象,將自己看到的景投射到茅盾看到的景上,將自己的情投射到茅盾的情上,孩子們就應該能與茅盾共情。但是,有誰又能真正感受到茅盾看到的景和悟到的情呢?因此,只要自己也在其中,那便是“虛中見實”。也是在聯(lián)想中,在想象中,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那個看著天窗的孩子,自然也就明了,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但雪花、北風,又何嘗不會成為我們的慰藉呢?
茅盾有他的天窗,現(xiàn)在的孩子也有他們自己的玻璃窗,那一個個不能出去玩耍又渴望出去玩耍的日子里,他們和茅盾的世界、他們和茅盾的想象,就有了新的碰撞。
于是有學生寫下這樣的文字:
秋日,透過玻璃窗:大雁在麥田掠過,飛著飛著,排成了人字;在湖邊掠過,留下一聲吆喝;他們一起落水,遇見了鴨子,遇見了白鵝,遇見了翠鳥,遇見了小魚,他們忍不住分享自己喬遷的故事。
一大群小小的、可愛的蒲公英種子飛來,它們向四周的大樓招手,它們向熱鬧的人群招手。幾個蒲公英種子看見了一個大花壇,說:我們就飛到這里。之后,經(jīng)過一個花盆、一塊草坪、一片森林,都有一群種子落下。最后一粒種子說:“雖然我沒有找到一個好地方,但我看到的美是最多的?!闭f完,他就飛向了森林,向蘑菇、小草訴說自己的經(jīng)歷。所以,如果你看見一粒蒲公英種子不斷飛行,你不要驚訝,因為它在向我們述說它的故事呢!
瞧,這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讓自己的想象力動起來,有了空間感!于是,在一個夜晚,還有學生這樣寫:
夜晚,我站在窗前看星星。
我看到了一粒小星星,在夜空中閃爍,就只有它,在漆黑的夜晚閃爍。我雖然只看見一粒星星,但我也能立刻想象到無數(shù)星星,掛在天空上。他們也許在唱歌,也許在說自己的生活,它們是五角星形狀的小燈,被掛在天上,照著大地,小燈是星星,那月亮就是一盞大燈,每天都會變成不同的形狀?!靶切锹湓诘厣侠病!钡厣弦槐K盞路燈,從高處看就像一粒粒星星,只不過它們換了地方呆著?!暗孛嫔系男切恰鳖伾嗔耍G色、黃色、紅色,五彩繽紛的,笑著忘記一天的煩惱。
又回到了天上的那一粒星星,是這一粒星星,讓孩子想象出了上面所寫的一切。這一粒星,也許經(jīng)歷過茅盾的想象世界,又來到了現(xiàn)在孩童的世界。天上的星與地上的星交匯鏈接在一起,給了孩子想象的碰撞感。這碰撞感,是時空的碰撞,也是現(xiàn)實與虛擬的碰撞。
卓越的想象力是我們都佩服的一種能力,有了想象力,學生的世界都亮起來了。其實,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并不難,主要是能夠找準想象的事物,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給學生的想象力一點“空間感”“時間感”和“碰撞感”??傊?,只要立足單元整體教學,讓想象力動起來,更具延伸性和持續(xù)性,就會讓學生的想象力變得更加銳利起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龍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