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月,陳長香,張為佳
(1.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河北唐山 063210;2.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科,河北唐山 063210)
急性應激障礙(acute stress disorder,ASD)是指個體經受嚴重刺激而表現出的警覺性增高、回避行為、分離癥狀等精神異?;顒蝇F象[1],會嚴重影響患者疾病預后和康復進程,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質量[2]。急危重癥患者由于突發(fā)創(chuàng)傷或病情快速惡化處于亟需搶救的狀態(tài),疾病因素和心理因素作為應激源給患者帶來巨大挑戰(zhàn)[3]。本研究旨在探究經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發(fā)生ASD的危險因素模型,為消除不利因素,尋找早期干預手段提供理論依據。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就診于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科經搶救結束后進入病情穩(wěn)定的康復期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根據2018版《急診預檢分診分級標準》[4],分級為Ⅰ、Ⅱ、Ⅲ級的經歷急診搶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腦梗死、消化道出血、多發(fā)傷、急性膽囊炎的急危重癥住院患者;(2)年齡≥18周歲,評測時發(fā)病時間小于或等于28 d;(3)評測時意識清晰,無明顯溝通障礙。排除標準:(1)嚴重意識障礙、癡呆及精神異常者;(2)視力、聽力、語言表達能力嚴重障礙無法正常溝通者。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440例,回收有效問卷432例,有效回收率為98.2%。
1.2.1一般資料收集
由研究者前期查閱資料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疾病狀況、搶救經歷相關資料等。
1.2.2ASD的評估
使用斯坦福急性應激反應問卷(stanford acute stress reaction questionnaire,SASRQ)[5],問卷共包括分離性癥狀、創(chuàng)傷事件再體驗、對創(chuàng)傷事件的回避、警覺性增高及社會功能損害5個維度,共30個條目,總分0~150分,分數越高,急性應激反應越嚴重。
1.2.3焦慮狀況的評估
使用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6]中的焦慮子量表進行測評,共7個條目,總分0~21分,分值越高,焦慮水平越高。
使用Excel2003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和Spearman相關分析進行危險因素的初步篩選;使用主成分檢驗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進行危險因素分類,采用AMOS17.0建立結構方程模型進行路徑分析。雙側檢驗,檢驗水準α=0.05。
432例患者中男249例(57.6%),女183例(42.4%);平均年齡(56.52±14.19)歲;其中多發(fā)傷37例(8.6%),心肌梗死83例(19.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7.4%),消化道出血74例(17.1%),膽囊炎78例(18.0%),腦梗死128例(29.6%);急性應激反應得分為(45.64±31.40)分,以57分為界,ASD患者共143例,患病率為33.1%。
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數據整理,納入18個變量與ASD做二變量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共挖掘出8個危險因素,急診分級、搶救所用時間、急救是否及時、救治效果、疼痛狀況、焦慮狀況、對醫(yī)生滿意度、對護士滿意度與患者ASD有相關性(P<0.05),見表1。
表1 ASD影響因素的線性相關分析結果
在線性相關分析中發(fā)現除了焦慮狀況,其余7個危險因素主成分分析KMO=0.714,Bartlett球形檢驗P<0.001。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方差的累計貢獻率為57.014%,共提取2個主成分,主成分1包括急救是否及時、救治效果、對醫(yī)生滿意度、對護士滿意度,主成分2包括急診分級、搶救所用時間、疼痛狀況,見表2。
表2 旋轉后的主成分荷載矩陣
影響因素的測量模型的組成包括焦慮狀況(AN),是由HADS焦慮狀況子量表得分構成的觀測變量;根據主成分對應指標共同特征命名的治療因素(F1)作為外生潛變量,對醫(yī)生滿意度(A1)、對護士滿意度(A2)、急救是否及時(A3)、救治效果(A4)構成其觀測變量;疾病相關因素(F2)作為外生潛變量,急診分級(B1)、搶救所用時間(B2)、疼痛狀況(B3)構成其觀測變量。ASD的測量模型由SASRQ構成觀察變量。模型無需修正,擬合度指標見表3。
表3 結構方程模型擬合度指標
結果顯示焦慮、治療因素、疾病相關因素對經搶救患者ASD均有影響(P<0.05),其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50、0.11、0.33,見圖1。ASD危險因素的結構方程方程參數見表4,結構表明各路徑參數均與ASD相關(P<0.05)。從模型可知,焦慮程度高、急救不及時、救治效果不好、搶救時間長、疼痛、對醫(yī)護滿意度低是經搶救患者發(fā)生ASD的影響因素。其中對醫(yī)生滿意度和急診分級分別是兩個潛在變量的最大因素負荷量。
圖1 ASD的危險因素結構模型
表4 ASD危險因素的結構方程方程參數
本研究顯示急性應激反應得分為(45.64±31.40)分,患病率高達33.1%,高于艾滋病、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是惡性腫瘤等疾病的報道結果[7-9]。這可能是因為經歷搶救的急危重癥患者大多面對意外、突發(fā)情況,且危重癥患者大多病情嚴重,死亡和不良預后的威脅,加上對搶救環(huán)境的恐懼等因素綜合作用造成ASD高發(fā)。
本研究顯示疾病相關因素與ASD癥狀嚴重程度相關(P<0.05),急診分級級別高、搶救所用時間長、疼痛狀況是ASD發(fā)生的危險因素(P<0.05)。急診分級級別越高、搶救時間越長說明患者病情越危急、嚴重,也可以側面預測更有可能發(fā)生不良預后,給患者帶來的身心雙重壓力都更大[10],易誘發(fā)ASD。疼痛的發(fā)生涉及一系列復雜的生理生化反應,發(fā)生的生理機制和分子通路都與急性應激反應的機制相似[11-12],側面說明二者的相關性,且疼痛會給患者帶來痛苦的不良情緒體驗,加重心理負擔。研究還顯示,焦慮是患者ASD發(fā)生的危險因素(P<0.05),焦慮會使患者警覺性更高、更易激惹[13],與ASD的癥狀有重合,焦慮作為一種不良情緒亦會對個體心理健康產生不良效應。
本研究顯示治療因素與患者ASD癥狀嚴重程度相關(P<0.05),對醫(yī)護滿意度低、急救不及時、救治效果不好是ASD的危險因素(P<0.05)。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性和人文關懷可以使處于搶救中的患者產生信賴感,有效緩解患者緊張、無助和恐懼等負性情緒,降低ASD發(fā)生[14]。急救不及時使患者在等待中的負性情緒呈瀑布式放大,另外很多急危重癥如急性心肌梗死有其搶救的黃金時間,疾病預后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的關系密切[15],疾病預后差、救治效果不好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并發(fā)癥甚至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原有的社會角色和正常生活,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16],誘發(fā)ASD。提示醫(yī)護人員應以不斷精進自己的專業(yè)技術為目標,重視人文關懷,提高患者滿意度。醫(yī)院急診科應不斷完善院前急救系統(tǒng),以期達到更好的救治效果,減少患者ASD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