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嬌嬌,黃德才,胡英華,王朝輝,管宏鐘
(1.佳木斯市中醫(yī)院針灸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2.佳木斯市中醫(yī)院推拿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3.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長春 130117;4.深圳市中醫(yī)院筋傷科,廣州 深圳 518033)
西醫(yī)學中腦中風即為腦卒中,是指突然發(fā)病,迅速出現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經功能缺損為共同臨床特征,是腦血管病的主要臨床類型[1-2]。中醫(yī)認為腦中風與內傷積損、情志過極、飲食不節(jié)、勞欲過度、氣虛邪中等有關,主要病機是氣血逆亂、陰陽失調,一般患者的病理基礎屬于肝腎陰虛,導致腦中風患者發(fā)生的病理因素有風、火、痰、瘀。中醫(yī)學中腦中風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為主癥的病證,病情較輕者可以無昏仆而僅僅只有口舌歪斜以及半身不遂等癥狀[3-4]。中風始記載于《內經》,古人以“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風之疾速”來形容,臨床又將中風病分為急性期、恢復期和后遺癥期[5]。急性期又可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內含風痰入絡、風陽上擾、痰熱腑實、痰熱瘀閉、痰蒙神竅以及元氣敗脫等證型,而恢復期和后遺癥期則可分為氣虛血瘀、陰虛風動、肝腎虧虛等證型[6]。目前針刺療法普遍應用于腦中風患者的后遺癥期,以幫助患者舒筋活絡、調和氣血,但通過臨床觀察,僅用針刺療法的臨床療效不夠理想。本研究觀察補陽還五湯聯合針刺療法治療腦中風后遺癥期的臨床療效及可行性。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2月-2020年4月腦中風后遺癥期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65.38±6.13)歲,其中口舌歪斜17例,半身不遂16例,兩者兼具12例;觀察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4.26±6.95)歲,其中口舌歪斜18例,半身不遂17例,兩者兼具1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腦中風且不處于急性發(fā)作期[7];2)患者有明確的肢體功能障礙或口舌歪斜等臨床表現;3)經患者本人以及家屬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不配合治療,拒絕合作者;2)對相關治療藥物過敏者。
對照組實施針刺治療,主要為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針刺相應的穴位,如腦中風后遺癥期半身不遂,針刺曲池、外關、合谷、風市,若腦中風后遺癥期小便失禁,針刺關元、曲骨、中極,另外可增加證型穴位針灸,如腦中風后遺癥患者氣虛血瘀,針刺足三里、氣海等。針刺后留針30 min,每天1次,1個療程15 d,2個療程之間休息3 d,共針刺治療4個療程。
觀察組實施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治療,針刺治療方案與對照組相同,患者根據證型服用補陽還五湯加減進行治療,主方藥材為生黃芪、當歸尾、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隨癥加減,肢體拘攣者加穿山甲、桑枝等,療程與針灸治療相同。
觀察2組惡心、便秘、頭暈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臨床癥狀調查量表。觀察2組腦中風后遺癥患者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言語謇澀、口舌歪斜等疾病表現改善狀況,積分越低,患者癥狀改善越明顯;FMA運動功能量表[8]、Barthel指數評分量表[9]、神經缺損ESS量表[10]分別評估2組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經缺損狀況,分數越高,患者的運動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越強,神經缺損狀況越低。
采用SPSS 21.0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定量資料進行t檢驗,采用χ2檢驗定性資料,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
表 1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45) 例
見表2。
表 2 2組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經缺損狀況比較(±s,n = 45) 分
表 2 2組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經缺損狀況比較(±s,n = 45)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
?
見表3。
表 3 2組疾病表現改善狀況比較(±s,n = 45) 分
表 3 2組疾病表現改善狀況比較(±s,n = 45)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組別 偏癱 偏身感覺障礙 言語謇澀 口舌歪斜對照組 6.39±2.11 6.57±3.07 7.13±3.09 7.21±3.22觀察組 4.05±2.19# 4.21±2.58#4.55±2.87#4.61±2.39#
腦中風患者后遺癥期會由于氣血失調,血脈不暢而出現半身不遂、口歪或不語等癥,痰濁內阻、氣機郁滯則影響肢體、語言功能的康復,逐漸發(fā)展成為癡呆、癇病。腦中風后遺癥期的治療總則為扶正祛邪,配以針灸、推拿等療法來促進肢體功能的康復[11-12]。補陽還五湯主要功用為補氣活血通絡,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方中生黃芪為君藥,甘溫以大補元氣,使得氣旺以促血行,瘀去絡通。當歸尾為臣藥,活血通絡而不傷血;佐藥配以川芎、桃仁、紅花,能夠助當歸尾活血祛瘀,地龍能夠通經活絡,力專善走,引諸藥之力直達絡中??傊a陽還五湯能夠重用補氣,佐以活血,氣旺血行,補而不滯[13-14]。另外針灸治療能夠對癥而治,配對不同穴位以針刺,更好地疏通經絡,氣血得以暢行[15-16]。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較對照組更少,神經功能、日常生活情況、運動功能評分均比對照組更為良好,各項臨床表現改善狀況也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腦中風后遺癥期患者治療中采用補陽還五湯聯合針刺療法,能夠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