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梅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500)
我國已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階段,現(xiàn)階段在臨床上,老年PTB 為常發(fā)疾病之一,老年人已成為一個主要感染源頭,嚴重影響社會秩序[1]。但老年菌陰肺PTB 無典型癥狀,病因復雜,結核菌陰性率高,并發(fā)癥多,具有破壞性、復雜性、綜合性、臨床不尋常性等特點。所以老年菌陰PTB 患者易被忽視,從而成為家庭中最大、最隱蔽傳染源,結核病病人的家庭人員也是主要感染人群[2]。關注老年菌陰PTB患者人群,正確及時診斷對防治肺結核至關重要。為順利完成研究,同時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在對老年菌陰PTB 患者進行支氣管鏡檢查時,需要增強護理,從而保證檢查順利進行[3]。因此本次研究選取我院58 例老年菌陰PTB 患者實施支氣管鏡檢查,分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進行,觀察護理效果。
擇取到院老年菌陰PTB 患者58 例,時間為2020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常規(guī)進行支氣管鏡檢查,納入29 例,設為對照組,一組聯(lián)用護理干預,納入29 例,設為觀察組。前者組間男/女病例數(shù)為16/13 例,年齡60~75 歲,平均(67.50±4.19)歲;后者組間男/女病例數(shù)為15/14 例,年齡60~75 歲,平均(67.50±4.85)歲。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檢查;觀察組在檢查同時進行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檢查前護理
(1)心理護理:由于部分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可能對檢查產(chǎn)生抗拒、不安、緊張等負面情緒,如果這部分負面心理情緒得不到及時有效咨詢和治療,患者可能無法正確配合,將會導致支氣管鏡檢查進行產(chǎn)生阻礙。所以在對老年病人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前,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心理指導,針對老年患者的各項心理問題,護理人員需要做到:詳細說明檢查身體時會出現(xiàn)哪些不舒服情況,用通俗語言向患者介紹支氣管鏡檢查的必要性,根據(jù)患者受教育程度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對檢查過程實施詳細描述,并告訴患者檢查中的注意事項,使其充分了解檢查過程。有些病人非常容易受到抑郁、煩躁和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護理人員需要幫助病人保持輕松和愉快心情,并通過合理飲食和適當鍛煉使其檢查采取積極態(tài)度,這將有助于患者迅速恢復身體健康和改善生活質量。還應更多地與患者溝通,掌握患者個人生活習慣和生活環(huán)境等,始終了解患者心理動態(tài)。在患者治療期間,在回答患者關于疾病和治療方法問題時,要有耐心,并以積極語言鼓勵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進行配合,消除負面心理問題,保持身心健康。
(2)健康宣教:大部分老年菌陰PTB 患者在治療前對支氣管鏡檢查無正確認識,所以醫(yī)務人員可選擇適當時間進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麻醉手段和方法,并認識到檢查時麻醉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告知患者,所有檢查器械在檢查時均已完成消毒,請患者安心檢查。還可通過海報、公眾號、視頻循環(huán)播放等形式提高病人對疾病認識,以提高檢查效率。在進行健康宣教過程中,需要實時觀察患者心理情況,預防患者出現(xiàn)嚴重負面心理影響檢查。
1.2.2 檢查中護理
取平臥位,嚴格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指標,在檢查室里準備急救器械及藥品,預防檢查中出現(xiàn)意外情況。在麻醉時,使用2%利多卡因吸入麻醉劑,噴霧面罩必須緊貼嘴和鼻子,當釋放氣體后,告知患者深吸氣,使用鼻子將氣體呼出。在進行口咽和聲門麻醉時,利多卡因氣味可能使個別患者出現(xiàn)惡心不適,如果出現(xiàn)不適癥狀可減少噴霧量,多次進行。在每次噴出氣體時,均讓患者完全放松,深呼吸,以提高患者舒適度。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痰液進行處理,告知患者放松配合。麻醉效果以減少患者吞咽次數(shù)。麻醉完成后告知病人積極配合檢查,并按醫(yī)生指示進行檢查,適當對灌洗液體進行加熱(溫度保持在37~38℃最佳),以防灌洗液溫度過低刺激患者呼吸道黏膜,減緩口腔不適。必須在進入聲門前叮囑患者可能有憋氣感、嗆咳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告知其不必緊張,進入聲門時引導患者正常呼吸,控制頭部活動切勿搖頭、抬頭。及時對患者口腔分泌物進行清理,以防分泌物過多堵塞呼吸道。若需要,可能在檢查時播放輕音樂,或進行談話,對患者注意力進行分散,運用必要的肢體語言對患者緊張的心情進行安慰。若有必要,可允許家屬陪伴。
1.2.3 檢查后護理
老年菌陰PTB 患者體質較差,對護理人員依賴性強,因此在檢查結束后需要由醫(yī)務人員陪同。需要引導患者使用側臥位,以預防麻醉后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等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并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防分泌物堵塞呼吸道。直到生命指標穩(wěn)定30min 后,氧飽和度>95%可離開觀察室,再將患者轉移到病房,并向病房醫(yī)務人員詳細介紹需要繼續(xù)觀察情況,需及時詢問病人身體有無不適,對病人進行鼓勵,幫助病人取平臥位,頭向一邊傾斜,休息10~15min,如在檢查后患者痰液里有血絲,告知患者不必慌張,可能是因為局部黏膜在插入或活檢時損傷導致。若檢查后出血較多,及時提供止血藥,對患者生命指標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建議患者禁食、禁水2h 后再進食。
1.2.4 護理注意事項
①在檢查過程中可使用紗布遮住眼睛,預防分泌物落入眼睛。②檢查前禁止使用刺激性消毒液對地面、桌面進行消毒。③在檢查時,操作必須溫和、準確以避免長時間或連續(xù)反復進出,加重患者咳嗽。④迅速、有針對性的檢查病灶,縮短檢查時間。⑤對于有嚴重咳嗽癥狀的患者,應在咳嗽癥狀緩解后進行檢查。
(1)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配合程度、并發(fā)癥。
(2)記錄兩組患者進行支氣管鏡插鏡檢查前2min 內(nèi)及插鏡檢查結束后2min 內(nèi)P、SBP、DBP、SPO2的數(shù)值,并分析比較兩組患者檢查前后生命指標數(shù)據(jù)。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 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所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配合程度偏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配合程度比較[n(%)]
表2 所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fā)癥偏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并發(fā)癥比較[n(%)]
表3 所示,檢查前兩組患者P、SBP、DBP、SPO2差異?。≒>0.05),檢查后觀察組P、SBP、DBP 小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差異大(P<0.05),檢查后兩組患者SPO2差異?。≒>0.05)。
表3 兩組患者檢查前后生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檢查前后生命指標比較()
支氣管鏡檢查為臨床工作中一項常規(guī)有創(chuàng)檢查,其成功與精心設計護理進程密切相關[4]。因此,護士必須經(jīng)過標準化訓練,對支氣管鏡檢的手術步驟牢記于心,在檢查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使患者身心放松,減輕患者的擔心、不安與緊張等心理,促使患者達到接受檢查和治療所需的最佳身心狀況[5]。并讓病人積極配合檢查,提高檢查效果。在實施檢查過程中,需要患者配合,患者配合程度決定檢查成功與否。但在臨床上,大部分老年菌陰肺PTB 患者因對檢查知識了解片面,在檢查過程中易受到驚嚇、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實施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消除患者的各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檢查配合度。在臨床上,大部分常規(guī)指導均將護理人員作為主動地位,而患者處于被動從屬地位,護士與病人之間難以建立有效溝通,因此患者在檢查時不能很好地配合[6]。本次研究實施護理的目的是進行平等有效的護理指導,從而有效地消除患者負面情緒,從一開始,護士就積極主動地與患者溝通,隨時準備幫助病人并回答病人問題。讓患者感知到護理人員的關心和理解[7]。護理人員對醫(yī)院環(huán)境進行詳細介紹,對檢查所用到的各項物品進行介紹,盡快消除患者對環(huán)境不熟悉而產(chǎn)生的負面心理,并在護士和病人之間建立和諧關系[8]。提供適當檢查知識,使患者熟悉整個檢查過程,尊重患者知情權,從而提高患者和家庭成員滿意程度。提供積極的心理咨詢,并實現(xiàn)與檢查密切合作目標[9-10]。
綜上所述,對老年菌陰肺結核患者使用護理干預能夠增加患者配合程度,減少并發(fā)癥,改善生命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