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芮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鐘南山
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在無數(shù)的逆行者中,有這么一位耄耋老人,他就是鐘南山院士。
一定有無數(shù)人看到過這么一張照片:他滿臉倦容,眉頭緊鎖,雙目微閉,身邊堆疊著一摞摞文件。他不停地提醒群眾,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伤约簠s做了那個最美的逆行者。十七年前,“非典”暴發(fā)時,他也是不顧一切地逆行而上,并且及時提醒人們那個病毒的可怕危險。
他如鐵人般連續(xù)拼搏四天,在飛機上研究治療方案。他奔波在武漢、北京、廣州之間,長時間地做科研、開會,接受媒體采訪,每天無法睡滿六個小時。當無數(shù)中國人贊揚他、歌頌他,他只是擺擺手。作為黨員,他沖在最前線,無數(shù)次強調“我不過是一個黨員,不過是一名大夫”。這就是一個黨員的覺悟。
焦裕祿
1962年冬天,一位中年男人來到蘭考縣。當時的蘭考縣,貧窮、環(huán)境惡劣,是個飽受風沙、鹽堿、內澇之患的老災區(qū)。這位中年男人,不顧他人異樣的眼光,聽從黨的號召,來到這個艱苦的地方任縣委書記。而他來的這一年,正值當?shù)厥転暮ψ顕乐氐囊荒辍?/p>
這位中年男人就是焦裕祿。到任后的第二天,他就深入調查,跑遍蘭考縣的每一個角落,帶領人民治沙、治水、治鹽堿。風雨最大時,他第一個去探查洪水流勢;風沙最大時,他沖在隊伍最前面,查風口,探流沙;在風雪鋪天蓋地時,他率領干部們登門拜訪一個個貧困戶,送去救濟糧。蘭考縣在他的帶領下,擺脫了“三害”,蘭考人民在困難中看到了光明前途,焦裕祿成為那個時代的最美逆行者。
“共產黨員就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xiàn)在群眾面前;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p>
鄧稼先
有這么一個人,1948年赴美留學,取得博士學位一周后便踏上了歸國行程。曾有無數(shù)人勸他留在美國,他卻義無反顧,回國投身新中國的核事業(yè),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他就是鄧稼先,中國的“兩彈元勛”。
1958年,從小就懷著愛國情懷的鄧稼先,在錢三強的推薦下,調入第二機械工業(yè)部核武器研究院任理論部主任,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之后便是長達28年的隱姓埋名。其間,鄧稼先參與過30次以上的核試驗,親自指揮達到15次。即使當時中蘇關系惡化,外國勢力壓迫,無數(shù)人懷疑中國研制核武器的能力,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核武器制造的第一線,最終成功爆炸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鄧稼先在一次次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彌留之際的他依舊和于敏合著并共同署名了一份關于中國核武器發(fā)展的建議書,為祖國貢獻自己最后的力量。
“不要讓人家把我們甩太遠。”
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一個不斷砥礪前行的黨,一個英雄的黨。
指導教師:尹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