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我們都知道腦?;蛘咄鈧笾w活動不利需要康復,竟然還有心臟康復?
心臟康復在歐美國家已有幾十年歷史,比較成熟,但是在我國尚處于初級階段。研究表明,通過心肺運動試驗全面評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理功能,制定針對性的運動處方,指導心臟康復,可改善患者預后,并大幅降低疾病復發(fā)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心臟康復是一個綜合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運動處方、營養(yǎng)指導、戒煙指導和心理支持,旨在最大程度地幫助患者恢復到發(fā)病前的生活和工作狀態(tài),恢復體力和信心,有效降低心臟病惡化風險,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
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冠心病支架/冠脈搭橋術后、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律失常、有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疾病如高脂血癥、高血壓病、糖尿病、肥胖、吸煙、慢阻肺等心血管疾病在醫(yī)生指導下可以進行心臟康復。
規(guī)律運動可以改善心臟功能,提高心臟射血分數(shù),降低心力衰竭反復住院風險,降低全因死亡風險和心血管事件風險,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形成;可以調節(jié)血脂,尤其是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可改善情緒和睡眠,調節(jié)血壓和心率;可減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梗死和中風的風險。注意:具體的運動類型和運動強度需要在心血管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
準備活動:首先5~10分鐘的熱身活動,防止關節(jié)和肌肉的損傷和逐步增加心率,使心血管系統(tǒng)為運動做好準備。有氧運動:進行15~30分鐘的或更多的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和自行車、游泳等。放松活動:進行10分鐘的伸展運動和柔軟體操,讓心跳慢慢回復到正常。
冠心病患者大多有這樣一些想法:得知自己患病后,便有意識地減少活動,甚至只在家靜養(yǎng);有的則盲目加大運動量,希望對病情有所幫助。這些都不科學,冠心病患者需要在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心臟康復。
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中國傳統(tǒng)運動方式,能夠讓心血管病患者受益,降低血壓水平,降低血脂水平,提高運動耐量和生活質量,改善焦慮狀態(tài),是合適的有氧運動方式。
每個患者病情、生活及工作狀態(tài)、身體體質各不一樣,所以運動鍛煉的強度應該是“私人訂制的”。關鍵在于運動量與度的把握。若運動量過大容易造成一些不良的運動后果,甚至威脅生命;運動量不夠,又起不到康復的作用。專業(yè)的心臟康復,所制定的運動計劃是經由心肺運動測試后,得出個人無氧閾值時的代謝當量,從而確定運動強度,制定相應的運動處方。
最好的時間是上午、下午或傍晚氣溫適宜時。夏日避開最熱的時間,建議在室內空調環(huán)境或室外早晚氣溫偏低的時候做運動,避免直接在陽光下運動。冬天,戶外鍛煉時穿得暖和點,大風暴雪天氣避免在室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