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玲,金玉華,劉小麗
(深圳市龍華區(qū)中心醫(yī)院超聲科 廣東 深圳 518110)
子宮內膜息肉是因雌激素水平過高、產褥期感染、子宮腔內手術刺激、長期婦科炎癥刺激等因素引發(fā)的婦科疾病,該病以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為典型癥狀,隨病情進展可致不孕,故而早期診治極為關鍵[1]。臨床診斷子宮內膜息肉金標準為宮腔鏡病理活檢,但該法操作復雜,費用昂貴,無法普遍開展[2]。近年超聲技術的發(fā)展與完善,逐漸成為子宮內膜息肉的常規(guī)診斷方式,其中經陰道三維超聲檢查由于顯像直觀、圖形清晰,可更為準確判斷宮腔病變,避免正常組織受創(chuàng),得到諸多醫(yī)師與患者好評[3]。為進一步評估該方法應用價值,本研究實際選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為例開展實驗,回顧性分析病例資料,對比經陰道二維超聲與三維超聲的診斷效果,現(xiàn)有匯報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病例資料,患者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2.81±6.93)歲,其中無明顯臨床癥狀24例,不孕12例,絕經12例,不同程度陰道出血及月經時間延長72例。后期宮腔鏡病理活檢確診子宮內膜息肉90例,非子宮內膜息肉30例。納入標準:①患者依從性良好;②患者對本研究項目方案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入組前經病理活檢已確診患者;②病例資料殘缺者;③合并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檢查工作者。
經陰道超聲檢查:采用美國GE公司的生產的VOLUSION E8超聲診斷儀和國內邁瑞公司超聲儀進行檢查,探頭頻率設置為4 MHz~9 MHz。指導患者排空膀胱并取截石位,先調節(jié)檢查模式為二維超聲模式,隨后將探頭緩慢置入陰道穹窿以檢查子宮附件,觀察是否存在宮腔占位,記錄子宮內膜形態(tài)、厚度、回聲強度,若存在邊界清楚的中高回聲團,仔細觀察占位、形態(tài)等,后行彩色多普勒檢查,復檢二維超聲檢測到的中高回聲團血流情況,測量供養(yǎng)血流速度、阻力指數。調節(jié)模式至三維超聲模式,切換冠狀平面圖,確保觀察到的內膜最清晰完整,確認中高回聲團位置,觀察其與周圍肌層關系。
宮腔鏡病理活檢:指導患者維持截石位,麻醉后置入宮腔鏡,檢查到占位病灶需切除送檢,光鏡下觀察病變情況,檢查并記錄異常粗大的供養(yǎng)血管形態(tài)及位置。
由高年資醫(yī)師對檢查結果進行判斷,其中子宮內膜息肉聲像表現(xiàn):子宮內膜厚度可有不同程度增厚,肌層厚度及回聲未變,息肉邊界規(guī)整,呈橢圓或水滴狀,與周圍分界清晰,呈高回聲,部分可呈低回聲或混合回聲,形狀≤2 cm,基底部可呈連續(xù)狀,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息肉內部可有星點狀血流,較大息肉可見短棒狀或條狀信號。宮腔鏡病理活檢特征:病理組織出現(xiàn)成束或成索大血管,伴纖維組織增加。以宮腔鏡病理活檢結果為金標準,評價經陰道二維超聲檢查、經陰道三維超聲檢查對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效能,靈敏度=真陽性數/(假陰性數+真陽性數)×100%;特異度=真陰性數/(假陽性數+真陰性數)×100%;準確率=(真陽性數+真陰性數)/總數×100%。
將計數單位(經陰道二維超聲、經陰道三維超聲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錄入SPSS 19.0軟件中分析,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診斷表現(xiàn):宮腔線變形或消失,病灶邊界清晰,形態(tài)為橢圓形或水滴狀,回音呈中高回聲,少數為低回聲;彩色多普勒顯示部分中高回聲團內部可見星點狀信號,較大團狀回聲可見短棒狀或條狀信號;內膜區(qū)邊界清晰,形態(tài)規(guī)整,可見亮黃色。該方法診斷子宮內膜息肉71例,非子宮內膜息肉49例,診斷靈敏度為57.78%(52/90),特異度為36.67(11/30)%,準確率為52.50%(63/120),詳見表1。
表1 經陰道二維超聲對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效能(例)
診斷表現(xiàn):內膜倒置三角形區(qū)域內可見息肉,內膜基底層邊界完整。該方法診斷子宮內膜息肉82例,非子宮內膜息肉38例,診斷靈敏度為82.22%(74/90),特異度為73.33%(22/30),準確率為80.00%(96/120),詳見表2。
表2 經陰道三維超聲對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效能(例)
經陰道三維超聲檢查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均高于經陰道二維超聲檢查,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三種方法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分析(%)
子宮內膜息肉是與雌激素紊亂密切相關的婦科疾病,長期服用激素類保健品、激素補充治療、肥胖等均可促進該病發(fā)生,此外炎癥因素亦是該病危險因素,宮腔異物刺激、手術操作或機械刺激、產褥期感染、分娩或流產均可致息肉發(fā)生。子宮內膜息肉多為良性病變,患者以月經周期異常,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引導排出惡臭味血性分泌物為典型癥狀,嚴重者可致不孕,此外隨疾病發(fā)展,息肉亦可能存在惡變風險,因此早期診斷并予以合理治療對于控制子宮內膜息肉發(fā)展極為重要。目前子宮內膜息肉診斷金標準為宮腔鏡病理活檢,但該方法操作復雜,對診斷人員要求高,檢測費用昂貴,無法普遍開展,且實際刮宮中具有盲目性,易致錯診案例,因此近年諸多學者不斷探索以期尋找更為優(yōu)質快捷的檢測方[4]。
得益于超聲技術的發(fā)展,經陰道超聲檢查逐漸取代宮腔鏡成為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的首選方法,其有效解決宮腔鏡檢查缺點,且儀器探頭頻率較高,可直觀清晰地觀察宮腔及子宮內膜情況[5]。根據檢查模式,經陰道超聲檢查可分為二維超聲及三維超聲,有學者進一步對比兩種方法的優(yōu)劣。盧香艷[6]的研究中指出三維超聲診斷效能按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順序依次為83.57%、78.79%、87.84%,而二維超聲的三項指標分別為71.43%、72.43%、70.27%,三維超聲的診斷效能更高。
本研究實際選擇我院收治的疑似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為例開展實驗,回顧性分析病例資料。分析結果顯示,經陰道二維超聲檢查診斷子宮內膜息肉靈敏度為57.78%,特異度為36.67%,準確率為52.50%;經陰道三維超聲檢查診斷子宮內膜息肉靈敏度為82.22%,特異度為73.33%,準確率為80.00%;經陰道三維超聲檢查三項診斷數據均較二維超聲診斷更高,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三維成像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的價值優(yōu)異,與前人研究結論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二維成像對于息肉較為敏感,可以清晰觀察病灶位置、大小、性狀等信息,而三維成像是基于二維成像基礎上進行觀察,其進一步擴展圖像觀察范圍,獲得更為詳細的斷面信息,彌補二維成像無法獲得的切面信息,如宮腔內冠狀切面后獲取的圖像信息,從而對子宮內膜近三角形邊界情況進行細致觀察,可輔助醫(yī)師正確判斷患者病情[7]。
綜上所述,經陰道三維超聲檢查可彌補二維超聲檢查的缺陷,減少漏診,是具有推廣與借鑒實效性的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