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樂川,岑人麗(通訊作者)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放射科 廣東 廣州 510120)
在泌尿系疾病的診斷中CTU常采用較高對比劑量(1.5 mL/kg)[1]。約90%的碘對比劑經(jīng)腎臟排泄,較高的對比劑用量增加了對比劑腎病的發(fā)生概率[2]。且許多需做CTU檢查的病人自身便存在腎功能下降,如果對比劑用量過高,更加重了腎臟負擔。如何使用較少的對比劑量得到滿足診斷要求的圖像,是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重點研究的課題。隨著能譜CT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采用能譜單能量圖技術(shù)有望在保證圖像質(zhì)量的前提下,減少碘對比劑用量。
收集2020年1月—12月做泌尿系CTU檢查的38例病例,隨機分成 A(對照組)、B(研究組1)、C(研究組2)三組。
納入標準:病人血肌酐正常,無肝腎功能異常和對比劑過敏。
排除標準:如掃描后發(fā)現(xiàn)泌尿系擴張積液和腫瘤等情況則排除病例。
A組11例病人,包括男8例,女3 例,年齡29~78歲,平均(56.9±14.5)歲。B組15例病人,包括男7例,女8例,年齡27~87歲,平均(54.6±16.7)歲。C組12例病人,包括男9例,女3例,年齡39~87歲,平均(54.8±16.7)歲。
三組病例均采用GE Revolution 能譜CT進行檢查,對比劑碘克沙醇濃度均為320 mgI/mL。三組病例的CT掃描參數(shù)相同:管電壓110 kVp,自動毫安秒技術(shù)(CARE Dose 4D),參考管電流200 mA,轉(zhuǎn)速r/s,螺距1.0,圖像矩陣為512×512,掃描范圍從膈肌掃至盆腔下緣水平。
A組(正常對照組)對比劑用量1.4 mL/kg,采用正弦迭代重建技術(shù)(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B組(實驗組1)對比劑用量1.2 mL/kg,采用濾波反投影重建算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BP);C組(實驗組2)對比劑劑量1.0 mL/kg,采用濾波反投影重建算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BP)。
在70 keV和60 keV的單能量圖中,分別測量三組病例(A、B、C)皮質(zhì)期腹主動脈CT值(腎門層面)和延遲期腎盂內(nèi)CT值。采用有效輻射劑量(effective dose,ED)評價三組病例的輻射劑量。
應用SPSS 22.0軟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統(tǒng)計方法,計量資料用()表示,P<0.05時認為存在有統(tǒng)計學差異。
比較A、B、C三組病例的皮質(zhì)期腹主動脈CT值的差異(表1),采用兩組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三組病例的74 keV和60 keV單能量圖測量的腹主動脈CT之間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即三組60 keV的單能量圖中的皮質(zhì)期主動脈CT值均高于其74 keV的單能量圖中的皮質(zhì)期腹主動脈CT值。此外,皮質(zhì)期B組60 keV單能量圖中腹主動脈CT值(538.02±58.56)HU、C組60 keV單能量圖中腹主動脈CT值(471.92±65.84)HU,均高于A組74 keV的單能量圖中腹主動脈CT值(376.16±63.20)HU,且與之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0.05)。
表1 皮質(zhì)期三組病例在不同單能量圖的比較()
表1 皮質(zhì)期三組病例在不同單能量圖的比較()
74 keV單能量圖/HU60 keV單能量圖/HU t P A組皮質(zhì)期腹主動脈CT值(對比劑用量1.4 mL/kg)362.15±42.47 558.05±63.32 8.419 0.01 B組皮質(zhì)期腹主動脈CT值(對比劑用量1.2 mL/kg)343.42±34.32 538.02±58.56 10.727 0.01 C組皮質(zhì)期腹主動脈CT值(對比劑用量1.0 mL/kg)309.45±26.93 471.92±65.84 7.912 0.01
比較A、B、C三組病例的分泌期腎盂內(nèi)CT值的差異(表2),采用兩組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三組病例的74 keV和60 keV單能量圖測量的腎盂內(nèi)CT值之間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2 分泌期三組病例在不同單能量圖的比較()
表2 分泌期三組病例在不同單能量圖的比較()
74keV單能量圖/HU 60keV單能量圖/HU t P A組分泌期腎盂內(nèi)CT值(對比劑用量1.4 mL/kg)1425.36±310.52 1597.05±280.78 0.994 >0.05 B組分泌期腎盂內(nèi)CT值(對比劑用量1.2 mL/kg)1622.18±221.27 1524.17±277.85 0.673 >0.05 C組分泌期腎盂內(nèi)CT值(對比劑用量1.0 mL/kg)1441.62±274.93 1641.84±279.56 1.371 >0.05
表3顯示了三組病例輻射劑量之間兩兩比較的t檢驗結(jié)果。A組輻射劑量為(1970.41±190.84)mSv,B組輻射劑量為(2019.62±201.35)mSv,C組輻射劑量為(2123.83±241.22)mSv,三組病例的輻射劑量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三組病例的輻射劑量比較(,mSv)
表3 三組病例的輻射劑量比較(,mSv)
組別1 組別2 t P A組輻射劑量(1970.41±190.84)B組輻射劑量(2019.62±201.35)t=0.562 >0.05 A組輻射劑量(1970.41±190.84)C組輻射劑量(2123.83±241.22)t=0.092 >0.05 B組輻射劑量(2019.62±201.35)C組輻射劑量(2123.83±241.22)t=0.213 >0.05
能譜CT成像采用了單源瞬時kVp切換技術(shù),在極短時間內(nèi)(<0.25 ms)完成高低能量的切換,實現(xiàn)了雙能量的“三同”(同時、同向、同源)。高低能量切換的過程中,物質(zhì)的吸收隨X線能量變化而變化。不同的物質(zhì),這種隨能量變化的程度是不一樣的,且都有對應的吸收曲線,其隨能量的變化具有特征性。物理學家們已經(jīng)提供了水和碘以及許多純物質(zhì)和混合物的質(zhì)量吸收函數(shù)隨能量變化的曲線。使用水和碘的質(zhì)量吸收函數(shù)隨能量變化的關(guān)系和求得的基物質(zhì)對密度值,就能計算出所感興趣物質(zhì)在各個單能量點中對X射線的吸收CT值。這樣通過一次掃描,即可計算得到40~140 keV的101個單能量圖,從而實現(xiàn)單能量CT成像,是能譜CT成像的一個優(yōu)勢。低keV值的單能量圖聯(lián)合低劑量對比劑的研究,在胸部及腹部血管方面的檢查中均有報道[3]。因此,單能量技術(shù)聯(lián)合低劑量對比劑用于CTU成像,具有保證圖像質(zhì)量的同時減少對比劑用量的應用前景。
泌尿系結(jié)石、腫瘤、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診斷常常需用到CTU檢查,其常規(guī)使用的對比劑用量較高。但是較高的對比劑用量增加了對比劑腎病的潛在風險,特別是年齡較大、有基礎(chǔ)腎臟疾病(如泌尿系結(jié)石合并腎積水及腎功能下降)等均是對比劑腎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4]。對比劑腎病指由高滲性造影劑在腎內(nèi)濃度增高導致的腎功能急驟下降。在接受高滲對比劑的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中,對比劑腎病發(fā)生率別為1.5%~3%和50%[5]。此外,對比劑腎病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醫(yī)療費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患者住院期間病死率的增高,同時可能引發(fā)遠期不良事件。由于腎功能損害的隱匿性和危害性,以及較高對比劑用量增加了對比劑腎病的潛在風險,因此采用低劑量對比劑用于CTU檢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雖然理論上keV值越低的單能量圖中血管顯示越好[6],但是過低keV的單能量圖像的SNR和整體圖像質(zhì)量會有明顯下降,影響臨床診斷的質(zhì)量。因此,本研究中采用單能量為60 keV時的圖像,其與單能量為74 keV時(相當于常規(guī)普通CT掃描120keV時的混合能量圖像)圖像質(zhì)量相似,且可達到用于臨床診斷的標準。在采用合適的低keV單能量圖像時,即使對比劑的明顯用量減少,仍然可以達到甚至更好的皮質(zhì)期血管增強CT成像效果,甚至相較于常規(guī)圖像具有更好的圖像對比度和成像優(yōu)勢。而不同的對比劑用量對于分泌期整個泌尿系(腎盂、腎盞、輸尿管及膀胱)顯示效果相似,沒有明顯差異,也驗證了在合適的低keV單能量圖像中聯(lián)合低劑量對比劑的可行性。文獻報道,含碘對比劑常規(guī)用量約為1.5 mL/kg[7]。本研究中對比劑的用量從1.4 mL/kg降低至1.0 mL/kg,減少對比劑用量約30%,從而可以大大減少腎臟損傷和對比劑腎病的潛在風險。
使用合適的低keV單能量圖能譜技術(shù),可以在減少含碘對比劑的總用量基礎(chǔ)上,達到皮質(zhì)期顯示血管和分泌期顯示整個泌尿系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