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亞平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對促進初中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仍然與新課改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初中學生對于古詩詞的鑒賞以及語文素養(yǎng)能力的提升。為此,文章在結(jié)合實際存在的問題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初中語文古詩詞的一些教學措施,用以提高學生古詩詞的人文素養(yǎng),進一步促進初中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
關(guān)鍵詞:教學;古詩詞;問題;措施
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學習不但是學生知識的積累,而且也是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但是,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中的古詩詞因其時代久遠,古漢語成分雜多,現(xiàn)在的學生理解起來難度非常大,學習古詩詞興趣也就漸漸消失。基于此,文章針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措施提出幾點建議。
一、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學生進入初中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業(yè)加重,對古詩詞的學習明顯不如小學階段那樣有濃厚的興趣了,再加上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了解和認知能力都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導致對古詩詞的學習常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對古詩詞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對古詩詞的情境意象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感到很吃力。另外,受中考升學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師往往囿于應試教育的壓力,教學模式傳統(tǒng)陳舊,教學方法呆板單一,對于古詩詞的課堂教學基本上是填鴨式的灌輸,課后就是一味地強化背誦記憶,至于學生是不是對古詩詞已經(jīng)正確理解和掌握了,不再是教學的重點了。這樣一來,學生對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越來越淡,更談不上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2. 古詩詞的誦讀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一大特色。古詩詞之所以能夠傳誦至今,就在于古詩詞所獨有的藝術(shù)魅力。它的結(jié)構(gòu)雅致精巧,語言凝練生動,韻律婉轉(zhuǎn)優(yōu)美,本身就是一首動聽的歌曲。但是,在當下的初中古詩詞課堂教學中,古詩詞的誦讀沒有得到教師充分的重視。學生誦讀的時間得不到保證,機械式的背誦記憶代替了情感體驗的朗誦。教師語文課堂教學的急功近利扼殺了古詩詞的靈動和意蘊,也掐滅了學生對古詩詞學習僅存的一點興趣。
3. 隨著社會的繁榮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一時興起的快餐文化已經(jīng)滲透到校園,網(wǎng)絡(luò)文學悄然在學生中蔓延,這給古詩詞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平時的古詩詞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氛圍死氣沉沉,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究其原因,與初中學生躁動的青春期發(fā)育以及活躍的思維認知能力等有關(guān),他們極易受到大的社會環(huán)境各種思潮的浸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往往忽視了這些因素的影響,教學方法簡單粗放,一味地趕進度,沒有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習的主體者——學生。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思維僵化,興趣索然,永遠跟不上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二、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教學措施
針對上述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努力進取,積極探索,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措施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課堂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專注力,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為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一)借助資源,了解古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
古人在進行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時候都有其特定的背景。這種創(chuàng)作的背景直接影響著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意蘊,是后人能夠走進古詩詞的一把鑰匙。初中語文課本中對于這方面的介紹畢竟是有限的。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對寫作背景了解不多的話,就會對古詩詞中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理解不會太深。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之前鼓勵、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有關(guān)古詩詞作者的生平和事跡,以及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時代和社會背景資料。要求學生結(jié)合課文把相關(guān)的資料重點歸納整理,然后從資料里分析得出課文描述了什么內(nèi)容,展現(xiàn)了一個怎樣的情境,詩人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和思想等。最后,帶著這些資料和思考在課堂上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分享。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行表達,大膽發(fā)言,說出自己的想法,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探究、理解古詩詞表達的內(nèi)涵。例如,在學習《觀滄?!芬晃臅r,教師提前布置了學生預習的作業(yè),學生利用家里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搜集有關(guān)資料。對曹操,對三國,對東漢等歷史知識進行廣泛的搜集了解,課堂上再由教師進行補充,學生很快對《觀滄?!芬辉娭胁懿偎憩F(xiàn)出來的宏大的氣度和抱負有了理解,也刷新了對曹操人格的認識。學生真正做了一次學習的主人,興趣盎然,不僅理解了古詩,記住了內(nèi)容,也感受到人格的力量,學習的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二)反復誦讀,感受古詩詞情景
中國古詩詞最大的特點是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畫面感極強。要理解詩詞的情感,就得讓學生對詩詞進行反復地誦讀,在腦海里呈現(xiàn)出詩詞所描繪的情景,這些情景漸漸地成為流動的、鮮活的畫面,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觸景生情,產(chǎn)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鳴。如此帶著情感的誦讀是心靈的激蕩、思想的升華,沒有比這更好的學習方法了。比如,在學習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時,教師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誦讀這首詩,一邊想象作者當時的境況:寂寥的秋夜,凄冷的山野,瓢潑的大雨,微暗燭燈……羈旅他鄉(xiāng)的作者如何是好?如何是了?思鄉(xiāng)之情何其濃!思親之情何其切!接著教師進一步啟迪學生思考詩人為什么要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微弱的“窗燭”上,“共剪”傳遞著自己怎樣的感情?將學生的情感融入詩歌的情境中,反復的誦讀感悟,加深對于這首詩的整體理解。
(三)深入探究,理解古詩詞意象
古詩詞中的意象是中華文化最燦爛的元素之一,豐富著中華民族的心靈情感和價值態(tài)度。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一定要引導學生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體會各種意象所蘊含的深刻內(nèi)容,從而體悟古詩詞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我們以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來說,詞中的斷橋、梅花、黃昏、風雨、春天、群芳、梅香等事物包含著不同的意象,這些意象構(gòu)成了詞人心中不同的情感指向,表達了愛國詩人陸游以梅花自喻,雖然慨嘆人生的不濟,但又秉持高潔的人格,堅定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這些意象對比鮮明,意蘊深刻,讓學生很容易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在平時的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多發(fā)現(xiàn)、多積累、多體會常見的意象,進而把學生對中華古詩詞的鑒賞水平提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