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靈 譚曉冬
摘要:目的:探討在艾滋病隨訪管理隊伍中實施干預后的實際效用價值。方法:在本地隨機選取從事艾滋病隨訪工作的人員進行研究,為方便對比分為基線與隨訪兩個組別,隨訪是在干預后一年內進行調查分析,對比兩組的實際差異。結果:通過對艾滋病隨訪人員的各項能力進行測評后明顯可見,隨訪的各項數據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這也就表明,在經過干預后,隨訪人員的綜合實力顯著上升(P<0.05)。結論:由此可見,采取干預的方式可最大程度的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水平及綜合素養(yǎng),為后期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艾滋病隨訪管理隊伍;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426-01
艾滋病作為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一旦感染此病后,感染者體內免疫能力會逐漸下降,這也給各疾病的感染提供了一定的契機。而且當前該病并無根治方式,只能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情的進展,為患者正確存活時間。本研究中對比干預前后的效果差異,以數據表示、文字描述、表格對比的方式表現,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本地從事艾滋病隨訪管理工作的人員進在隨訪干預前后的相關資料收集整合研究。基線145人、隨訪145人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分為基線與隨訪兩種方式進行對比,參與研究的基線調查共145人,以層級區(qū)分為市級、鄉(xiāng)鎮(zhèn)、村級分別為62、38、45人,隨訪調查的人員為145人,以層級區(qū)分為市級、鄉(xiāng)鎮(zhèn)、村級分別為56、47、42人。 在此次所有參與研究的工作人員中兩組相同的人員總共有93人,在干預前后的重合率為64.14%。兩組人員的基本資料相對較為均衡,無較大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調查內容和方法
在此次調查中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參與研究的工作人員可自行進行填寫,而問卷表的設計需具備科學合理性,其數據應有參考價值,同時通過多次論證結果對其進行調整與完善[1]。此次調查的內容主要是對隨訪人員的培訓情況及管理能力的達標情況進行測評,能力達標評價主要包含了政策執(zhí)行、溝通、文化、實踐、專業(yè)水平、財政管理、邏輯思維、分析評價等方面,并以測試題的方式進行評判,每項能力的總分為10分,滿分為80分,達標為48分,<48分為不達標。在此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禁止參考任何書籍與相互討論,以此來保證考評結果的準確性[2-3]。
1.3隨訪干預
在此次研究過程中,需做好相應的干預工作,定期采取專業(yè)知識講座、發(fā)放相關資料、現場指導的方式來提高其整體能力,同時做好相應的監(jiān)督工作,并在12個月后在本地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員中抽取145人進行調查考核[4]。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在此次對比研究實驗中可將SPSS22.0作為統(tǒng)計學處理所用,計量的資料為(),[n,(%)]作為計數資料,檢驗可用t、X2,其中數據比較后若P<0.05,則證明數據相比差異較大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數據統(tǒng)計來看,基線調查及隨訪調查分別為116人,但其中達標率分別為69.83%、89.66%,隨訪干預后的數值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參加過兩次及以上培訓的基線與隨訪人員分別為107、96人,基線的達標率為76.84%低于隨訪的87.5%(P<0.05)。而參加市級及以下培訓的基線為123人,隨訪為94人,達標率也具有一定的差異,分別為71.54%、91.49%,差異顯著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整體數據中來看,未參加培訓以及省級及以上培訓的數據隨訪前后相對較為均衡,(P>0.05)。見表1.
3 討論
對于艾滋病患者的防治工作而言,隨訪能力與工作質量有著密切的關聯,只有切實提升防治人員的隨訪能力及綜合素養(yǎng),才能最大程度地做好相應的管控工作,并可以為感染者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更能夠提高其生活質量水平,以此來達到根本目的[5]。通過相關數據來看,采取培訓的方式可促進艾滋病隨訪人員的整體能力,并且通過定期干預的方式,使其所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且可以做到學以致用,這在后期的隨訪工作中能夠有效地提高感染者的遵醫(yī)從醫(yī)性,在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的提升上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艾滋病工作人員作為隨訪作業(yè)中的參與者與實施者,而該項工作本就有著風險性、繁雜性的特點,對專業(yè)能力也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此還需要做好隨訪干預工作,從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隨訪人員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欣,張慶娟,張志坤,毛立超,呂維冬,范月冬,趙俠. 河北省唐山市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分級管理模式的探索[J]. 醫(yī)學動物防制,2017,33(07):804-806.
[2]張明娟,鐘東勝,馬慶民,高學英. 涼山彝族地區(qū)鄉(xiāng)村艾滋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 西部醫(yī)學,2017,29(08):1165-1168.
[3]劉雪梅,馮獻湘,蔣志宇,藍建國,單桂蘇. 以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艾滋病病例管理模式實踐[J]. 應用預防醫(yī)學,2017,23(05):434-435.
[4]李健,韓瑜,劉玉芬. 涼山州精準開展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貧工作[J]. 中國艾滋病性病,2020,26(12):1276-1279.
[5]石舜華. 發(fā)揮疾控中心作用做好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J]. 中國農村衛(wèi)生,2020,12(1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