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斌 袁煥英
摘要:目的 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分析對其實施家庭參與式護理的效果以及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于2019年1月至12月期間,選取呼倫貝爾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共計80例,實施抽簽分組后,對照組40例實施常規(guī)干預,觀察組40例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家庭參與式護理。分別干預1年,對于患者干預前后的PANSS評分及生活質量情況進行對比。結果 經過干預,與對照組實施對比,觀察組患者的PANSS評分更低,生活質量中各維度評分均更高(P<0.05)。結論 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與護理中,為其實施家庭參與式護理的效果較好,其對于患者癥狀與生活質量改善具有積極意義,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家庭參與式護理;PANSS評分;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280-01
精神分裂癥患者可表現(xiàn)為性格、思維、行為等方面的異常,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被人照顧,不能獨立生活,病情嚴重時可出現(xiàn)妄想、幻覺等,甚至會做出過激行為,威脅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該疾病患者的病程一般較長,且在出院后一般回歸正常的家庭生活,但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導致復發(fā)。有研究指出,對患者實施家庭參與式護理干預的效果較好,其是指在分析患者家庭環(huán)境的基礎上,制定護理計劃,與其家屬相互配合實施護理方案[1]。對此,筆者以其所在醫(yī)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其應用家庭參與式護理干預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9年1月至12月期間,選取呼倫貝爾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共計80例,實施抽簽分組,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男性21例,其余為女性;年齡方面,最小24歲,最大56歲,平均(42.35±4.75)歲;病程方面,最短7個月,最長4年,平均(1.62±0.56)年。觀察組40例:男性20例,其余為女性;年齡方面,最小25歲,最大58歲,平均(43.63±5.08)歲;病程方面,最短5個月,最長4年,平均(1.57±0.5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后文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價值。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干預[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家庭參與式護理。(1)健康宣教:組建健康宣教小組,采用講座、發(fā)放宣傳手冊等方式為患者及家屬講解精神分裂癥的相關疾病知識,以及在日常護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項,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2]。(2)心理干預:做好家屬的心理干預工作,使其可以積極參與到對患者的家庭護理中,及時疏導患者家屬的心理問題,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給與患者必要的家庭支持。(3)隨訪:定期對患者進行家庭隨訪,檢查患者的各項指標、心理狀態(tài)、飲食、用藥等情況,對其護理不規(guī)范之處進行指正,并囑家屬若患者出現(xiàn)不良表現(xiàn)需及時到院檢查[3];囑其家屬做好家庭護理的重要性,可陪伴患者多參加社會活動,給予患者更多的愛與陪伴,增強治療信心。
1.3觀察指標
分別干預1年,對于患者干預后的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及生活質量(SF-36評分)情況進行對比。
1.4統(tǒng)計學分析
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與例(%)分別表示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并實施t、x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P<0.05。
2結果
經過干預,與對照組實施對比,觀察組患者的PANSS評分更低,生活質量中各維度評分均更高,組間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在精神衛(wèi)生中心收診的患者中,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較為多見的疾病。該疾病對患者的影響較大,其病程長、復發(fā)率高,生活質量水平往往較低。以往患者在院時接受醫(yī)院的系統(tǒng)護理,但其出院回歸家庭后,由于家屬對該疾病的認知不足,往往不能為精神分裂癥患者提供較為優(yōu)質的護理,由此導致患者出院后的復發(fā)率較高。本研究為患者實施家庭參與式護理干預,不僅為患者及家屬講解該疾病的相關知識與護理要點,而且做好家屬的心理疏導,并定期進行隨訪,對其在護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具體的指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PANSS評分低于對照組,精神健康等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與護理中,為其實施家庭參與式護理的效果較好,其對于患者癥狀與生活質量改善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秋麗,李珍珍.家屬參與式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19,31(1):92-93.
[2]周秀月,章明慧,孫穎,等.醫(yī)院-社區(qū)-家庭-個人四級干預模式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6,23(9):1366-1370.
[3]劉付海針,梁羽,呂娜,等.家庭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社區(qū)康復中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0,15(18):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