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長青
一、文本解讀
《丑小鴨》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著“成長的經(jīng)歷”的主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課文?!冻笮▲啞愤@篇課文塑造了一個生動飽滿的童話形象:面對困難重重的生活環(huán)境,他仍然執(zhí)著堅定地追求自己美好的理想。這篇課文不僅是學習語言的好例子,而且對學生的思想和精神成長有著影響深遠,它使學生求真、向善、尚美,使學生具有自由的想象力、敏銳的感受力、豐富的情感力,使學生內(nèi)心柔軟、細膩而豐富……然而,由于有些教師在教學時往往缺乏兒童的視角與立場,忽視了兒童文學文本的本質(zhì),也忽視了語文教學人文性目標;一味強化故事的教育功能,導致童話故事的人文審美、童真童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消解。
(一)文本解讀應(yīng)有兒童立場和視角
童話教學面對的是少年兒童,學生的思維與情感還不是很成熟?!冻笮▲啞愤@篇童話,反映了許多人生道理:與挫折抗爭,追求理想,尊重人性,感悟人生,等等,但這些更多的是成人的理解。站在兒童的立場,學生更多感受到的是對丑小鴨遭遇的同情,對同伴的尊重與幫助,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因此,教學此文,教師應(yīng)用兒童的心靈和思維去與學生保持共振。這樣的兒童視角與立場才能帶著學生走進童話的世界。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運用想象、預(yù)測的策略,讓學生走進童話世界,感受丑小鴨的內(nèi)心情感,感受丑小鴨的苦與樂。讓學生發(fā)現(xiàn)童話中的真、善、美,與“丑小鴨”感情產(chǎn)生共鳴,才是這一課教學的主旨。
從兒童的視角來解讀童話文本,還要注意尊重兒童對童話的感性認識,不要過于理性。我們知道,兒童階段,感性思維遠遠多于理性思維,所以,在閱讀《丑小鴨》時一定不要告訴學生“丑小鴨”本來就是從天鵝蛋里孵出來的。那樣,童話的魅力與藝術(shù)在兒童面前就會消失怠盡、蒼白無味。
(二)言語習得應(yīng)與人文審美融合
有些教師由于對童話故事的審美特質(zhì)理解不足,在語文的教學中往往忽視、淡化審美情感,而把語言的訓練與習得作為唯一的教學價值取向,這是不可取的。其實,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是依賴于兒童情感體驗的。因此,童話教學要有語言訓練,更應(yīng)有人文目標的關(guān)照?!冻笮▲啞芬晃恼Z言簡練,富有兒童情趣,故事感人,情節(jié)生動曲折,有利于學生朗讀與感悟;另外,教材中的留白之處和形象的插圖,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教學中,教師應(yīng)充分地引導學生體悟感情的同時,運用補編、講演的方法,培養(yǎng)語感、夯實語言表達基礎(chǔ)。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只要有理想,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實現(xiàn)自己的美好愿望,從而充分體現(xiàn)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三)思想感悟要摒棄教條化做法
小學童話故事易讀易懂,但童話的主題并不淺顯。雖然童話教學要引導學生在思想、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學習,但也不可以將德育的思想教條引入童話教學,強加于學生。如果這樣,便有為了德育而“貼標簽”之嫌了。另外,不可用成人的理解來限制學生,不可把豐富的主題思想簡化、窄化和庸俗化,從而使童話故事喪失其固有的魅力。
在《丑小鴨》的教學中,教師應(yīng)引導學生進入童話世界。那么,學生會自然地把文中的角色當作有生命的人物,去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并受到思想情感價值觀的熏陶。因此,我們可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多多運用表演朗讀、辯論對話的方法,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當學生為丑小鴨在家中的境遇打抱不平時,當學生為丑小鴨的流浪生活而擔心時,當學生為丑小鴨成為天鵝而歡呼時,丑小鴨的形象就植根于學生心中。而且,學生能領(lǐng)會的一定會比我們想象的豐富得多,也深刻得多,或許他們歸納與表達不是很明確。但如果不經(jīng)過心靈的共振感受,即使我們幫學生用明晰的語言概括了,學生也只能是言不由衷罷了。
二、依學定教,確定目標
剛上三年級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較弱,對文本的感悟多是淺嘗輒止。但是,他們感性思維豐富,在他們心中,童話故事是最美麗、最芬芳的精神花園。
基于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教師可以預(yù)設(shè)《丑小鴨》的教學目標為: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學生要會認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積累文中好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過程與方法上,指導自主識字,憑借文本,讀中體驗,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想象力;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童話的熱情,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時正確認識自己。為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筆者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進行語感訓練、語言文字訓練。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感受丑小鴨的心情,激起同情心,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
本課的教學可分兩課時,第一課時為閱讀課文,體悟情感。第二課時為回顧全文,指導學生寫字和練習。下面主要就第一課時的教學談?wù)劰P者的教學策略和教學預(yù)設(shè)。
三、多元整合確定教學策略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了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本課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一)情境再現(xiàn),讀書入境
主要通過多媒體課件,圖文對照,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通過邊想象邊讀,預(yù)測猜想,引領(lǐng)學生進入童話的意境。
(二)以讀促悟,讀中對話
在教學中,依托文本,多維互動,通過多種形式朗讀,表演讀,想象補白,使學生讀中體驗,讀中感悟。把文本中丑小鴨的可憐與不幸境遇通過朗讀內(nèi)化為學生的感受,培養(yǎng)語感,感受情感。
四、多向互動預(yù)設(shè)教學過程
考慮“緣意學文”,以求真、求實、倡簡為目標,努力實現(xiàn)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在多維互動的閱讀對話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此,可以設(shè)計以下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懸念激趣
上課伊始,出示活潑可愛小鴨了的畫面,板書“小鴨”,相機指導“鴨”的書寫。然后談話激趣:“你們喜歡小鴨子嗎?”“說說你見到的小鴨子是什么樣的?!苯又?,筆者在“小鴨”前加上“丑”字,又問:“老師為什么要加一個‘丑字呢?丑小鴨會有怎樣的遭遇呢?”這是一個頗具懸念的問題。懸念的產(chǎn)生源自學生們的生活體驗與文本形象的反差與沖突,讓學生猜想預(yù)測。懸念的設(shè)置意在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興趣、探求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