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靜,張楊楊,張曉峰,喬宏興,邊傳周*
(1.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鄭州 450046; 2.微生物生物轉化中藥河南省工程實驗室,鄭州 450046; 3.河南省益生菌生物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鄭州 450046;4.河南農業(yè)大學,鄭州 450046)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類有害的真菌毒素,主要包括黃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謝分泌的黃曲霉毒素B1(AFB1)、黃曲霉毒素B2(AFB2)、黃曲霉毒素G1(AFG1)、黃曲霉毒素G2(AFG2)及其衍生物黃曲霉毒素M1(AFM1)、黃曲霉毒素M2(AFM2)[1-2],其中以AFB1毒性最強、性質最穩(wěn)定[3-4]。黃曲霉毒素分布廣泛,糧食生產因為霉菌毒素污染而損失慘重,同時由于其強毒性和致癌性,嚴重威脅著人類和動物的健康[5-7]。
自霉菌毒素被發(fā)現以來,科研人員嘗試使用各種方法去除糧食和飼料中的毒素,傳統(tǒng)的霉菌毒素脫毒方法主要依靠物理法和化學法[8-10]。然而,這些方法在實際生產運用中存在諸多缺陷,如脫毒效率低下、易降低營養(yǎng)物質利用率、毒素二次污染、影響飼料適口性等;同時由于部分脫毒工藝昂貴,難以規(guī)模化量產,難以應用于實際生產[11-12]。相反,使用微生物降解法進行脫毒,安全高效,特異性強,不影響飼料的感官品質,且脫毒工藝經濟可行[13-14]。近年來,利用微生物降解霉菌毒素受到廣大科研人員和養(yǎng)殖業(yè)的青睞,成為研究熱點。本研究以香豆素為唯一碳源,篩選出一批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并對脫毒能力最優(yōu)的菌株進行了鑒定,同時對該菌株發(fā)酵液中脫毒活性組分的脫毒效果進行研究。
采集土壤、酸奶、動物糞便、發(fā)霉糧食、發(fā)酵食品等作為待分離樣品,以及實驗室保藏的芽胞桿菌、乳酸菌等菌株;雞肝癌細胞(LMH),購自美國菌種保藏中心(ATCC)。
營養(yǎng)肉湯(北京奧博星),營養(yǎng)瓊脂(北京奧博星),MRS培養(yǎng)基(青島日水),馬鈴薯葡萄糖肉湯培養(yǎng)基(北京奧博星),DMEM/F-12(1∶1)營養(yǎng)液(美國Hyclone)。初篩培養(yǎng)基為改良Hormisch[15]篩選培養(yǎng)基(g·L-1):KNO30.5,KH2PO40.25,MgSO4·7H2O 0.25,(NH4)2SO40.5,FeCl3·6H2O 0.003,CaCl2·2H2O 0.005,瓊脂20,121 ℃高壓蒸汽滅菌20 min,冷卻后加入過濾除菌的香豆素溶液,終濃度為1 g·L-1;種子培養(yǎng)基及發(fā)酵培養(yǎng)基均為LB培養(yǎng)基(g·L-1):胰蛋白胨 10,酵母提取物 5,NaCl 10,pH 7.0。
AFB1標準品(上海源葉),細菌生化鑒定管(青島海博),AFB1ELISA檢測試劑盒(深圳芬德),胰蛋白酶(美國Gibco),細菌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北京天根生化),CCK-8細胞增殖-毒性檢測試劑盒(日本Dojindo),高速冷凍離心機(湖南湘儀),多功能酶標儀(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細胞培養(yǎng)箱(上海博迅)。
使用生理鹽水溶解待分離樣品,吸取上清液轉接于種子培養(yǎng)基,37 ℃振蕩培養(yǎng)18~24 h。同時將實驗室保存的菌株搖瓶復蘇活化。
初篩:取上述搖瓶菌液,適度稀釋后吸取0.1 mL涂布于初篩培養(yǎng)基上,37 ℃倒置培養(yǎng)5 d,挑取生長較好的菌落,再于初篩培養(yǎng)基上劃線分離3次,從中選取能利用香豆素作為碳源的純種菌株保存?zhèn)溆肹16]。
復篩:挑取初篩得到的純種菌株接種于50 mL種子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18~24 h。將種子液按照2%比例接入50 mL 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37 ℃培養(yǎng)72 h。
向無菌EP管中加入復篩菌株發(fā)酵液和AFB1標準品溶液(500 ng·mL-1),使AFB1終濃度為50 ng·mL-1, 同時以無菌LB培養(yǎng)基加AFB1標準品溶液作為空白對照,37 ℃溫箱內振蕩作用72 h,每組處理做3個平行,重復2次。作用結束后,按照AFB1ELISA檢測試劑盒說明書檢測每組AFB1含量,選取AFB1降解率最高的菌株作為目標菌株。AFB1降解率按照以下公式計算:AFB1降解率(%)=(1-試驗組AFB1含量/空白組AFB1含量)×100
1.5.1 形態(tài)學鑒定 將復篩得到的菌株劃線接種于LB瓊脂平板,37 ℃培養(yǎng)箱內培養(yǎng)24~72 h,觀察菌落形態(tài),并挑取單個菌落進行革蘭染色,觀察菌體形態(tài)。
1.5.2 生理生化鑒定 參考《伯杰細菌鑒定手冊》[17]與《常見細菌系統(tǒng)鑒定手冊》[18],對篩選菌株進行厭氧生長試驗、7%氯化鈉生長試驗、pH 5.7生長試驗、硝酸鹽還原試驗、V-P試驗、淀粉水解試驗、明膠液化試驗、糖發(fā)酵試驗、碳源利用試驗等生理生化試驗。
1.5.3 16S rDNA鑒定 利用細菌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提取篩選菌株DNA。使用細菌16S rDNA通用引物進行擴增。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1 541R:5′-AAGGAGGTGATCCAGCCGCA-3′。PCR反應體系40 μL:20 μL 2×TaqMix、上下游引物各1 μL、16 μL雙蒸水、2 μL DNA模板。PCR反應條件:94 ℃預變性4 min; 94 ℃變性1 min,55 ℃退火1 min,72 ℃延伸1 min,共28個循環(huán);72 ℃終延伸10 min。對PCR擴增產物進行1%瓊脂糖凝膠電泳,將目的片段大小為1 540 bp的PCR產物送測序。引物合成及PCR產物測序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完成。測序結果在NCBI上使用BLAST進行同源性比對,并構建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
取10 mL篩選菌株發(fā)酵液4 ℃、10 000 r·min-1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備用;將菌體沉淀使用無菌生理鹽水洗滌2次,加入10 mL生理鹽水重懸菌體,制備菌體懸液備用;從上述菌體懸液中吸取5 mL,冰浴條件下超聲波破碎菌體,4 ℃,10 000 r·min-1離心10 min, 收集上清,獲得菌體裂解物上清;菌體破碎沉淀使用無菌生理鹽水洗滌2次,后用5 mL生理鹽水重懸沉淀,獲得細菌細胞裂解物。向發(fā)酵液、上清液、菌體懸液、菌體裂解物上清和細菌細胞裂解物中分別加入終濃度為50 ng·mL-1的AFB1標準品溶液,同時以LB培養(yǎng)基加AFB1標準品溶液作為空白對照,37 ℃溫箱內振蕩作用72 h,每組試驗做3個 平行,重復2次,作用結束后測定各組分AFB1降解率。
將雞肝癌細胞(LMH)接種于含有F12培養(yǎng)基(含10% FBS)的培養(yǎng)瓶中,37 ℃、5% 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至細胞鋪滿瓶底,加入胰蛋白酶消化分散細胞。向96孔板中接入100 μL的LMH細胞,置于37 ℃、5%CO2培養(yǎng)條件下培養(yǎng)24 h。每孔分別加入10 μL(AFB1終濃度分別為10、20、30、40、50 μg·mL-1) 待測物質,待測物質分為AFB1組(僅含有AFB1)和產物組(AFB1+上清液組兩者作用降解72 h),各濃度均設5個重復孔,同時以僅含細胞的培養(yǎng)液作為對照組,置于37 ℃、5%CO2培養(yǎng)條件下培養(yǎng)24 h。吸干96孔板中的培養(yǎng)基,更換成新鮮F12培養(yǎng)基(含2% FBS)。向每孔加入10 μL CCK-8溶液。將96孔板置于37 ℃、5% CO2環(huán)境下孵育1~4 h。用酶標儀測定在450 nm處的吸光度。樣品的細胞毒性表示公式:
細胞毒性(%)= (1-試驗樣品OD450 nm/對照組OD450 nm)×100。
取上述AFB1降解率最高的脫毒活性組分5 mL, 分別進行熱處理(沸水中煮30 min,恢復至室溫)、強酸處理(HCl溶液調節(jié)其pH至1.0,作用2 h 后調至7.0)、強堿處理(NaOH溶液調節(jié)其pH至13.0,作用2 h后調至7.0)、紫外燈照射處理(無菌工作臺內紫外照射60 min)及蛋白酶K處理(加入終濃度為2 mg·mL-1的蛋白酶K作用2 h),分別加入終濃度為50 ng·mL-1的AFB1標準品溶液,以LB培養(yǎng)基加AFB1標準品溶液作為空白對照,每組試驗做3個平行,重復2次,37 ℃溫箱內振蕩作用72 h后對各組處理的AFB1降解率進行測定。
經過初篩得到24株能夠在以香豆素為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生長良好的菌株,以對AFB1標準品溶液的降解率為指標對初篩菌株進行復篩,從中篩選出1株能夠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Y1-B1,其降解率達到73.2%(表1)。
表1 降解黃曲霉毒素B1菌株的篩選結果
2.2.1 形態(tài)學鑒定 如圖1所示,Y1-B1菌株在LB培養(yǎng)基上生長為灰白色、有光澤、呈現不透明的圓形菌落,邊緣不規(guī)則,菌落中心有乳白色突起,呈山丘狀,且菌落不易挑起。Y1-B1菌株培養(yǎng)18~20 h時革蘭染色,鏡檢為紫色短桿狀菌體,判定為革蘭陽性。繼續(xù)培養(yǎng)至后期形成芽胞,芽胞中生(圖2)。
2.2.2 生理生化鑒定 Y1-B1菌株生理生化鑒定結果如下(表2),將該鑒定結果對比GB/T26428—2010《飼用微生物制劑中枯草芽胞桿菌的檢測》,可初步判定該菌株屬于枯草芽胞桿菌菌群。枯草芽胞桿菌菌群是廣大益生菌家族中的一員,枯草芽胞桿菌菌群包括枯草芽胞桿菌及其近緣種群,如解淀粉芽胞桿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地衣芽胞桿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萎縮芽胞桿菌(Bacillusatrophaeus)等均屬于該類群[19]。
圖1 菌株Y1-B1在LB培養(yǎng)基上菌落形態(tài)Fig.1 Colony morphology of strain Y1-B1 cultured in LB medium
圖2 菌株Y1-B1形態(tài)(革蘭染色,1000×)Fig.2 Cell morphology of strain Y1-B1(Gram staining, 1 000×)
表2 Y1-B1菌株生理生化試驗結果
2.2.3 16S rDNA序列分析 對PCR擴增產物進行1%瓊脂糖凝膠電泳得到單一條帶,且條帶大小約為1 540 bp(圖3),將PCR產物送至上海生工生物公司進行測序。將Y1-B1菌株16S rDNA測序結果在NCBI上通過BLAST進行同源性比對,根據 GenBank 數據庫公布的有關菌種數據進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由圖4可知,Y1-B1菌株與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KT961125.1)在同一分支中,16S rDNA序列相似性達到99%。結合上述形態(tài)學鑒定和生理生化鑒定結果,最終確定該菌株為解淀粉芽胞桿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
M. DL2000 DNA相對分子質量標準;1.Y1-B1菌株PCR產物;2. 陰性對照M. DL2000 DNA marker;1.PCR products of Y1-B1 strain;2. Negative control圖3 Y1-B1菌株16S rDNA PCR結果Fig.3 PCR of 16S rDNA of strain Y1-B1
對解淀粉芽胞桿菌Y1-B1培養(yǎng)物的不同組分進行AFB1降解活性測定。結果顯示,發(fā)酵液的不同組分均具有一定的黃曲霉毒素B1降解活性(圖5)。其中,上清液的脫毒活性顯著高于菌體裂解物上清、菌體懸液以及細菌細胞裂解物,上清液對AFB1的降解率為87.8%,菌體裂解物上清、菌體懸液和細菌細胞裂解物對AFB1的降解率分別為17.9%(P<0.001)、20.8%(P<0.001)、23.3%(P<0.001)。其中菌體懸液和細菌細胞裂解物均具有一定的脫毒能力,分析可能是菌體細胞壁結構對AFB1有一定的吸附作用[20],同時Y1-B1菌株的菌體裂解物上清也具有一定的脫毒能力,但其脫毒能力相對上清液較弱。因此,Y1-B1菌株的胞外分泌物發(fā)揮主要的脫毒作用。與發(fā)酵液的AFB1降解率88.1%相比,細菌培養(yǎng)上清液的脫毒效果基本相同,無顯著差異(P>0.05)。
通過細胞毒性試驗,對比AFB1及AFB1降解后的產物對LMH細胞的毒性。如圖6所示,在相同的AFB1濃度下,產物組對LMH細胞的毒性作用均明顯低于AFB1組,且隨著AFB1濃度的升高,兩組細胞毒性均呈增加趨勢,分析原因可能是加入的AFB1標準品終濃度偏高所致。當AFB1終濃度為20 μg·mL-1時,AFB1組細胞發(fā)生顯著的形態(tài)變化,細胞皺縮破裂,部分細胞呈圓形推測其即將凋亡,而產物組僅有少量細胞死亡(圖7)。
ns. P>0.05; *. P<0.05; **. P<0.01; ***. P<0.001ns. P>0.05; *. P<0.05; **. P<0.01; ***. P<0.001圖5 解淀粉芽胞桿菌Y1-B1的AFB1脫毒活性成分分析Fig.5 Detoxification active component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Y1-B1
圖6 AFB1及AFB1降解產物分別處理LMH細胞的毒性檢測Fig.6 Cytotoxicity detection of LMH cells treated with AFB1 and AFB1 degradation products
不同理化處理對解淀粉芽胞桿菌Y1-B1脫毒活性物質的脫毒效果研究結果顯示,上清液經過熱處理后,AFB1降解率為89.6%,對比未作處理上清液87.2%的AFB1降解率,兩者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該脫毒活性物質對熱處理具有極好的耐受性。上清液經過紫外照射處理、強堿、強酸和蛋白酶K處理后,脫毒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AFB1降解率分別為83.9%(P<0.05)、35.0%(P<0.001)、38.2%(P<0.001)、60.5%(P<0.01),說明紫外照射處理對其脫毒能力影響較小,強酸、強堿處理對其影響較大,蛋白酶K處理僅有部分影響(圖8)。
A. AFB1組;B. 產物組;C. 對照組A. AFB1; B. AFB1 degradation products; C. Control group圖7 AFB1及AFB1降解產物(AFB1濃度為20 μg·mL-1)分別處理LMH細胞的細胞形態(tài)Fig.7 Morphology of LMH cells treated with AFB1 and AFB1 degradation products(AFB1 concentration was 20 μg·mL-1)
ns. P>0.05; *. P<0.05; **. P<0.01; ***. P<0.001圖8 不同理化處理對解淀粉芽胞桿菌Y1-B1活性組分脫毒效果的影響Fig.8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treatments on the detoxification effects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Y1-B1
由于黃曲霉毒素具有強毒性、高穩(wěn)定性和高致癌性等特點,不僅會影響糧食及飼料產品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潛在威脅著人類和動物的健康,探索去除或降低黃曲霉毒素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以往的脫毒方法常采用物理法或化學法,但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弊端,如蒙脫石、硅藻土等能吸附飼料中的黃曲霉毒素,但也能吸附飼料中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而降低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率,同時吸附的毒素有可能在動物胃腸道內重新釋放,未被代謝或者重新釋放的毒素隨糞便排出造成環(huán)境的二次污染等[21-22],因此控制黃曲霉毒素的污染急需一種高效率、特異性強以及對飼料和環(huán)境沒有污染的技術。
近年來,利用真菌和細菌生物降解霉菌毒素已成為科研人員研究的熱點。Wang等[23]發(fā)現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sordida) YK-624產生的錳過氧化物酶MnP能降解AFB1,降解率高達86.0%,并發(fā)現其脫毒機制為MnP先將AFB1氧化為AFB1-8,9-環(huán)氧化物,后水解轉化為AFB1-8,9-二氫二醇。Shcherbakova等[24]從球狀莖點霉PG41(PhomaglomerataPG41)發(fā)酵液上清和胞內液中分離到兩種蛋白質類物質,兩種物質分別能降解78.0%和66.0%的AFB1,但降解過程受pH和時間影響較大,且對溫度不穩(wěn)定,使用蛋白酶K處理也能明顯降低脫毒效果。Zhang等[25]篩選出一株黑曲霉ND-1(AspergillusnigerND-1),在最佳發(fā)酵條件下AFB1降解率為58.2%,且其降解過程為酶促反應,脫毒物質為胞外產物。Alberts等[26]報道,紅平紅球菌(Rhodococcuserythropolis)發(fā)酵液上清能有效降解AFB1,同時發(fā)現該降解過程為酶促反應,AFB1降解酶是分泌到細胞外的。Adebo等[27]發(fā)現從鰻敗血假單胞菌VGF1(PseudomonasanguillisepticaVGF1)、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和葡萄球菌VGF2(Staphylococcussp. VGF2)提取的胞內液,在加入蛋白酶抑制劑的情況下,作用6 h后3種細菌對AFB1的降解率分別為66.5%、63.0%和100%,當不加入蛋白酶抑制劑時,發(fā)酵液和胞內液的AFB1降解率顯著下降。目前報道的微生物中,降解AFB1多為酶促反應,受蛋白酶K影響顯著。蛋白類酶物質存在著提取操作繁瑣,酶產量不足,酶性質不穩(wěn)定、酶促反應條件苛刻、毒素降解過程緩慢且不完全等問題[28-29],而且大部分脫毒菌株為非安全菌株,不能作為活菌制劑直接添加到飼料中,因此大多數研究成果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在實際生產中較難應用。本試驗以香豆素為唯一碳源篩選出一株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AFB1降解率達到73.2%,后期通過對其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該菌發(fā)酵液AFB1降解率由原來的73.2%提升到86.1%,優(yōu)化效果顯著。經鑒定Y1-B1菌株為解淀粉芽胞桿菌,屬于芽胞桿菌屬,與枯草芽胞桿菌親緣性高。作為一種生物拮抗菌來說,解淀粉芽胞桿菌已廣泛應用于蔬菜保鮮、工業(yè)酶生產及環(huán)境保護等眾多領域,并被證實安全有效。解淀粉芽胞桿菌在其生長過程中能產生一系列的代謝產物,如Arrebola等[30]使用甲醇提取解淀粉芽胞桿菌PPCB004抑菌成分,該抑菌物質對7種柑橘致病真菌具有抗菌作用,經色譜分析法分析發(fā)現該抑菌物質主要為伊枯草菌素A。Moyne等[31]采用陰離子交換和凝膠過濾色譜法從枯草芽胞桿菌AU195中分離到桿菌霉素D,該物質對黃曲霉及其他真菌均有很強的抑制作用。Reddy等[32]以200 mL·kg-1的比例將枯草芽胞桿菌發(fā)酵液添加到稻米中,68.0%的黃曲霉生長被抑制同時58.0%的黃曲霉毒素被降解。王英國等[33]從堆肥中分離到一株解淀粉芽胞桿菌,該菌對尖孢鐮刀菌、毛霉、黑曲霉等均具有強烈的抗真菌活性,對抗菌物質進行分離純化并通過紅外光譜和質譜分析推測其為一種分子質量1 498 Da的肽類物質。以上報道可以看出,解淀粉芽胞桿菌的代謝產物大多具有廣譜抑制真菌的特性。然而,關于解淀粉芽胞桿菌降解霉菌毒素的研究相對較少。Farzaneh等[34]從開心果中分離到一株枯草芽胞桿菌(Bacillussubtilis)UTBSP1,可有效降解營養(yǎng)肉湯及開心果中的AFB1,降解率分別為85.7% 和95.0%;無細胞上清液可使AFB1含量下降78.4%,AFB1的降解是酶促反應,可能是一種胞外的組成性酶,降解后AFB1與標準AFB1化學性質不同,失去了熒光性質。Farzaneh等[35]進一步研究發(fā)現,該菌株可顯著降低開心果中黃曲霉(Aspergillusflavus)R5的生長和AFB1的含量,菌株UTBSP1的無細胞上清液會顯著影響黃曲霉孢子的活力;質譜分析顯示無細胞上清液的甲醇提取物中有兩種化合物與surfactin的環(huán)脂肽和fengycin家族具有高度相似性,并以協(xié)同方式針對黃曲霉R5表現出強抑菌活性,但對于降解AFB1的機制未進行深入闡述。關心[36]從雞糞樣品中分離篩選出1株 蔬菜芽胞桿菌(Bacillusoleronius)GX01,AFB1的降解率達83.0%,上清液加熱、加蛋白酶K后的降解活性下降顯著,分別為16.2%和23.9%,表明蔬菜芽胞桿菌GX01降解AFB1的物質是胞外酶。王佳偉等[37]從堆肥土壤中分離到一株解淀粉芽胞桿菌SG16,其發(fā)酵上清液對AFB1的降解率能達到80.6%,但溫度、pH、金屬離子、蛋白酶K等酶促反應因素均能影響其解毒酶活力,其活性物質初步鑒定為胞外酶,酶促反應條件較為嚴苛。蔡國林等[38]分離到的解淀粉芽胞桿菌CGMCC-9021能夠高效降解AFB1,結合硫酸銨分級沉淀、DEAE FF陰離子交換層析和Superdux 75凝膠過濾層析方法對脫毒物質進行分離純化,后經Tricine-SDS-PAGE和質譜鑒定初步確定是一種分子質量約27 ku的裂解酶。近年來,芽胞桿菌屬菌株針對黃曲霉及黃曲霉毒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菌株具有抑制黃曲霉及其孢子生長的能力,活性組分多是脂肽類物質等;二是菌株具有降解黃曲霉毒素的能力,活性組分通常是蛋白類酶等,受高溫和蛋白酶K影響大。本試驗篩選到的解淀粉芽胞桿菌Y1-B1能代謝產生降解AFB1的脫毒活性物質,后期試驗發(fā)現該脫毒活性物質為一種胞外產物,其降解AFB1后的產物對LMH細胞的毒性作用顯著降低,特別是該脫毒活性組分對高溫和紫外線照射處理均表現出較強抵抗力,蛋白酶K對其脫毒能力影響有限,推測其可能是一種脂肽類物質或耐熱酶類物質,這一結果與目前大多數研究不同,后期需進一步試驗驗證。
本試驗篩選出的解淀粉芽胞桿菌可作為益生菌制劑直接添加到飼料中[39],既可以在粗放條件下高效降解毒素,又可以發(fā)揮益生菌的益生功能,解決了非安全菌株應用于毒素降解時工藝繁瑣復雜、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這是本試驗的創(chuàng)新點。本研究為解決黃曲霉毒素污染問題提供了新的微生物種質資源,為后續(xù)開發(fā)脫霉制劑的產業(yè)化工藝奠定了基礎。
以香豆素為唯一碳源進行初篩,通過測定對AFB1的降解能力進行復篩,成功篩選到1株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Y1-B1,降解率達86.1%。通過對Y1-B1菌株進行形態(tài)學、生理生化試驗和16S rDNA 序列分析,確定其為解淀粉芽胞桿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通過測定Y1-B1菌株各活性組分對AFB1的降解能力,確定其脫毒物質為一種胞外產物。細胞毒性試驗發(fā)現,利用該活性組分降解AFB1后的產物對LMH細胞的毒性作用顯著降低。對活性組分進行不同理化處理發(fā)現,其對高溫、紫外線抵抗力較強,對強酸、強堿相對較差,蛋白酶K僅造成脫毒能力部分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