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雪娟 王 紅
江蘇省淮安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江蘇淮安 22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氣流持續(xù)受限、肺功能呈進行性下降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肺結核是誘發(fā)COPD的危險因素之一,同時因年齡、免疫力降低、治療因素等影響,COPD 也會增加肺結核發(fā)病風險[1-2]。COPD、肺結核二者均為生活相關性疾病,COPD 合并肺結核治療時間長,對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治療依從行為是一個極大的考驗[3-4]。堅強是一種能夠保護個體免受應激損害、增強適應行為的人格特征,基于堅強概念的健康教育以堅強概念為基礎,旨在重建個體認知、信念、行為準則,以達成促進健康的目的[5]。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堅強概念的健康教育在COPD 合并肺結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擇2018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江蘇省淮安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COPD 合并肺結核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對照組各60例。兩組性別、年齡、COPD 病程、肺結核確診時間、COPD 分級及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①COPD 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 年修訂版)》[6]相關診斷標準,肺結核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7]相關診斷標準。②能生活自理、能正常溝通;③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認知障礙;②伴有嚴重耳聾或視力障礙;③伴有嚴重肝腎臟器功能障礙。
兩組均給予COPD 合并肺結核患者常規(guī)治療,包括祛痰、抗感染、平喘、營養(yǎng)支持、規(guī)范化抗結核等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包括COPD 及肺結核疾病知識、心理疏導、用藥管理、自我管理、康復訓練等,健康教育方式包括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口頭宣教、隨訪管理等。干預組聯(lián)合應用基于堅強概念的健康教育。
1.3.1 組建健康教育小組 包括護士長(1 名)、主治醫(yī)師(1 名)、??谱o士(6 名),組織學習COPD、肺結核、堅強概念、心理溝通等相關知識,圍繞自我管理效能、治療依從行為編制為期6 個月的健康教育計劃,包括院內健康教育、出院后6 個月。
1.3.2 院內健康教育(共3~6 次,30~40 min/次)(1)認知調整:①采用一對一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對COPD、肺結核疾病認知情況,告知患者藥物治療、心理調護、康復訓練、并發(fā)癥預防等方法,使用典型病例、康復患者現(xiàn)身說教、大數(shù)據(jù)分析COPD 合并肺結核目前治療效果,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告知患者理性接受罹患疾病的事實,強調COPD、肺結核均為難治性疾病,治療時間長,保持良好的自我管理效能、治療依從行為。(2)信念調整:①向患者講解自信樂觀心態(tài)對COPD 合并肺結核疾病治療轉歸的影響,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化解患者負性情緒。②使用回憶未患疾病前美好生活、記錄“3 件好事”、家人及朋友祝福視頻等形式,激發(fā)患者生存欲望。③暢通社會支持渠道(家屬、親朋、同事支持),給予患者更多情感支持,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生活。(3)行為調整:①指導患者進行正念訓練(正念呼吸、正念放松、正念運動等),1 次/d,5~10 min/次,以培養(yǎng)患者自控行為。②與患者一起制訂膳食方案,保證富含營養(yǎng),如多補充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等,矯正不良膳食習慣。③康復訓練:在6 min 步行試驗的基礎上制訂康復訓練方案,如有氧運動、呼吸運動,3~4 次/周,20~30 min/次。④要求患者戒煙戒酒,告知患者自我監(jiān)測方法,養(yǎng)成定期復診的習慣。
1.3.3 隨訪管理(出院后6 個月)以常規(guī)教育、堅強健康教育內容為載體,采用門診隨訪(1 次/月)、電話隨訪(1 次/月)、微信隨訪(1 次/周)、同伴支持(6 次)、家庭訪視(出院第3 個月、6 個月各1 次)等方法進行隨訪管理。
自我管理效能:入院當日(教育前),隨訪6 個月,采用中文版COPD 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CSES)[8]測評,包括呼吸困難管理(11 條目)、情感波動(7 條目)、體力活動(5 條目)、環(huán)境與溫度(6 條目)、安全行為(2 條目),每個條目評分1~5 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好。量表Cronbach’s α=0.876。治療依從行為:教育前,隨訪6 個月,采用自制《COPD合并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行為調查問卷》,包括遵醫(yī)用藥(9 條目)、自我監(jiān)測(8 條目)、定期復診(7 條目)、行為改變(9 條目),每個條目評分1~5 分,分值越高治療依從行為越好。量表經(jīng)檢驗Cronbach’s α=0.912。
采用SPSS 17.0 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剔除脫落病例,干預組實際完成隨訪58例,對照組實際完成隨訪56例。
教育前,兩組自我管理效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隨訪6 個月,兩組自我管理效能評分均高于同組教育前(P <0.05),干預組呼吸困難管理、情感波動、體力活動、環(huán)境與溫度、自我管理效能總分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健康教育前后自我管理效能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健康教育前后自我管理效能評分比較(分,)
注:t1、P1 值兩組教育前比較;t2、P2 值兩組隨訪6 個月比較
教育前,兩組治療依從行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隨訪6 個月,兩組治療依從行為評分高于同組教育前(P <0.05),干預組遵醫(yī)用藥、自我監(jiān)測、定期復診、行為改變、治療遵醫(yī)行為總分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健康教育前后治療依從行為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健康教育前后治療依從行為評分比較(分,)
注:t1、P1 值兩組教育前比較;t2、P2 值兩組隨訪6 個月比較
目前,COPD 已成為全球疾病負擔最重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9]。我國COPD 患病人數(shù)估計超過1 億,40 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13.6%[10-11]。肺結核是以結核分枝桿菌引起、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結核為特征的慢性傳染病[12-13]。COPD、肺結核相互影響,COPD 合并肺結核治療難度更大,預后更差[14-15]。
COPD 合并肺結核治療時間長、治療難度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至關重要[16]。堅強是一種性格與行為特征的表露,也是一種緩解應激的適應能力[17]。慢性疾病患者認知水平低下,自我管理能力弱化,基于堅強概念的健康教育通過對認知、信念、行為的調整,旨在緩解患者應激反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18]。趙新華等[19]認為,基于堅強概念的護理干預能夠促進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張麗等[20]報道,基于堅強概念的護理干預有助于化解食管癌手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增強其希望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呼吸困難管理、情感波動、體力活動、環(huán)境與溫度、自我管理效能總分高于對照組,所得結論也支持上述文獻觀點。
自我管理效能預測個體健康行為與疾病應對能力的有效指標,也是推動患者提高治療依從行為的基礎[21]。明確告知COPD 合并肺結核性難治性特點,能提高患者堅持治療的韌性[22],自信樂觀心情的培養(yǎng)能夠給予患者積極面對的信念,適應性行為的養(yǎng)成則是保證治療依從行為的關鍵[23]?,F(xiàn)象說教、“3 件好事”、社會支持、以及持續(xù)的隨訪管理能夠為治療依從行為的養(yǎng)成“保駕護航”[24]。結果可見,干預組遵醫(yī)用藥、自我監(jiān)測、定期復診、行為改變、治療遵醫(yī)行為總分高于對照組,李清文等[25]也從胃癌術后患者自我能力的改變(基于堅強概念的健康教育)的研究中,從另一個側面支持本文觀點。
綜上所述,基于堅強概念的健康教育應用于COPD合并肺結核患者中,能夠促進其自我管理效能感的養(yǎng)成,提高治療依從行為,進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