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華
用簡單的語言把深奧的知識講給別人,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女兒小瑩上小學后,經(jīng)常說數(shù)學難學,考試成績經(jīng)常只有70多分,超過80分都很難。在她上一二年級的時候我還沒有特別在意,但到了四年級,她的成績仍沒有起色,我決定想辦法幫幫她。
我上網(wǎng)搜索資料研究學習方法,發(fā)現(xiàn)有個“費曼學習法”,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德·費曼總結出來的,感覺很不錯。費曼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把學過的內容講給一個完全不懂的人聽,如果對方能聽明白,就說明講述者完全掌握了所學的內容。費曼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不斷取得進步,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獎。
我決定和女兒試一試,對她說:“媽媽的數(shù)學也不太好,你能不能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給媽媽講講?”她想了想點頭答應:“我上課要更加認真聽講,回來再講給你聽!”
我隨即準備了小黑板和粉筆。從那以后,每天晚飯后我和女兒就抽出大約一堂課的時間讓她給我講數(shù)學,方法是從她的數(shù)學作業(yè)中選擇兩道題,讓她把解題方法、步驟與涉及的知識點講給我聽。
第一次我讓女兒試講比較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她沒有卡在知識點上,卻卡在了語言表達上,講得結結巴巴:“今天,我們講一道數(shù)學題……嗯,這道題在計算時,那個,要先乘除,再加減……”
盡管磕磕絆絆,女兒還是堅持講完了兩道題。我鼓勵她:“講得挺好,媽媽都聽懂了!我們再一起做兩道練習題,看我是不是真的學會了。”于是,小瑩找了兩道題抄在黑板上。我做完之后她進行檢查,確定我都做對了,一堂課就結束了。
為了給我講題,女兒在學校不但聽講更加認真,遇到?jīng)]聽明白的知識點,還主動找老師請教。老師很高興有學生問問題,不但耐心講解,還鼓勵她:“以后有疑問盡管找老師,老師就喜歡愛學習的孩子!”女兒很受鼓舞,覺得數(shù)學似乎也沒那么難學了。
練習一個多月后,女兒講得已經(jīng)很流暢,我開始讓她講剛學過的知識。她往小黑板前一站,講得頭頭是道:“今天我們學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先把概念和公式抄下來,然后我們做個練習題。一個無蓋的長方體鐵皮水桶,底面是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高60厘米,做這個水桶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鐵皮?”
女兒講第一遍的時候,得出的結果不對。認真思考后又講了一遍,她才發(fā)現(xiàn)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有“雷”——兩個數(shù)值的單位不同,要換算。而且做水桶只需要計算一個底的面積,因為沒有蓋子。于是她特別提醒:“做這類單位不一致的題,要先進行單位換算,還要認真讀題,以免踩雷?!?/p>
在講題的過程中,女兒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上的不足并積極彌補,平時寫作業(yè)和考試的時候也知道往哪兒使勁了,比如認真審題、從避免細微差錯入手提高正確率、對做過的題用心檢查等。因此,無論是做練習還是考試,正確率都顯著提升,分數(shù)自然水漲船高。
如今女兒已上小學五年級,依然保持著在家給我講題的習慣。數(shù)學對她來說已從困難科目變成優(yōu)勢科目,今年還被老師委以重任,當上了班級數(shù)學課代表。
用簡單的語言把深奧的知識講給別人,受益的卻是自己,這就是“費曼學習法”。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