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茂,張 潔
(昆明同仁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228)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和口腔衛(wèi)生意識的不斷提升,口腔健康和牙美醫(yī)學在臨床上受到廣泛關注。同時,與口腔疾病相關的治療方法也得到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兒童在換牙期易發(fā)生非暫時性的錯頜畸形。導致患兒發(fā)生錯頜畸形的原因較為復雜。錯頜畸形不但影響患兒的牙齒排列及面部形態(tài),還可增加其心理壓力,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用肌功能矯治訓練法對錯頜畸形患兒進行輔助治療的效果。
將2018 年9 月至2020 年5 月期間昆明同仁醫(yī)院收治的150 例錯頜畸形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這150 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n=75)和觀察組(n=75)。這些患兒的病程為0.6 ~2.7 年,平均病程為(1.3±0.4)年。在對照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33 例,女性患兒42 例;其年齡為7 ~10歲,平均年齡為(8.5±0.7)歲;在觀察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31 例,女性患兒44 例;其年齡為8 ~11 歲,平均年齡為(8.9±0.6)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接受治療前,為兩組患兒使用X 線拍攝口腔全景片、頭顱側(cè)位片和曲面斷層片。告知患兒在檢查過程中進行平靜呼吸并保持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上下牙齒正中咬合,嘴唇輕輕閉合,F(xiàn)rankfort 平面需與地面保持平行狀態(tài)[1]。根據(jù)患兒的X 線檢查結果及牙齒的石膏模型為其選擇合適型號的矯治器進行治療,方法是:指導患兒正確使用軟質(zhì)矯治器,每天白天在其清醒的狀態(tài)下至少佩戴2 h,晚上需連續(xù)佩戴9 h。告知患兒在佩戴矯治器時上下牙之間需輕輕接觸頜間板,嘴唇閉緊,舌尖置于矯治器的舌誘導器上,舌體向上與硬腭貼合并保持正常的鼻呼吸。告知患兒家屬做好監(jiān)督工作,若患兒在佩戴期間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不適感,需及時就診。叮囑患兒家屬每隔6 周帶其復查1 次。當患兒的牙齒基礎排列整齊,其牙齒深覆蓋或深覆牙合的情況基本糾正后,可將軟質(zhì)矯治器更換為硬質(zhì)矯治器,并在其佩戴矯治器進行治療7 個月時為其拍攝口腔全景照片及頭顱定位口腔側(cè)位照片,同時進行詳細記錄[2]。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肌功能矯治訓練,方法是:根據(jù)患兒發(fā)生錯頜畸形的原因、類型、程度、口腔周邊的形態(tài)及結構等情況為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肌功能訓練方案。訓練內(nèi)容包括呼吸運動訓練、抬舌操、咬牙訓練、唇部按摩放松肌張力訓練、吹笛動作訓練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導患兒進行吹笛動作訓練時,可在其上下唇之間放一張紙片,告知其保持雙唇緊閉并將紙片夾緊,以防紙片掉落。叮囑患兒家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患兒閉口姿勢的監(jiān)督工作,以保持口腔周邊肌功能的平衡。
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的評分、對治療效果滿意度的評分、各項X 線頭影(SNA 角的度數(shù)、SNB 角的度數(shù)、ANB 角的度數(shù)、LI-NB 角的度數(shù)、UI-NA 角的度數(shù)、NP-FH 角的度數(shù)、ANS-Me 的高度)的測量結果、上中切牙傾角的度數(shù)及突距。
對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 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后,與對照組患兒相比,觀察組患兒臨床療效的評分及對治療效果滿意度的評分均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評分及對治療效果滿意度評分的對比(分,± s )
組別 例數(shù) 臨床療效的評分 對治療效果滿意度的評分觀察組 75 90.2±6.4 94.3±5.4對照組 75 72.4±7.8 81.2±7.5 t 值 8.0912 8.1165 P 值 0.026 0.024
接受治療后,與對照組患兒相比,觀察組患兒SNA 角、SNB 角、ANB 角、UI-NA 角及NP-FH 角的度數(shù)均更小,其LI-NB 角的度數(shù)更大,其ANS-Me 的高度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各項X 線頭影測量結果的對比(± s )
表2 兩組患兒各項X 線頭影測量結果的對比(± s )
組別 例數(shù) SNA 角(°) SNB 角(°) ANB 角(°) LI-NB 角(°) UI-NA 角(°) NP-FH 角(°) ANS-Me 高度(mm)觀察組 75 82.11±2.13 76.53±2.45 4.49±1.33 84.22±2.15 21.12±4.24 31.11±2.56 61.26±3.13對照組 75 85.16±3.14 79.27±3.14 5.14±1.27 81.24±3.31 26.25±3.65 34.25±2.57 58.23±3.65 t 值 6.0097 6.0342 7.1204 6.0127 8.9124 8.0072 8.1342 P 值 0.038 0.041 0.039 0.035 0.031 0.028 0.029
接受治療后,與對照組患兒相比,觀察組患兒上中切牙傾角的度數(shù)更小,其突距更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上中切牙傾角的度數(shù)及突距的對比(± s )
表3 兩組患兒上中切牙傾角的度數(shù)及突距的對比(± s )
組別 例數(shù) 上中切牙傾角(°) 上中切牙突距(mm)觀察組 75 16.57±4.24 3.15±1.06對照組 75 23.14±4.12 4.91±1.15 t 值 6.0358 6.1503 P 值 0.021 0.025
兒童正畸治療是一種以調(diào)整牙齒錯位排列、促進頜骨正常生長、改善面部畸形發(fā)育為主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常用的早期功能矯治技術主要是為錯頜畸形患兒佩戴矯治器。采用該方法雖可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但其面部的整體恢復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長。進行肌功能矯治訓練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幫助患兒改善口腔肌肉的功能及口腔周圍軟組織的發(fā)育,糾正不良的口腔習慣,改善面部變形的癥狀[3]。在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患兒相比,觀察組患兒臨床療效的評分、對治療效果滿意度的評分及ANSMe 的高度均更高,其SNA 角、SNB 角、ANB 角、UI-NA 角、NP-FH 角及上中切牙傾角的度數(shù)均更小,其LI-NB 角的度數(shù)更大,其突距更短。這可能是因為,矯治器具有非常好的彈性和記憶功能,可有效地提高患兒口腔組織和面部組織的肌力傳導能力,糾正牙弓、頜骨和牙齒的位置,改善肌肉、面頰、舌頭及嘴唇的收縮力,從而改善其牙齒排列不齊的情況。在進行矯治的過程中,患兒白天佩戴矯治器的時間只要不少于2 h 即可,因此白天佩戴矯治器不會對其日間活動造成不良影響?;純好客砼宕鞒C治器的時間需>9 h,晚上佩戴矯治器可不受外界影響,使矯治器的效果發(fā)揮至最大,進而可提高其臨床療效[4]。為患兒使用矯治器進行早期功能矯治可較好地糾正其牙齒錯位的情況,但對其頜骨、神經(jīng)系統(tǒng)、口腔周圍肌肉組織等的協(xié)調(diào)美觀效果不佳[5]。肌功能矯治訓練主要針對患兒口腔周圍肌肉組織、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顱頜面等進行功能訓練,可有效地改善其牙齒矯正后面部整體的協(xié)調(diào)美觀性,全面提升其整體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肌功能矯治訓練法對錯頜畸形患兒進行輔助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其面型及牙齒的排列情況,促進其頜骨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