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江岳 白蕓 趙天卓
摘要:目的:對比分析基于雨課堂的CBL聯(lián)合PBL與PBL兩種教學模式在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中放射腫瘤學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放療科進行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的30名學員作為研究對象,均予以應用教學軟件“雨課堂”授課,隨機劃分為觀察組(CBL聯(lián)合PBL模式)18名學員與對照組(傳統(tǒng)LBL模式)18名學員,對比分析兩組學員出科的理論成績與效果評價。結果:觀察組的出科理論成績與效果評價都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各項分別進行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放射腫瘤學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臨床教學中,基于雨課堂的CBL聯(lián)合PBL模式與傳統(tǒng)LBL模式均使住培學員學習獲益,但二者在出科考核的理論成績與效果評價方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應用CBL聯(lián)合PBL教學模式在放射腫瘤學住培教學中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雨課堂;CBL聯(lián)合PBL;傳統(tǒng)LBL;放射腫瘤學;住培;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177(2021)07-0082-03
LBL(Lecture-Based Learing)即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題,系統(tǒng)性的按照教學大綱對知識點進行講述,至今廣泛應用于教學中[1]。PBL(Problem-Based Learining)即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題,將問題作為學習的起點與主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引導角色[2]。CBL(Case-Based Learing)即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強調以病例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3]。為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并以此提高教學效果,筆者所在醫(yī)院經過多名資深教師謹慎思索、討論,決定將CBL教學模式與PBL教學模式聯(lián)合起來同傳統(tǒng)的LBL教學模式應用于放射腫瘤學住培教學中進行教學效果的對比分析。[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放療科進行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的30名學員作為研究對象,均予以應用教學軟件“雨課堂”授課,隨機劃分為觀察組(CBL聯(lián)合PBL模式)15名學員與對照組(傳統(tǒng)LBL模式)15名學員。觀察組男7人、女8人,博士0人、碩士14人、本科1人;對照組男5人、女10人,博士2人、碩士12人、本科1人。年齡范圍24~30歲。兩組學員學習大綱一致,內容均依照國家衛(wèi)計委指定的放射腫瘤學科要求。
1.2教學方法
兩組帶教教師均為副高級以上職稱,接受過國家級、省級師資培訓。課時設置合理,每周1次,1次2學時。兩組教學內容均主要包括放射物理學、放射生物學、臨床診斷與治療、靶區(qū)勾畫四部分。選取主要病種有鼻咽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直腸癌等。下面以鼻咽癌為教學示例進行講述。
1.2.1 CBL聯(lián)合PBL組
具體步驟:(1)首先進行教學前準備,由教師選取適當?shù)呐R床病例,通過“雨課堂”軟件提前將病例與影像資料發(fā)布給學生。1)題干,主訴:鼻塞伴左耳聽力下降二月,左面部麻木一月?,F(xiàn)病史:該患者2014-07鼻塞伴左耳聽力下降,未予重視,2014-08患者就診于當?shù)乜h醫(yī)院,行CT檢查見鼻咽腫物,現(xiàn)為進一步診治來我院就診。門診檢查如下:查體:雙頸部無腫大淋巴結,左耳聽力下降,左面部感覺減退,無頭暈頭痛,無復視癥狀。檢查:纖維鼻咽鏡檢查:鼻咽頂后壁腫物,表面凹凸不平,活檢質韌。病理:鼻咽鱗狀細胞癌。MR:鼻咽左側壁見不規(guī)則異常信號影。2)問題,問題1:診斷與依據(jù);問題2:鑒別診斷與分析;問題3:進一步檢查與理由;問題4:治療原則與方案;問題5:實物(影像檢查);問題6:放療前口腔處理?處理后多長時間可以放療?問題7:靶區(qū)勾畫?填寫一份完整計劃申請單?問題8:放療計劃評估應注意哪些問題?(2)課堂上,每組派1名學員為代表接診一位SP病人,問診結束后其他學員進行補充,然后代表針對每個問題進行作答,有爭議的問題大家共同討論,互相指出漏洞、不足,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對錯誤及時叫停糾正,教師在過程中發(fā)揮引導作用,設置延伸問題、驅動問題,不斷啟發(fā)學員。打開彈幕功能,學生可以發(fā)送自己的問題或觀點,教師針對這些問題及時調節(jié)講課的方式,或重點講解或師生討論,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而且彈幕匿名顯示,學生更愿意大膽地進行交流。(3)對各小組提出的共性、個性問題進行歸納終結,著重歸納鼻咽癌臨床診斷與治療,示范精準靶區(qū)勾畫并強調注意事項,通過評估放療計劃進一步提升學院的放射物理學知識,通過預后及放療副反應延伸出鼻咽癌治療新技術、新進展。
1.2.2傳統(tǒng)LBL組
教師通過“雨課堂”輔助教學的方式,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授課。系統(tǒng)地、全面地、連貫地從鼻咽癌設計的解剖學、流行病學、基本概念、放射生物學、臨床表現(xiàn)與體征、診斷方法、鑒別診斷、治療方法、放射生物學、放射物理學、預后、靶區(qū)勾畫等逐一遞進地進行講解?!坝暾n堂”軟件同步PPT,同時記錄教師的講授音頻,更加利于學生課后鞏固和復習。由于教學任務重,學時有限,故不宜應用傳統(tǒng)檢測方式進行課堂測試?!坝暾n堂”可以通過推送發(fā)布功能向學生發(fā)布試卷,教師可設置選擇題、簡答題、病例分析等,學生在手機端通過圖片上傳、文字編輯等方式進行作答。設置客觀題答案,系統(tǒng)會自動批閱,教師只需在電腦或手機端批改主觀題即可,通過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試卷分析,從而進一步加強教學效果。
1.3評價方法
住培生出科考核,成績評價包括理論考核(占60%)和技能考核(占40%);制作教學質量評估表,由學員填寫問卷調查,十個部分,每部分10分,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教學效果越好。十個部分分別為: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學習參與感、臨床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學習分析能力、知識理解程度、知識運用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滿足方差齊性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計數(shù)采用fisher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一般情況
兩組學員的一般情況(數(shù)量、性別、年齡、學歷)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1。
2.2出科成績
觀察組的理論成績、技能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效果評價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學習參與感、臨床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學習分析能力、知識理解程度、知識運用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各項分數(shù)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自2016年春從清華的課堂里走出,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現(xiàn)已經有上千所高校的班級采用“雨課堂”模式授課,讓數(shù)萬教師進入了智慧教學時代[4]?!坝暾n堂”是教學革命的產物,是MOOC平臺“學堂在線”推出的混合式教學工具[5,6]。雨課堂科學地覆蓋了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基本實現(xiàn)了教師對教學全周期的數(shù)據(jù)采集工作,從課前預習,課堂互動,課后作業(yè)等層面,幫助教師分析課程數(shù)據(jù),量化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實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除了長期以來最廣泛應用的傳統(tǒng)LBL教學法和本研究采用的PBL、CBL教學法之外,教育工作者們勵精圖治,創(chuàng)立、探索了多種教學模式,如“三明治”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思維導圖教學法、MDT教學模式等。但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弊端,正如PBL教學常集中在解決單個問題,傳遞基礎知識點缺乏連貫性、系統(tǒng)性、全面性且僅適合小課堂[7];正如CBL教學適合大課堂但對教師綜合知識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與學員都需要在繁忙臨床工作、學習之外投入大量精力,部分學員對小組內其他同學有學習上的依賴性[8]。更何況面對放射腫瘤學對醫(yī)生有著更高的標準,任何單一的某種教學模式都無法實現(xiàn)教學理想。未來,我們將探索更多可以優(yōu)缺點互補的教學模式相聯(lián)合,發(fā)揮相得益彰的效果,提高放射腫瘤學科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質量,為我國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型醫(y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趙麗娜,毛建國,段雨天,等.腫瘤放射治療不同教學模式效果平價[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7,24(22):1600-1603.
[2]魏增水.外科臨床教學中不同PBL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研究[J].醫(yī)學教育,2018(1):189-191.
[3]時志斌,張晨,倪建龍,等.骨科規(guī)范化培訓中的CBL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8,32(6):683-686.
[4]劉玥希,朱潤瑩.PBL-LBL教學模式在醫(y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上的應用探索[J].醫(yī)學科技,2019(16):37-38.
[5]臧晶晶,郭麗文.滴水成雨-走進雨課堂[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8):235-236.
[6]曾曉晶,樊斌.“雨課堂”在教學改革中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信息與電腦,2016(19):245-246.
[7]Haspel RL,Saffitz JE.Genomic oncology education:an urgent need,a new approach[J].Cancer J,2014,20(1):91-95.
[8]張春青,楊輝.案例教學法結合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在神經外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16):99-102+107.
(責編:楊梅)
作者簡介:盧江岳(1991—),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實習研究員,研究方向:放射腫瘤學、學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