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馳
[云南省滇南中心醫(yī)院(紅河州第一人民醫(yī)院)腎內(nèi)科,云南 紅河 661199]
NS是臨床常見腎小球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大量蛋白尿、水腫等,以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PNS)最為多見,發(fā)生率約占NS的90%[1],若不及時控制病情,容易發(fā)生終末期腎病,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臨床主要對NS患者進行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不過臨床實踐研究指出[2],部分NS患者容易對該類藥物可產(chǎn)生依賴或抵抗。近年來的報道指出[3],CsA既能起到免疫抑制作用,也能減少尿蛋白排泄,改善腎小球通透性,對于治療NS有較好效果?;诖?本文就NS患者接受CsA治療的有效性及對患者蛋白尿的影響展開分析。
將2019年5月-2020年5月作為研究時間段,選取期間我院接診的80例NS患者,另將隨機數(shù)字表法作為分組依據(jù),將全部病例分為對照組(納入40例)、觀察組(納入40例)。對照組:男/女為26/14,年齡40~59歲,平均年齡(53.13±1.72)歲,體重46~79kg,平均體重(62.1±7.7)kg;觀察組:男/女為27/13,年齡40~60歲,平均年齡(54.23±1.22)歲,體重47~80kg,平均體重(63.3±6.5)kg。兩組基本資料組間無差異,P>0.05,可對照研究。
納入標準:①均為初發(fā)NS;②表現(xiàn)為蛋白尿、水腫等;③對研究內(nèi)容知情,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②繼發(fā)性腎病綜合征(如紫癜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③對所用藥物過敏者;④嚴重精神疾病者;⑤疑似惡性病變者;⑥重要器官異常者。
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臥床休息、抗感染、使用利尿劑、控制飲食等,同時靜脈滴注潑尼松,每日1次,每次1g,治療3d,之后服用潑尼松片,1mg·kg-1,之后逐漸減量,以20mg的劑量先進行2個月的治療,再逐漸減至5mg,療程6個月。
觀察組(加用CsA):口服CsA,每日2次,每次1.0~1.5mg·kg-1,每周復(fù)查谷濃度,結(jié)合谷濃度進行劑量調(diào)整,維持劑量為100~200μg·L-1,之后待血肌酐(Scr)超出基線值30%,再酌情減量,一般為每日減少0.5~1.0mg·kg-1,療程6個月。
組間IL-6、TNF-α、IL-1在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6個月后,兩組IL-6、TNF-α、IL-1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1。
表1 血清炎癥因子對比
組間Alb、Scr、24h Pro在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Alb高于對照組,同時兩組Scr、24h Pro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2。
表2 生化指標對比
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1例無效(2.50%),對照組8例無效(20.00%),P<0.05,見表3。
表3 藥物治療效果對比(n/%)
觀察組發(fā)生3例不良反應(yīng)(7.50%),對照組發(fā)生4例不良反應(yīng)(10.00%),兩組無差異,P>0.05,見表4。
表4 用藥安全性對比(n/%)
表5 免疫組化對比
組間血清VEGF水平、血清MMP-9水平在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血清VEGF水平、血清MMP-9水平在治療6個月后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6。
組間甘油三酯、膽固醇、白細胞計數(shù)在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甘油三酯、膽固醇、白細胞計數(shù)在治療6個月后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7。
表6 分析血清VEGF、血清MMP-9水平
表7 分析甘油三酯、膽固醇、白細胞計數(shù)
NS是常見泌尿系統(tǒng)疾病,可以分為遺傳性、繼發(fā)性以及PNS三種類型[7],其中以PNS居多。以往常對NS患者進行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但容易發(fā)生激素依賴,近年來的報道則指出[8],在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CsA更容易取得理想的療效。
綜上所述,由于對NS患者進行CsA治療可以改善蛋白尿水平、炎性反應(yīng),提升免疫水平,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