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忠
摘要:新冠疫情作為一次重大的公共危機事件,在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傷痛的同時其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中學生生命教育一直存在著教育的知識化、內容的片面化、活動的簡單化等弊端,在此次公共危機事件中充分暴露了出來。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重構中學生生命教育,本文從樹立學生敬畏一切生命的意識、強化教育目標的生命價值取向、形成常態(tài)化的生命教育體系和開展多種形式的死亡教育等四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公共危機事件;生命教育;重構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9-122
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學生生命教育一直存在著教育的知識化、內容的片面化、活動的簡單化等弊端。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這次新冠病毒疫情給所有的學生尤其是中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生命教育課,學生是親身參與者,使得這堂課不僅內容豐富、題材真實,而且讓其感受頗深。它讓我們教育工作者去更深入的思考什么才是我們中學生真正需要的生命教育?
一、樹立學生敬畏一切生命的意識
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讓身處于日益嚴重的競爭教育環(huán)境中的學生早已喪失了對生命的情感注意力,讓生命內在的價值無處可去,使得不少中學生缺乏對生命的敬畏之心。中學生跳樓(河)自殺、虐殺動物、欺凌同學等令人痛心的事件近年來時常出現(xiàn)在新聞媒體或微信朋友圈中,這些比較極端的事件無不體現(xiàn)出部分中學生缺乏敬畏生命的意識。引導學生去敬畏生命及其價值是我們生命教育的根本,通過這次的新冠疫情,樹立中學生敬畏一切生命的意識,可以從以下四個層面入手:一、引導學生樹立生命至上、健康生活的觀念,守護好自己身體的每一部分,懂得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二、在保護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去思考生命所包含的兩層意義,特別是要讓學生重視精神生命,讓學生知道如何去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三、不能只關注自身的生命,還要教育學生學會去尊重、保護和關注他人的生命;最后,還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去處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在實踐中學會建立一種“存在而非占有”的科學生態(tài)文明觀。
二、強化教育目標的生命價值取向
我們教育的邏輯起點和最高目標在于生命。但是,學生的生命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并沒有被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唯分數(shù)論的教育模式完全忽略了對學生生命潛能的開發(fā),完全扭曲了學生生命的唯一性和完整性。經歷過這次疫情,我們教育工作者更能深刻地體會到教育的根本在于重視學生的生命,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我們教育的對象,學生的當前生命狀況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關注的,同時還要著眼于其生命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學生的一生幸福打好基礎。如果我們教師都不能深刻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沒有做到把尊重和愛護學生的生命貫穿到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那就很難讓學生在我們的教育中樹立科學的生命觀。
三、形成常態(tài)化的生命教育體系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都把生命教育納入到了學校的正常教育工作中,它保障了我們生命教育正常開展的實效性和長效性,包含了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的層級?;貧w生活、貼近生活是生命教育課程必備的特點,學生在他們日常生活中會遇見各種生命現(xiàn)象,可以通過開展活動和情景體驗的方法讓他們去感受生命的體驗,讓感動生命、融入生命滲透在我們教育的方方面面。生活是每個人每天都在經歷著的,也是人的生命實現(xiàn)的具體形態(tài),生命的實踐智慧都包含在生活之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學生的平時生活作為原點來進行生命課程的教育,生活實踐是我們教育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實踐,教育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失去本來的意味,也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在這次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不能按時返校復課,居家生活和學習了一段時間,這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從未有過這樣狀況,學生居家閑暇時間的多和生活質量讓人憂心忡忡,學生薄弱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地體現(xiàn)了出來,生活化的生命教育課程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同時,要不斷提升學生應急避險知識和自救能力,還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堅忍不拔的生命信念。生命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在于什么是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這也是另一半生命教育,它更應該使之成為我們生命教育的常態(tài)。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死亡教育
當前,死亡教育在我國還處于相對空白的境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國的生命教育起步時間晚、內容不完整,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國人一直把“死亡”同“不吉利”等同起來,學校里對“死亡”一詞也非常忌憚,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們也大多會回避“死亡”一詞。痛苦、死亡、災難和重大危機事件等這些都是人一生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缺失將可能帶來學生失去對生命敬畏感,從而導致的后果是輕視生命,視自己和他人生命如兒戲。生命和死亡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兩者不可分割,既相互對立又互為前提。生命是存在的前提,有了死亡,才能襯托出生命的寶貴,它們是對立中的統(tǒng)一,是包含著差別的統(tǒng)一。死亡教育的正常開展首先需要我們教師要更新觀念,理性與科學的去看待死亡,再通過生命教育把這個問題科學地向學生傳遞下去,從而盡量減少公共危機事件的發(fā)生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心理恐慌和心理創(chuàng)傷。學??梢酝ㄟ^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所在地區(qū)的自然災害體驗館,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掃墓、祭祖等活動,甚至可以嘗試著帶學生去參觀產房(觀看科教片)、護理院、殯儀館等與生命和死亡相關的地方,從各種活動中讓學生真切地感悟到生命的偉大和死亡的必然,提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從而讓生命教育更有實效。
生命教育任重而道遠,對于已經發(fā)生過的公共危機事件,我們在守護生命希望、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的同時,通過認真的反思與分析危機事件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措施,避免悲劇再次重演。此次新冠疫情,對所有的學生進行了一次實實在在的生命教育,它糾正了我們中學生生命教育中一直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吳江盛澤中學,江蘇 蘇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