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華
【摘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guī)定,文物保護單位應該做好文物建筑保護工作。作者結合本單位近現代文物建筑保護和修繕工作,對近現代文物建筑保護和修繕依據原則方案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近現代文物建筑保護和修繕建議,有利于做好近現代文物建筑保護,傳承近現代文物建筑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
【關鍵詞】文物建筑;保護;修繕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6.012
文物保護建筑是指歷史遺留下來的在建筑發(fā)展史上具有很高價值的建筑。文物保護單位應該制定近現代文物建筑保護制度,做好文物建筑保護和修繕兩個方面的工作,保證近現代文物建筑的安全,使文物建筑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得到有效傳承和發(fā)展。
1、近現代文物建筑保護工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guī)定,文物保護單位應該做好文物建筑保護工作。文物建筑保護應遵守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不改變文物建筑原狀原則,不改變建筑結構和外觀原則,不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文物建筑原則,不危害文物建筑及其附屬文物的安全原則,可逆性原則。根據文物建筑保護的基本原則,文物保護單位在管理使用近現代文物建筑過程中,應該制定文物保護管理辦法,加大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有效地保護近現代文物建筑。
確定文物建筑保護范圍,嚴格保護范圍內進行基本建設項目管理,必須得到文物部門審批后方可在文物保護范圍內進行建設項目。設立文物建筑保護標志,突出文物建筑的重要地位,擴大群眾對文物建筑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努力發(fā)掘和保護好文物建筑檔案,主要包括文物建筑圖紙、書籍、照片、視頻、實物等。文物保護單位應該建立責任制,制定有效的近現代文物建筑保護管理辦法,設置專門人員對文物建筑進行有效保護。在近現代文物建筑內外設置監(jiān)控系統(tǒng),以便及時掌握文物建筑內外的動態(tài),以保證文物建筑安全。文物保護單位要對損壞的文物建筑防雷設施進行及時維修,防止文物建筑遭到雷擊損害。在文物建筑走廊、樓梯間、重要房間等部位應該設置滅火器保護文物建筑安全。
2、近現代文物建筑修繕工作
2.1近現代文物建筑修繕的依據
2.1.1國家相關的法規(guī)文件,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近現代歷史性建筑結構安全性評估導則》。
2.1.2國家現行有關建筑設計規(guī)范及有關規(guī)定,包括《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文物保護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要求》《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屋面工程技術規(guī)范》。
2.2近現代文物建筑修繕的基本原則
2.2.1堅持“不改變文物原貌”以及真實性、可逆性的修繕原則,尊重歷史真實,盡可能恢復原有建筑布局和歷史面貌,盡可能多的保存大量真實的歷史信息。
2.2.2“現狀整修”、“修舊如原貌”,即保證原來的建筑形制、結構、材料和工藝技術。
2.2.3體現“安全第一”、“最少干預”、“修復手段可識別性”原則,力爭通過修繕,更加真實的完整的保護好近現代文物建筑的歷史傳統(tǒng)風貌以及所有附屬文物特有的歷史信息,修繕的目的是使文物建筑延年益壽,而不是煥然一新,更不是大拆大改。
2.2.4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采取一切可行的合理技術手段和措施,排除隱患消除建筑病害。
2.2.5有根據地恢復歷史真實原狀,能小修的不大修,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信息為原則,能保留的決不動,以確保文物安全。盡可能多的保留近現代文物建筑的原構件。
2.2.6注重采用傳統(tǒng)材料和工藝,新補配的構件應注意采用與原構件相同的材料和施工工藝。對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必須經過試驗鑒定認可的項目,未有成功先例的不得采用。
2.2.7在建筑形制、尺度、構件尺寸與構件承載力出現矛盾時,在保證建筑形制、尺度、構件尺寸的前提下,通過結構加固對承載力不足的構件進行補強,保證結構安全,延長構件壽命。
2.3近現代文物建筑修繕的重點
首先,應該對近現代文物建筑進行結構安全性鑒定和抗震鑒定,根據檢測鑒定結果做出近現代文物建筑修繕方案。由于受到當時建筑技術和條件的限制,大多數近現代文物建筑抗震水平較低,安全性能較差。按照現行建筑規(guī)范標準需要進行加固處理。加固的一般原則為,應盡量保護建筑物原有風貌,僅在建筑物室內進行加固處理,加固時盡量不擾動原有建筑的地基基礎,盡量避免截斷、開鑿主要受力構件,避免造成對主體結構的“傷筋動骨”。
其次,按照文物部門審批通過的文物建筑修繕方案對近現代文物建筑進行修繕。在東北地區(qū)很多近現代文物建筑是“蘇式”建筑,該種建筑主體結構為磚木結構,除了走廊、衛(wèi)生間及樓梯為現澆混凝土構件外,其余部分均為木樓蓋、紅磚墻體、木屋架的混合結構。由于經歷了多年的使用,近現代文物建筑屋面和外墻面滲漏問題嚴重,木屋架存在腐朽蟲蛀等質量缺陷,木屋架上螺栓和連接板等鋼構件存在銹蝕現象,這些都是近現代文物建筑修繕的重點和難點。屋面排水系統(tǒng)是文物建筑修繕的重要工作,更換損毀的屋面水泥瓦,修復破損的雨水口和雨落管,清理天溝保持雨水排泄通暢。涉及到文物建筑安全的設施應該先行修繕,主要包括消防給水管道、消防報警系統(tǒng)、消防廣播、防盜監(jiān)控系統(tǒng)等。
最后,做好近現代文物建筑日常維護修繕工作。加強對文物建筑的巡視巡查,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近現代文物建筑安全。
3、近現代文物建筑保護和修繕的建議
首先,文物主管部門應加大對近現代文物建筑監(jiān)督檢查力度,督促文物保護單位建章立制,出臺近現代文物建筑保護管理辦法,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文物建筑進行及時修繕,延長文物建筑的壽命。其次,大力宣傳文物保護法律法規(guī),在全社會積極倡導保護文物建筑的意識,形成全民參與保護文物建筑的氛圍。文物保護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文物主管部門和文物保護單位肩負重要的職責,必須調動文物保護單位積極性主動性,切實履行好文物保護主體責任。最后,文物保護單位應該做好文物建筑日常安全檢查維護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堅持“從嚴管理、防患未然”的原則。要落實文物保護和消防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行業(yè)標準。落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重點檢查消防水源和消防給水設施情況、火災報警、滅火等設施設備情況。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徹底整改,以保證近現代文物建筑安全。
參考文獻:
[1]宋文佳 .文物建筑保護維修工程相關問題芻議[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7(03).
[2]李光明,楊振威.淺議文物建筑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文物建筑,2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