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義奎
【摘要】高層建筑受外界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基礎部位很容易發(fā)生不均勻沉降。本文從地質勘察、設計及施工方面分析不均勻沉降的原因,并簡要闡述應對措施。
【關鍵詞】不均勻沉降;沉降縫;地質勘察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1.
1、高層建筑基礎不均勻沉降的原因
1.1地質勘察不全面
地質勘察報告是工程進行地基處理的重要依據(jù),其準確程度對施工質量產生直接影響。例如:深圳市光明社區(qū)一樓房突發(fā)傾斜,經(jīng)探勘人員對樓體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兩樓之間最寬的距離22cm,最窄的間距14cm。雖然樓體的整體主體結構比較完整,但樓體整體的傾斜率達到6.3‰,且存在危房,經(jīng)檢測其傾斜率達到7‰。根據(jù)檢測結果,造成光明社區(qū)東邊永南1號樓房傾斜原因主要是因為地基處于系軟弱層中。很可能因為勘察不到位,在未勘察的地層存在軟弱層等,導致高層建筑基礎產生不均勻沉降現(xiàn)象。
1.2設計方案存在弊端
在設計時,應結合高層建筑所在的地質情況進行設計。如不結合實際地質條件的情況,套用以往設計成果盲目進行設計很容易出現(xiàn)質量事故。由于高層建筑結構較為復雜,且轉角多,極容易出現(xiàn)沉降縫設置不合理或未設置,建筑物整體性及其之間的高差較大,地基處理方法不科學都是造成高層建筑不均勻沉降的原因。通過對高層建筑不均勻沉降的調查發(fā)現(xiàn),設計馬虎,建筑物結構受力情況計算錯誤等是主要因素。
1.3施工方面存在的問題
施工質量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對建筑產生不均勻沉降產生直接影響。在進行地基驗收時,驗收人員應按照設計標準和規(guī)范要求進行驗收。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要求,在距建筑物周圍一定的范圍內禁止堆放物體,以防止建筑物地基承載力的受力不均,使高層建筑物發(fā)生傾斜。施工時,必須嚴格對各種工序、材料的質量進行控制,如砂漿強度低于設計強度,灰縫不飽滿、砌磚時出現(xiàn)通縫等都是引起地基產生不均勻沉降的原因。
2、高層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的應對策略
2.1確保地質勘察全面和真實
在工程建設中,地質勘察報告對施工方案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根據(jù)高層建筑的地質條件,必須嚴格按照勘察規(guī)范要求的鉆孔間距、鉆探深度等進行勘探工作,例如,地質條件比較復雜時,應加密勘察間距,以避免間距過大,漏掉地質情況,對施工產生不利影響,甚至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
2.2保證設計方案科學合理
結合地質勘探報告,進行高層建筑地基承載力的設計,在確保高層建筑安全的情況下,編制科學的設計方案,例如:對高層建筑的砌體承重體結構形式,不但地基基礎需滿足剛度要求,而且還應設置合理的縱橫墻,使縱橫墻處于貫通狀態(tài),并控制其間距在高層建筑物寬的1.5倍。同時,加強對高層建筑物長度的控制,如建筑物長度較大、平面結構較為復雜或高層建筑的層高高差不同,應在合適的部位設置沉降縫。
在實際應用中,首先對影響高層建筑發(fā)生不均勻沉降的因素進行分析,如永久作用荷載、可變作用荷載和偶然作用荷載等對建筑物的影響,高層建筑的自重是影響其發(fā)生不均勻沉降的因素之一。為提高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安全性,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在其墻內架設圈梁和構造柱增強墻體的穩(wěn)定性,提高其抗彎能力,從而減少裂縫的發(fā)生。
高層建筑有一般規(guī)模較大,對長高比要求較高,對于長高比較大的建筑物,對地基不均勻變形的適應能力就較差,如能將長高比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其就具有較大的適應地基不均勻變形能力。實踐證明,建筑物的長高比控制在2.5至3之間時,可減少建筑物的相對彎曲,房屋不易出現(xiàn)裂縫。
2.3加強對施工質量控制
在進行高層建筑地基施工時,為了減少對原狀土的擾動,通常開挖至距設計面20cm,待進行基礎施工時再將其挖除。在地基施工時,如將原狀土破壞,應根據(jù)地基規(guī)范要求,結合地基處的地質情況采用合理的地基處理方案。
在施工時,為了確保高層建筑物的施工質量,必須按照一定的施工原則進行,否則容易導致質量或安全事故發(fā)生,如存在標高不同時,應先施工地基較深的部位,待深基礎沉降穩(wěn)定后,方可進行淺基礎施工。如使用連接件進行建筑物層間連接時,為避免出現(xiàn)層間沉降,應在最后進行連接件的修建,對于活荷載大的建筑物,在施工前,有條件時可先堆載預壓。
在進行高層建筑磚墻砌筑前,施工人員認真按照設計要求和規(guī)范要求進行施工,施工前,提前將所需材料提前準備好,如將拉結筋一般埋入墻內0.5m,并將拉結筋伸出墻外0.5m,上下間距保持在0.5m。如有抗震要求,控制拉結筋埋入構造柱中的長度為1m,一般磚墻中放置2根。在建筑中,為確保水平灰縫的飽滿度,一般水平灰縫的寬度為8-12mm,拉結筋一般選用Φ6.5mm鋼筋。
3、高層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處理在實際案例中的應用分析
3.1工程概況
廣西某高層建筑長25.2m,寬20.7m,建筑物共25層,剪力墻結構,基礎形式采用筏板基礎。該建筑物于2018年交房后,陸續(xù)出現(xiàn)不均均勻沉降現(xiàn)象,建筑物出現(xiàn)向西北傾斜現(xiàn)象,經(jīng)沉降觀測,累計最大沉降量達70mm。由于樓體沉降嚴重,鉆探公司通過勘探23個鉆孔發(fā)現(xiàn),均有石灰?guī)r層,其中13個鉆孔中遇到15個溶洞,根據(jù)充填情況分析,溶洞與地表連通性強,溶洞形式為開口型,由于溶洞被粘性土充填,造成洞頂板巖石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
3.2不均勻沉降原因分析
結合勘探結果,建筑物的外圍有溶洞,且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毛石混凝土進行地基處理,由于毛石混凝土形狀不規(guī)則、尺寸較大,組成成分不均勻,在澆筑混凝土后很難與混凝土達到密實狀態(tài)。
由于毛石混凝土內部存在的空隙較多,造成毛石混凝土的強度離散程度高,且在建筑物的北側、西側、南側均存在有地下溶洞,再加上裝飾荷載,最終造成高層建筑地基基礎不均勻沉降。
3.3處理措施
通過對高層建筑地基基礎不均勻沉降成因進行分析,由于本高層建筑為筏板結構,根據(jù)樁筏互補原理,對地基進行層層加固處理,使地基最終形成三維立體支撐結構體復合地基,有利于增加地基的穩(wěn)定性,實現(xiàn)建筑基礎加固和抬升的目的,提高了建筑地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并達到了承載力要求。
結語: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地基基礎不均勻沉降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產生安全影響,在實際應用中,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規(guī)范要求對地質勘察工作,并制定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加強對施工過程監(jiān)控,減少或避免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給建筑物帶來的危害。
參考文獻:
[1]何傳剛.防止高層建筑基礎不均勻沉降的措施[J].建筑于裝飾,2016(27).
[2]邱殿東.防止高層建筑基礎不均勻沉降的策略[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8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