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我對青年朋友的告別辭,能說的都說了,接下來的路要靠年輕人自己探索?!?016年,在《二十六篇:和青年讀者談心》出版后,77歲高齡的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說了這樣一句話。
熟悉錢先生及其著作的人,才能深味這淡然一句話背后的深意。錢先生的同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認為,錢先生的最大特點,是“好為人師”。具體來說,應該是“好為青年師”。
錢先生的《致青年朋友》《論志愿者文化》等幾部著作,都是多年來對青年的講演合集,《心靈的探尋》等著作,在寫書時的預設(shè)讀者,也是青年群體。
“好為人師”本是貶義的。一千兩百多年前,韓愈寫成名篇《師說》,想改變當時在士大夫階層中存在的既不愿求師,又羞于為師的觀念,卻遭到諷刺嘲罵,被譏為“好為人師”。
陳平原教授對錢先生“好為人師”的評價,卻并非貶議,反而是對他執(zhí)著于為青年著書立說的感懷和敬佩。
和錢先生一樣,許多著名學者、作家都“好為青年師”:
1903年,青年卡卜斯給奧地利著名詩人里爾克寫信,詢問怎樣才能成為一名詩人。后來5年間,里爾克給卡卜斯寫了十封回信,結(jié)集為《給青年詩人的信》出版。這本書是里爾克對創(chuàng)作的思考,更是對艱難、寂寞、愛等人生問題的解答,是給予青年人的精神指導。
上世紀20年代,美學大家朱光潛求學于歐洲,從海外寄回12封寫給青年朋友的信,結(jié)集成《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出版,信中所談皆是青年們關(guān)心的話題,句句誠懇。后來,朱先生還寫了一本《文藝青年的自我修養(yǎng)》。
《關(guān)于生命的一切:給青年朋友的21封信》是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寫給一位青年朋友的信,字里行間洋溢著治愈的力量。
美國作家麥凱恩專門寫了一本《給青年作家的信》,和青年作家探討寫作,實際上,它更像一本探討人生的散文集。秘魯作家略薩也有一本《給青年小說家的信》,講解了成為一名小說家該具備的知識和技巧。
《致青年書》是教育家、《辭?!肥兹沃骶幨嫘鲁菍懡o青年人的治學治事戀愛箴言,他不厭其煩又巨細無遺,給出了如何交友、戀愛、用錢等建議。
就當時青年人群中存在的人生觀格調(diào)低下等問題,現(xiàn)代著名學者、教育家羅家倫寫了一部演講稿集《寫給青年》,書中大部分篇章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價值。
《青年與學問》是哲學家唐君毅有關(guān)青年讀書、治學及為人之文章的結(jié)集,極受海內(nèi)外各界廣泛推崇。
世間有這些“好為青年師”的前輩的存在,實在是青年們的幸運。他們書中敏銳的思維,深廣的關(guān)懷,包容、坦誠、懇切的筆觸,富有啟發(fā)性的引導,都讓人動容和感慨。如此師者,如此散發(fā)光芒的作品,如果還不足矣吸引一個年輕的生命,那只能說一聲遺憾了。
本月,我們又迎來了五四青年節(jié),最后,把錢理群先生的幾條建議送給青年朋友們:1.讀書,打下知識與精神的底子;2.沉潛到民間、底層、生活的深處、生命的深處、歷史的深處;3.認識腳下的土地;4.想大問題,做小事情,將思想的天馬行空與做事的腳踏實地結(jié)合起來;5.從改變自己的存在,到改變周圍人的存在;6.健康地、快樂地、有意義地活著。
(文/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