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陸軍第79 集團軍醫(yī)院心胸外科,遼寧遼陽 111000)
肺癌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與致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 作為臨床治療肺癌的常用術式,相比傳統(tǒng)開放手術,其創(chuàng)傷性較小,能夠有效減少出血量,利于患者術后恢復[1]。然而VATS 術后患者仍存有程度不一的肺換氣損傷狀況,影響術后正常的呼吸,造成多種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不利于其恢復。 因此,VATS 術后積極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況對于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呼吸訓練療法可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加快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進一步改善通氣狀況,預防術后并發(fā)癥[2-4]。 但呼吸訓練療法對術后患者肺部血流的改善效果較差。 快速康復操鍛煉是通過一系列的肢體運動來改善其全身肌肉功能、 血液循環(huán)及代謝能力。 基于此,該文選取該院2019 年8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84 例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均接受VATS 治療, 術后分別接受單純呼吸訓練療法與快速康復操鍛煉結(jié)合呼吸訓練療法治療, 分析兩種方案對VATS 術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84 例肺癌患者, 均接受VATS治療。納入標準:符合第9 版《內(nèi)科學》[5]中肺癌有關診斷標準;無糖尿病史;術前未接受化療等治療;術前戒煙2 周以上;患者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肢體功能障礙者;重度感染者;無法配合研究者。該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2 例)。 對照組男 25 例,女 17 例;年齡58~76 歲,平均年齡(64.78±2.13)歲;病理類型:21 例鱗癌,15 例腺癌,6 例大細胞癌; 體質(zhì)量指數(shù) 19~27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3.27±0.16)kg/m2。 觀察組男26 例,女 16 例;年齡 59~78 歲,平均年齡(64.82±2.15)歲;病理類型:20 例鱗癌,17 例腺癌,5 例大細胞癌; 體質(zhì)量指數(shù) 20~28 kg/m2, 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3.29±0.18)kg/m2。 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術后均接受相同的心理、飲食、環(huán)境等護理,根據(jù)恢復情況引導其盡早下床活動。
對照組待患者清醒且各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療法:(1)縮唇呼吸訓練:指導患者以鼻緩慢吸氣,再將嘴縮成口哨狀緩慢呼氣,吸氣、呼氣時間比為 1:3,15~20 min/次,3 次/d。 (2)腹式呼吸訓練:指導患者將左手放于腹部,右手放在胸部,用力吸氣,待患者感到腹部抬升到頂點后,屏氣2~5 s,最后再經(jīng)口緩慢呼氣,15~20 min/次,3 次/d。 (3)咳嗽咳痰訓練[6]:患者于深呼吸時,醫(yī)師指導其雙手交叉放于胸前,持續(xù)大口呼氣,當痰液蓄積到咽喉部后用勁咳出,在訓練期間可加之胸部空掌叩擊,以促進排痰,10 min/次,2 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jié)合快速康復操鍛煉:(1)術后當日均取仰臥位進行鍛煉:①握拳:仰臥位,雙臂伸直,將雙手自然放松于身體兩側(cè),掌心向上,屈伸五指。②彎曲手腕:伸直雙臂,雙手垂直放松于身體兩側(cè),手心向上,彎曲手腕,待握拳后緩慢復原。 ③屈肘:伸直雙臂,掌心向上,后縮肩關節(jié),前臂彎曲,握拳后復原。 ④踝泵運動:伸直兩腿,逐漸用力勾腳尖,以腿部有拉伸感為良, 每次維持10 s。 各動作均5~10次/組,2 組/d。(2)術后 1 d:①擁抱:坐位,伸直雙臂于兩側(cè),平行抬升雙臂,與身體垂直,作擁抱動作,之后復原。②展翅:坐位,抬高雙臂平行于肩,還原。③腿部外展:半臥位,伸直兩腿,放松,使單側(cè)腿盡量向外側(cè)邊擴展,以最大動作幅度維持10 s,兩腿交叉鍛煉,復原[6]。 ④屈髖屈膝:半臥位,伸直兩腿,單膝蓋豎起,腳跟貼于床面,并靠近臀部,堅持10 s,復原。 各動作20~30 次/組,2 組/d。 (3)術后 2 d:①床上單抬腿:半臥位,伸直兩腿并放松,伸直并抬升單側(cè)腿。 ②摸耳朵:坐位,保持頸部直立,上舉患側(cè)上肢,繞過頭頸撫摸對側(cè)耳朵,復原。 ③原地踏步:站立,原地踏步。 15~20 min/次,5~10 次/組,2 組/d。 (4)術后 3 d:大象鼻子:坐位,于腹部十指交叉握拳,伸直上臂,不要彎曲肘部,隨后逐漸上抬至最高點,維持5~10 s,復原。
(1)肺功能:使用肺功能檢測儀(S-980A I 型,四川思科達科技有限公司, 川械注準20212070081)檢測兩組干預前、 出院1 個月后的呼氣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 第 1 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 (2)恢復效果:記錄保留引流管時間、術后首次排痰時間、住院時間。 (3)生活質(zhì)量:干預前、出院1 個月以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zhì)量測定量表簡表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brief version,WHOQOL-BREF)[7]評估。該量表共包括心理、社會、環(huán)境、生理領域四個維度,各項維度10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達,采用 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的 PEF、FEV1、FVC 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 1 個月,觀察組的 PEF、FEV1、FVC 均高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肺功能對比()
表1 兩組肺功能對比()
組別PEF(L/s)干預前 出院1 個月FEV1(L)干預前 出院1 個月FVC(L)干預前 出院1 個月對照組(n=42)觀察組(n=42)t 值P 值4.08±0.98 4.06±0.95 0.095 0.925 5.27±1.06 6.39±1.28 4.368 0.000 1.10±0.28 1.12±0.31 0.310 0.757 1.78±0.47 2.59±0.63 6.678 0.000 1.62±0.39 1.59±0.37 0.362 0.719 2.08±0.54 2.95±0.73 6.209 0.000
觀察組的保留引流管時間、 術后首次排痰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恢復效果對比()
表2 兩組恢復效果對比()
組別 保留引流管時間(d)術后首次排痰時間(h)住院時間(d)對照組(n=42)觀察組(n=42)t 值P 值6.25±1.19 3.06±0.78 14.530 0.000 4.05±0.24 3.13±0.37 11.426 0.000 11.68±2.65 8.42±1.87 6.514 0.000
干預前,兩組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生理領域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1 個月,觀察組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生理領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生活質(zhì)量對比[(),分]
表3 兩組生活質(zhì)量對比[(),分]
組別 心理領域術后當日 出院1 個月社會領域術后當日 出院1 個月環(huán)境領域術后當日 出院1 個月生理領域術后當日 出院1 個月對照組(n=30)觀察組(n=30)t 值P 值64.36±4.23 64.41±4.28 0.054 0.957 79.89±6.47 86.75±7.24 4.579 0.000 71.23±5.39 71.18±5.35 0.043 0.966 81.48±6.63 89.56±7.49 3.291 0.002 72.33±5.28 72.29±5.26 0.035 0.972 81.05±6.24 90.48±7.59 6.220 0.000 73.15±5.62 73.21±5.68 0.049 0.961 82.41±7.26 91.15±8.08 5.214 0.000
肺癌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 通常認為與空氣污染、電離輻射、遺傳等因素相關。肺癌患者常表現(xiàn)出咳嗽、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若未得到及時治療,癌細胞會向四周轉(zhuǎn)移,加重病情,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既往,臨床主要以VATS 治療肺癌, 可通過切除病變肺組織,達到治療目的[8]。雖然VATS 具有一定療效,但多數(shù)肺癌患者體質(zhì)較弱,呼吸狀況較差,加之疾病、手術操作均會對肺功能及組織結(jié)構(gòu)造成損傷,從而引起或加重呼吸障礙,增加術后肺不張、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加劇患者痛苦,不利于預后。
呼吸訓練療法是臨床常見的訓練療法, 通過腹式、縮唇呼吸訓練,有效改善患者肺部通氣狀況,加快患者肺膨脹,從而提升肺活量與通氣量,恢復其肺功能。 雖然呼吸訓練療法在改善肺功能上具有一定療效,但肺癌患者由于肺組織缺失,術后肺部血流分布異常,導致健康肺組織通氣血流比例下降,影響肺泡功能,故單純呼吸訓練療法對肺血流的改善效果較為有限。該研究采取的快速康復操鍛煉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將坐位、臥位、站位等體位與不同的動作相結(jié)合,對患者的四肢肌肉進行強化鍛煉,可加快血液循環(huán),改善肺組織血流情況,促進心肺功能恢復,從而提高機體活動耐力,有利于其盡早下床活動。 快速康復操鍛煉可通過一系列不同的動作幫助患者鍛煉全身肌肉,不僅可提升肌肉力量,還可改善全身循環(huán)代謝,有利于胃腸功能恢復。 快速康復操鍛煉聯(lián)合呼吸訓練療法可從不同途徑增強患者的膈肌運動功能,預防及減少肺組織塌陷,有利于肺功能恢復,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進而加速康復進程,提高生活質(zhì)量。該研究結(jié)果顯示, 觀察組出院 1 個月的 PEF、FEV1、FVC、心理、社會、環(huán)境、生理領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保留引流管時間、術后首次排痰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快速康復操鍛煉結(jié)合呼吸訓練療法在VATS 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確切, 能夠改善肺功能,利于術后快速康復。 快速康復操鍛煉和呼吸訓練療法的訓練方式簡便易學,患者可較快掌握,能夠保障訓練效果,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操鍛煉結(jié)合呼吸訓練療法可改善VATS 術后患者的肺功能,加速康復進程,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提升生活質(zhì)量,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