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p>
每當聽到這句話時,我都會再次充滿信心和斗志。①
一個下午②,老師公布了一件讓我們欣喜若狂的一件事——少年宮要來我們學校教學,聽到這個好消息,我們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剎那間,班里就好像炸開了的鍋一樣嘰嘰喳喳的③,有的在猜測有什么課程,有的在商量上課的形式,我也不例外,直到老師快要抓狂了我們才停止討論。接下來,老師開始統計學各科的人數,有籃球,足球,雕刻④……但我都不想學,最后,老師說了一種我從沒聽說過的樂器——阮。不知怎的,我眼前一亮,覺得自己就應該學這個。
晚上回到家后,我立馬放下書包,上網搜索,原來阮是一種漢族傳統樂器,為“阮咸”的簡稱。相傳西晉阮咸善彈此樂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始于唐代,元代時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人們喜愛的彈撥樂器,有著廣闊的音域和豐富的表現力。這樣看來,阮和吉他一樣,我自認為會學得十分好。
周三的下午,天氣十分炎熱,但還是阻擋不了我對阮的興趣。經過老師的調整,⑤我終于見到了我的新朋友,和照片中長得一模一樣。分好琴后,老師就要教我們怎么彈了。老師講的時候我一直認真地聽講,生怕聽錯了什么地方⑥。但我彈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不少問題,不是哆找不到,就是西不會彈,因為它與吉他的音不在一個位置上;且琴弦十分細,按下去仿佛有一千根針在扎著我的手指。⑦正當我急得焦頭爛額的時候,老師走過來問:”怎么了?”我哭喪著臉回答道:“明明我聽得十分認真,可就是彈不對,其他人彈得那么好,是不是我能力的問題?”老師對我說:“沒事兒,做好你自己就行,別看別人,你彈一下我看看?!焙髞砦也胖?,是我吉他彈得太多了,形成了肌肉記憶。聽了老師的話,我的信心再一次被點燃,繼續(xù)彈了起來。
做好自己,別看他人。這句話好似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照亮我前進的道路。
①成份殘缺,應改為“每當這句話在我腦海中回蕩時”。
②缺少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③“嘰嘰喳喳”一詞含有貶義,可改為“大家都陷入了熱烈的討論”。
④對班級內場景、老師、學生等描述的力度不夠,缺乏細致生動的描寫。
⑤“經過老師的調整”一詞狀語表述不準確,應改為“在老師的指引下”。
⑥“生怕聽錯了什么地方”,心理描寫不夠細膩。
⑦“仿佛有一千根針在扎著我的手指”,缺少對心理感受的解讀。
病情分析
1.段落過長,思路不清。病文三、四、五段落過長,導致寫作思路不夠清晰明了,造成詳略失當。
2.上下文銜接,不夠自然。病文中的個別段落與上下文的銜接不夠自然,缺乏必要的過渡性語句。
3.感情不夠真摯,主題不夠鮮明。文中,“我”在學習阮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信心,老師及時出現并安慰、鼓勵“我”,幫“我”重拾信心。但小作者對老師的感恩部分寫得不夠真摯,需作進一步強化。
4.人物描寫方法單一。病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描寫人物的方法單一化,導致人物性格不夠鮮明。
5.有病句,表達不夠流暢。病文存在著語句成分殘缺等毛病,導致語句不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