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琛 劉文婧 楊其勇
摘? 要:青少年正處于從兒童向成人角色轉變的開始,對未來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憧憬,是開始進行生涯教育的絕佳時機。以生涯彩虹圖作為青少年生涯教育的起始課能夠幫助學生以體驗的方式去了解生涯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生涯意識,以貫穿一生、涵蓋各種人生角色及其相互聯系的視角看待自己的生涯發(fā)展。教師通過探索將生涯彩虹圖用于青少年生涯教育起始課程的教學設計,在教學實踐之后進行總結反思,以期為青少年生涯教育提供一些有操作性的教學參考。
關鍵詞:青少年;生涯教育;生涯彩虹圖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8502(2021)03-0099-08
作者簡介:孫瑞琛,成都師范學院教育與心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劉文婧,成都西川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楊其勇,成都師范學院教務處,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德育理論。
生涯教育是在專業(yè)人士的主導下,依據一套綜合性、發(fā)展性的計劃或方案實施的教育活動,旨在通過生涯教育課程、生涯實踐活動以及生涯指導或咨詢等途徑促進學生增進自我認知與生涯認知,掌握生涯決策、規(guī)劃與管理能力,以更好地應對和管理生涯發(fā)展中的變化與轉銜[1]。在當前階段,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對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已經有了較為充分的認識,大部分地市級政府對轄區(qū)初中及以上學校的生涯教育都有課時要求。但是在一線的具體工作中,由于尚未形成統一的課程標準、缺少較高水平的師資力量,以及學校管理層理念落后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約,很多學校的生涯教育存在形式重于實質的問題[2]。相對而言,因高考改革倒逼,高中學校的生涯教育顯得更為緊迫,因此也開展得較好,而很多初中學校的生涯教育就顯得差強人意,甚至還存在經常被考試科目占課的情況。從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角度來講,這是非常不利的。初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是從兒童向成人角色轉變的開始,對未來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憧憬,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自身特質、興趣尚未完全穩(wěn)定,也未發(fā)展出穩(wěn)定、客觀的自我評價和認知,需要在成年人的幫助和指導下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在社會需求與個人需求之間做出平衡[3],因此這一時期是開始進行生涯教育的絕佳時機。此時若只重視眼前的考試分數,而忽視了遠期理想的引領作用,那么當考試的重要性相對下降的時候,很多學生就會失去方向,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導致學業(yè)失敗,甚至出現嚴重的焦慮、抑郁情緒以及危機狀況。這正是很多學生經過高考、升入大學之后所表現出的問題,其中不乏中學時期的優(yōu)等生。因此,從學生長遠發(fā)展,以及為國家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角度來講,初中的生涯教育并非可有可無,而是應該從一開始就予以正確的引導。
初中生涯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幫助學生以體驗的方式去了解生涯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生涯意識[4],學習職業(yè)生涯的基礎知識[5]。因此,生涯教育的起始課應首先引導青少年樹立大生涯觀,用貫穿一生、涵蓋各種人生角色,以及角色間相互聯系的視角看待自己的生涯發(fā)展。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應當以直觀的、充滿趣味性的形象化載體引入,激發(fā)學生對生涯規(guī)劃的探索欲,并且進行初步的自我生涯規(guī)劃的嘗試,為后續(xù)的深入學習和規(guī)劃打下堅實基礎。生涯彩虹圖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形象化載體,能夠較好地實現上述目的。
在中國知網以“生涯彩虹”為主題詞進行搜索,共有10篇中文文章,其中有3篇與教學設計直接相關,但都是高中階段的,如果此時再進行以植入生涯意識、激發(fā)生涯探索為目的的生涯彩虹相關教學相對較晚。因此,本文基于初中學情,嘗試詳細探討生涯彩虹圖用于初一年級生涯教育起始課程的教學設計,并在教學實踐之后進行總結反思,以期為青少年生涯教育提供一些有操作性的實踐參考。
一、設計理念
生涯彩虹圖是舒伯創(chuàng)建的一個用于描繪多重角色生涯發(fā)展的綜合圖形,它形象地展現了生涯發(fā)展的時空關系,以及生涯發(fā)展階段與生涯角色彼此的相互影響,較好地詮釋了生涯的定義[6]。生涯彩虹圖示例見圖1。
在生涯彩虹圖中,橫向層面代表的是橫跨一生的生活廣度。彩虹的外層顯示人生主要的發(fā)展階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齡:成長階段(約相當于兒童期)、探索階段(約相當于青春期)、建立階段(約相當于成人前期)、維持階段(約相當于中年期)、衰退階段(約相當于老年期)。各個階段的年齡劃分不是絕對的,應依據個體的不同情況而定。
在生涯彩虹圖中,縱向層面代表的是縱貫上下的生活空間,由一組職位和角色所組成。舒伯認為人在一生當中會扮演九種主要角色,依次是:子女、學生、休閑者、公民、工作者、配偶、家長、父母和退休者。各種角色之間是相互作用的,一個角色的成功,特別是早期的角色如果發(fā)展得比較好,將會為其他角色提供良好的關系基礎;但是如果在一個角色上投入過多的精力,而沒有平衡協調各角色的關系,則會導致其他角色的失敗。在每個階段對每個角色的投入程度可以用顏色來表示,顏色面積越多表示該角色投入的程度越高,空白越多表示該角色投入的程度越低。生涯規(guī)劃的作用主要是對自身未來的各個階段進行調配,做出各種角色的計劃和安排[7]。
在生涯教育系列課程中,生涯彩虹圖作為第一課能引導學生體驗并思考“生涯”的內涵,對自己的生命全程有一個初步的全局概覽和總體規(guī)劃,獲得生命體驗的連續(xù)感,有助于建立自我同一性,并為后續(xù)具體職業(yè)與生活角色的探索、規(guī)劃等課程做鋪墊。
本課程設計以生涯彩虹圖為載體,用更通俗的語言代替舒伯的理論用語,從生命的長度、寬度和深度三方面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生涯。生命的長度即舒伯的“生活廣度”,指生命從出生到經歷各個發(fā)展階段到終結;生命的寬度即舒伯的“生活空間”,指人在一生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生命的深度指在各個角色上投入的程度及角色之間的平衡。課程設計將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生涯中的各種角色,安排自己對各不同角色的投入程度,初步嘗試規(guī)劃自己的生涯。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和參與,本課程共需2課時完成。
二、學情分析
本課是青少年生涯教育第一課,對象為初一年級剛進校的學生。學生生涯發(fā)展需求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生涯教育,尚未形成明確的生涯意識,76.7%的學生表示“希望老師能經常就自己的發(fā)展給予指導”[8]。他們甚少接觸生涯教育相關理論,抽象概括思維能力也正在發(fā)展中,所以不適合直接向學生講解復雜的生涯概念,需要進行簡化和轉換。同時,初一學生也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能夠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可以通過分析具體實例進行學習,所以可以借助案例和生涯彩虹圖,逐步引導青少年探討生命的長度、寬度和深度,理解生涯的內涵,然后嘗試繪制自己的生涯彩虹圖。
三、課程目標
(一)調整認知
通過探討生命的長度、寬度和深度,理解生涯的階段性、生涯角色的多樣性,以及不同階段對不同角色投入程度的差異性,從而對生涯和生命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
(二)培育人格
通過反思并嘗試規(guī)劃自己的生涯,引導學生強化自己的生命責任感,在整理自己的過去、規(guī)劃自己未來生涯的過程中,增進對自我的了解和悅納,為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打下基礎。
(三)指導行為
指導學生繪制自己的生涯彩虹圖,嘗試有意識地規(guī)劃自己的生涯。
四、課程重難點
(一)重點
理解生涯的階段性、生涯角色的多樣性,以及不同階段對不同角色的投入程度的差異性。
(二)難點
結合自己對以上內容的理解,繪制自己的生涯彩虹圖。
五、課程準備
自制課件PPT,音樂《時間都去哪兒了》(伴奏版)《夢起始的地方》(輕音樂),生涯彩虹圖(空白框架)學案,彩筆(每人一盒)。
六、授課過程
(一)第一課時
1.導入:案例
請大家一起看一個充滿溫情的故事:大萌子和萌爸照片里的30年。教師播放大萌子和萌爸在大萌子從1歲到30歲每年一張合照的PPT圖片,配樂《時間都去哪兒了(伴奏版)》,教師根據照片講解大萌子和萌爸這30年里的故事。
2.引發(fā)問題:生涯的內涵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在小組中討論三個問題:(1)看了大萌子和萌爸30年的照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大萌子這30年都發(fā)生了哪些人生大事?(3)請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生涯”。請學生小組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繪制彩虹圖框架,然后整理大萌子30年的人生大事關鍵詞(見圖2)。
3.共同探討:初解生涯彩虹
(1)生命的長度
大萌子這30年,經歷了自己的出生、孩子的出生,也經歷了外祖父的離世,而這正是生涯的第一層含義——生命的長度,每個人都有生命的開始與結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生命的各個階段。
(2)生命的寬度
大萌子這30年中的各種大事都是在不同的場景下發(fā)生的,我們進行了歸納(見圖2):圖中最外層的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讀研……這些事件中大萌子的身份是什么?——學生。接下來工作、辭職、再工作……大萌子的身份是什么?——工作者。然后是相親、認識小牛、外祖父去世、結婚生子……大萌子的身份是什么?——家人,具體而言包括女兒、外孫女、妻子、母親等。這些和各種其他角色共同構成了生涯的第二層含義——生命的寬度,即不同的人生角色。
4.小結:生涯的內涵——每個生命都有長度和寬度。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迄今為止你自己生命的長度和寬度,其中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重要事件?
(二)第二課時
1.導入:回顧
結合生涯彩虹圖示例(圖1),以及大萌子30年的人生故事,引導學生回顧第一課時中涉及的生涯內涵,包括生命的長度和生命的寬度。
(1)生命的長度
請學生設想,以平均壽命80歲為例,一個人的生命都會經歷哪些階段,會在哪些時間點發(fā)生哪些重要事件,為接下來學生繪制自己的生涯彩虹圖做鋪墊。
(2)生命的寬度
教師提問:彩虹的每一種顏色代表一種人生角色,圖中一共呈現了哪些角色?學生總結:子女、學生、休閑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
教師提問:請問哪個年齡段角色最少?哪個年齡段角色最多?學生總結:0~3歲最少,只是子女;30~65歲最多,每個角色都有。
2.共同探討:解讀生涯彩虹之生命的深度
(1)初步理解彩虹顏色面積的含義
每種顏色的彩虹面積都有差異,隨著年齡的變化也有所不同,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每個年齡段投入這個角色中的時間和精力會有變化,也正是生涯的第三層含義——生命的深度,即在各個生命角色中的投入程度。
提問:以子女為例,為什么彩虹圖中最下面的色帶從左到右,由粗變細、又變粗了呢?對應的人生故事是怎樣的?請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學生代表回答??偨Y:這條彩虹色帶后面的故事可能是,作為子女,我們和父母的關系常常會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依賴→獨立→贍養(yǎng)→送別。
(2)詳細分析其他角色示意圖的內涵
將全班同學分為五個小組,每個小組分析除子女角色之外②的另一種角色,分工如下:第一組,學生;第二組,休閑者;第三組,公民;第四組,工作者;第五組,持家者。每個小組用5分鐘討論以下問題:該角色示意圖背后可能發(fā)生了哪些人生故事?如果人生缺少了這個角色,會是怎樣的?可以結合大萌子的故事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
討論結束后,請各組學生代表回答,其他小組補充,教師不斷追問、總結與補充,讓學生充分理解各個角色的生涯內涵,例如:
學生——包括從上學到畢業(yè)的全日制學習,職場中為了立足、升職或再就業(yè)繼續(xù)學習,作為父母為了教育好子女需要重新學習,退休后為了豐富人生參加老年大學等。學生生涯是其他角色的重要基礎,沒有學生生涯的積累就難有今后的良好發(fā)展。
休閑者——勞逸結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每個人的愛好和休閑都是自己精彩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人組建自己的家庭也是通過愛好和休閑才結識了擁有共同語言的愛人。
公民——每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關注社會發(fā)展,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樣才能為下一代創(chuàng)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工作者——從開始工作到退休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工作的目的除了取得收入、讓自己和家人能夠生活,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案例中的人物在45歲左右離職,是將精力更多投入到了深造學習和持家者角色中,這一現象現在越來越常見。
持家者——包括從結婚、生子到孩子升學,再到自己退休照顧孫輩、頤養(yǎng)天年,最后到年邁體弱需要照料,走完整個人生的道路。請學生思考:當自己年老的時候,怎樣才算沒有虛度一生?
(3)角色間的平衡
教師提問:“老師有一個愿望,我希望我的每個人生角色都能像工作者一樣,從始至終都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爭取做到最好,你覺得可行嗎?為什么?”有的學生回答:“那得累死!我們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p>
教師提問:“那要怎么辦呢?”有的學生回答:“需要根據情況,有所選擇,在不同角色之間分配好時間和精力?!?/p>
教師總結:“關鍵是在有生之年里盡情體驗自己的生涯角色,協調不同角色之間的平衡,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豐富精彩!那么你打算怎樣平衡自己生命中的不同角色呢?”
3.初步嘗試自我生涯規(guī)劃:繪制生涯彩虹圖
(1)下面請同學們繪制屬于自己的生涯彩虹圖。發(fā)放學案(見圖3)和彩筆。
首先,標注生命的長度,根據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繪制到80歲的彩虹圖,在最外圍標注年齡。其次,選擇生命的寬度,在備選清單中選出自己覺得最重要的人生角色,也可以適當補充自己認為重要的人生角色。然后,分配各角色在彩虹圖中的位置及對應的顏色。最后,繪制生命的深度,規(guī)劃自己的每個角色在不同人生階段的投入程度。
(2)播放音樂《夢起始的地方》,學生繪制生涯彩虹圖,教師適時給予指導。時間大約15分鐘,可以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酌情調整。
(3)生涯彩虹圖繪制完成后,請三位同學自愿分享自己的生涯彩虹圖中的一個角色。
4.小結
教師總結:生命屬于我們自己,只此一次,所以需要我們主動規(guī)劃,并且根據自己的發(fā)展情況靈活調整,使得自己的生涯規(guī)劃能夠更加契合自身實際,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讓我們的人生舞臺更加精彩,生涯彩虹更加絢爛!
課后作業(yè):你的父母現在屬于哪個年齡段?他們都承擔著哪些人生角色?他們的生涯都是怎樣度過的?他們的內心又有哪些快樂與煩惱?請你回家觀察和采訪父母,尋找答案。
七、教學反思
(一)效果及感受
舒伯的“生涯彩虹圖”理論內涵較為豐富,且概念術語較為抽象,如果按原始版本直接介紹或講解,對于青少年來說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此,課程設計首先通過大萌子和萌爸照片里的30年的故事引入,用生動的案例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故事中的生活事件與舒伯的生涯彩虹圖結合起來,使得學生可以比較容易地理解生涯的前兩層含義,即生命的長度和寬度。然后引導學生分組討論,結合大萌子的故事和自己的人生經驗,通過分析生涯彩虹的示意圖,引導學生理解生涯的第三層含義——生命的深度,即對生涯角色的投入程度。最后,在理解生命長度、寬度、深度的基礎上探索自我生涯規(guī)劃,根據自己的人生愿景繪制自己的生涯彩虹圖。結果發(fā)現,大多數學生都能在課堂上認真投入,說明課程設計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應注意事項
首先,由于課程內容相對抽象,為了讓學生充分思考和討論,節(jié)奏可適當放慢,教師應根據現場情況適當調整時間。例如“大萌子和萌爸照片里的30年”案例呈現部分,教師可以充分介紹每張照片后面的成長故事,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案例分析中,讓學生小組充分討論、匯總,整理自己的感受和觀點;討論分析不同角色投入程度的變化時,讓小組成員做好“編劇”,合情合理地想象與創(chuàng)造角色故事。這有利于學生真正理解彩虹圖的生涯內涵。
其次,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時要把握適當的彈性,要盡量讓學生體驗,不評判學生的觀點[9]。提問時要具體,并且要適當地追問,讓學生不斷補充、完善。特別是對生命的深度即投入程度的理解,要結合不同角色分析,多用引導式提問,如“你覺得這后面有什么人生故事?”“還有什么可能性?”等。要及時鼓勵學生回答,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認知、經驗與想象,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最后,在自我生涯規(guī)劃環(huán)節(jié),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10],預留充分的繪制彩虹圖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展望和規(guī)劃自己各種人生角色及其投入程度。現場教學顯示,很多學生會非常認真地思考和繪制,斟酌各個細節(jié),將對自己生涯的期待寄托于彩虹圖的創(chuàng)作中。另外,在繪制時,學生常會對其他同學如何繪制生涯彩虹圖感到好奇,容易互相討論詢問,因此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不打擾其他同學的思路,繪制完畢之后再分享交流。
(三)需要改進與提升的問題
首先,由于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水平存在差異,所以存在部分學生能較快理解、部分學生尚未充分思考的情況,但課程實施過程中,為了推進課程進度,被邀請回答問題的學生代表常常屬于前者,而留給后者的獨立思考時間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適當對思考較慢的學生予以更多關注,了解他們遇到的困難,以便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其次,學生繪制自己的生涯彩虹圖時,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但同時也存在模仿示意圖的情況,也有部分學生在圖中并未體現出不同角色、不同年齡段投入程度的差異。在繪制過程中,教師可以注意觀察,并及時詢問原因,確認學生對生涯彩虹圖內涵是否理解、是否有自我規(guī)劃的意愿,然后根據學情酌情進行引導。
最后,可將第二課時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回家采訪父母、詢問他們生命中的角色以及體驗等移到第一課時結束后,并在第二課時回顧生命寬度之后進行交流和討論,這樣既可以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親子溝通,又能夠在課堂上有所反饋,深化學生對生涯彩虹圖內涵的理解。有研究顯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職業(yè)選擇的影響力最大,青少年早期是父母參與孩子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關鍵時期[11],因此,學校生涯教育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機會調動家長資源、促進家校協同,幫助青少年學生樹立起牢固的生涯規(guī)劃意識。
【參考文獻】
[1]? ?張蔚然.英美兩國中學階段生涯教育的比較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0:10-11.
[2]? ?童蘭.淺論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環(huán)境建設——基于家庭及學校教育環(huán)境的思考[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 2016,32(2):23-26.
[3]? ?張蔚然.英美兩國中學階段生涯教育的比較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0:3.
[4]? ?曾于秦.“三生”生涯課程培養(yǎng)初中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8(32):37-41.
[5]? ?覃章成.初中職業(yè)生涯教育課程的開發(fā)[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9):41-43.
[6]? ?金樹人.生涯咨詢與輔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75-80.
[7]? ?黃天中,吳先紅.生涯規(guī)劃——體驗式學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4-5.
[8]? ?孫瑞琛,劉文婧,楊其勇.初中學生生涯發(fā)展需求調查——以成都市某中學為例[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9,35(6):70-75.
[9]? ?周曄,黃莉莉. “生涯探索”探究型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以上海市文來中學(初中部)為例[J].江蘇教育, 2018(24):49-51.
[10]孫頡.初中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的現狀、問題、策略研究——基于蘇州市直屬初中學生的調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5:33-34.
[11]王娟.試論學校和家庭對初中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和積極作用[J].學周刊, 2018(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