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忠,陳宏
(1.山東省鄒平市人民醫(yī)院腫瘤科,山東鄒平 256200;2.山東省鄒平市人民醫(yī)院特檢科,山東鄒平 256200)
化療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效果確切,但化療藥物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會對機體正常組織造成損害,且化療方案中多涉及鉑類藥物,易誘發(fā)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1]。相關(guān)研究顯示,胃腸道反應是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嚴重的副反應之一,含鉑類藥物的化療方案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的概率約為75%,其中順鉑的胃腸道反應高達80%~90%[2]。胃腸道反應的存在會降低惡性腫瘤患者的化療耐受性,加重其心理負擔,甚至對化療產(chǎn)生恐懼和抗拒心理,影響化療效果[3]。目前西醫(yī)多采用藥物控制化療所致胃腸道反應,但延遲期胃腸道反應控制率仍不足60%。放松訓練可循序漸進地放松患者生理和心理,緩解胃腸道反應,且操作簡單,無需專門儀器,可隨時隨地進行干預。半夏瀉心湯已被臨床應用于各種消化道疾病的治療中,在改善胃腸道反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 年4 月—2021 年5 月于該院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82 例為對象,探討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放松訓練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于該院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82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化療期間均存在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卡氏功能量表(KPS)評分≥60 分;預計生存期>3個月;臨床資料完整;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存有腦轉(zhuǎn)移者;存有精神疾病者;合并嚴重消化道出血者;同步放療者;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者;化療前24 h 有惡心、嘔吐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1 例。對照組22 例男,19 例女;年齡35~65 歲,平均年齡(48.95±5.23)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19~29 kg/m2,平均BMI(23.52±1.19)kg/m2;疾病類型:9 例乳腺癌,14 例肺癌,10 例結(jié)直腸癌,8 例胃癌。觀察組24 例男,17 例女;年齡37~62 歲,平均年齡(49.01±5.17)歲;BMI 19~30 kg/m2,平均BMI(23.49±1.22)kg/m2;疾病類型:8 例乳腺癌,13 例肺癌,11 例結(jié)直腸癌,9 例胃癌。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進行放松訓練,即漸進性肌肉訓練(PMRT):訓練前,需先對患者進行一對一培訓指導,向其講解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1)囑患者排空大小便,讓其處于安靜、舒適的房間中,調(diào)節(jié)室溫為25℃,平臥休息10 min,幫助患者排除雜念,使全身處于放松狀態(tài)。(2)播放由專人錄制的PMRT 指導音頻教程,幫助患者集中思想,逐漸緊張局部肌肉,保持10~15 s,體會緊張的感覺,然后放松15~20 s,體會放松感覺,按照上述方法逐步放松手臂、頭面部、軀干部、腿部及腰部肌肉,最終達到全身肌肉放松。(3)全身肌肉放松后,指導患者想象美好的畫面及場景,放松思緒。30 min/次,2 次/d?;煯斎?,可于化療前1 h 到患者床邊協(xié)助其訓練1 次,化療結(jié)束后再訓練1 次,其余時間可早晚各訓練1次。共訓練3 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煅瓦楞30 g,黃芩、制半夏、干姜、大棗、黃連、甘草各10 g,雞內(nèi)金、白術(shù)、延胡索、太子參、焦三仙各20 g。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 次溫服,1 劑/d。共治療3 周。
(1)臨床療效:無嘔吐、惡心,正常進食為治愈;嘔吐次數(shù)1~2 次/d,輕度惡心不影響進食為顯效;嘔吐次數(shù)3~5 次/d,中度惡心影響進食為有效;嘔吐次數(shù)>5 次/d,頻頻嚴重惡心為無效??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2)惡心嘔吐分級和嘔吐發(fā)生頻次:治療前后,采用WHO 對抗癌藥物毒副作用分級標準,按照無、存在惡心、短暫性嘔吐、嘔吐需治療、難以控制的嘔吐分為0、1、2、3、4 級,并記錄急性期及延遲期嘔吐頻次。(3)生活質(zhì)量:治療前后,采用健康調(diào)查簡表(SF-36)評估,包含8 個維度,本研究取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生理職能、軀體功能4 個維度,每個維度分值0~100 分,評分越高,則生活質(zhì)量越高。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嘔吐發(fā)生頻次、SF-36 評分等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 檢驗;性別、臨床療效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的惡心嘔吐分級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惡心嘔吐分級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惡心嘔吐分級比較[n(%)]
治療前,兩組急性期、延遲期的嘔吐發(fā)生頻次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急性期、延遲期的嘔吐發(fā)生頻次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嘔吐發(fā)生頻次比較[(),次]
表3 兩組嘔吐發(fā)生頻次比較[(),次]
治療前,兩組的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生理職能、軀體功能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生理職能、軀體功能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zhì)量比較[(),分]
表4 兩組生活質(zhì)量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化療作為治療惡性腫瘤的主流方式,可通過抑制或殺死腫瘤細胞來達到治療目的,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4-5]。而化療所引起的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會增加患者痛苦,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甚至導致化療中斷,不利于病情控制及預后。由于腫瘤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多次化療,故有效控制化療藥物所致的胃腸道反應,對保證化療順利進行至關(guān)重要。
盡管目前針對化療毒副反應的新藥層出不窮,但胃腸道反應的控制并不理想,故臨床逐漸將治療方向轉(zhuǎn)向中醫(yī)藥、放松訓練等。中醫(yī)學將胃腸道反應歸屬于“嘔吐” “呃逆”等范疇,認為其主要由邪氣犯胃、濁氣不降、胃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6]。正如《圣濟·嘔吐》曰:“嘔吐者,胃氣上而不下也”,說明胃氣上逆會引發(fā)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癥狀[7]?;熕幬餅闊岫局?,耗氣傷陰損傷脾胃,而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受損,運化無力,受納降濁功能受損,致胃氣上逆而作嘔。因此,中醫(yī)藥針對化療致胃腸道反應的治療應從益氣健脾、降逆和胃入手。該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及生活質(zhì)量中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生理職能、軀體功能等維度評分均較高,惡心嘔吐分級及急性期、延遲期嘔吐發(fā)生頻次均較低(P<0.05),表明采用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放松訓練治療腫瘤患者化療致胃腸道反應的效果確切,可減輕惡心、嘔吐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PMRT是一種有意識的放松訓練,可通過降低交感神經(jīng)張力維持迷走神經(jīng)和交感神經(jīng)平衡,降低中樞神經(jīng)對藥物敏感性,進而降低惡心嘔吐發(fā)生率。該療法基于Wolpe 交互抑制理論,通過對全身肌肉進行緊繃和放松訓練,可分散患者注意力,使其處于放松狀態(tài),提高對惡心、嘔吐的耐受度。李娜[8]在乳腺癌EC 化療方案中應用PMRT,可有效降低延遲性嘔吐的發(fā)生率及嘔吐頻次,與該研究結(jié)果具有一致性,進一步證明PMRT 在改善胃腸道反應方面的有效性。除此之外,PMRT 可減輕心理和生理改變所致的應激水平,進而提高機體免疫力及生活質(zhì)量。半夏瀉心湯中煅瓦楞消痰化瘀;干姜溫中散寒、健運脾陽;雞內(nèi)金寬中健脾;白術(shù)、太子參補氣健脾;延胡索活血化瘀;焦三仙健脾和胃;黃芩、黃連清熱燥濕;制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大棗補氣養(yǎng)血;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全方共奏益氣健脾、降逆和胃之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芩、黃連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并可促進胃黏膜修復;半夏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抗腫瘤、解毒消炎等作用;太子參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及氨基酸,可增強機體免疫力[9-10]。PMRT 可降低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提高惡心、嘔吐耐受性,半夏瀉心湯可恢復脾胃升清降濁功能,二者聯(lián)用相輔相成,可有效減輕化療所致的一系列胃腸道反應,有利于化療的順利進行,進而緩解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采用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放松訓練治療腫瘤患者化療致胃腸道反應可獲得良好的效果,能緩解惡心、嘔吐癥狀,降低嘔吐發(fā)生率,利于提高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