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楚琛,曹 婷,彭 斌,翟曉翔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徐州附院,江蘇 徐州221018;2.東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鎮(zhèn)江醫(yī)療區(qū),江蘇 鎮(zhèn)江212001;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醫(yī)院,湖南 長沙416000;4.上海市第七人民醫(yī)院,上海210120)
尋常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tus,HPV)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慢性皮膚病,由HPV的基因型1、2、4、7、26、29所致[1]。目前研究顯示,HPV幾乎不進入血液循環(huán),不發(fā)生系統(tǒng)感染,導致人體很難針對該病毒形成特異性的免疫應答反應,因此HPV很難被機體免疫系統(tǒng)破壞和清除[2],導致尋常疣多頑固難愈,易復發(fā)。近年,一項流行病調查結果顯示:非生殖器疣與生殖器疣比例為9∶1,尋常疣在非生殖器疣中位居首位[3],困擾著越來越多的患者。尋常疣的顯著特點是易診斷難治療,目前沒有明確針對HPV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現(xiàn)階段尋常疣采用全身的治療方法,如免疫調節(jié)的方法,激發(fā)人體的細胞免疫來抗病毒治療;或者采用針對尋常疣皮損處的治療方法,如破壞性的手段來直接破壞疣體[4]。當前,臨床多采用后一種治療方式,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普遍存在著較大的弊端:著創(chuàng)面大、易感染、恢復時間長,且復發(fā)率較高[5]。患者在治療時承受較大的痛苦,同時需要負擔高昂的治療費用和時間成本。復方夏枯草洗劑是上海市第七人民醫(yī)院皮膚科治療尋常疣的臨床經驗方,筆者運用復方夏枯草洗劑治療尋常疣,療效甚佳,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臨床皮膚病學》[1]中尋常疣的診斷標準。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者;②年齡5~60歲;③近1個月內未接受過本病相關的治療;④自愿參加本病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及近期計劃妊娠的女性患者;②就診2個月前接受過抗病毒相關的免疫療法;③患有嚴重的系統(tǒng)疾病及免疫缺陷患者;④腦卒中或者糖尿病等造成末梢神經不敏感患者。
1.4 剔除及脫落標準 ①擅自采用其他治療方案者;②因突發(fā)事件中斷治療者;③依從性差,不在規(guī)定時間內復診,不規(guī)范治療者;④治療過程中,病位出現(xiàn)其他皮膚病患者;⑤治療中發(fā)生感染、過敏等不良事件者。
1.5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于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徐州附院和上海市第七人民醫(yī)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尋常疣患者103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52例和觀察組51例。對照組男25例,女27例,年齡(41.76±15.03)歲,病程(9.56±8.47)個月。觀察組男25例,女26例,年齡(37.34±14.20)歲,病程(8.76±6.93)個月。2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治療方法
2.1.1 對照組 予咪喹莫特乳膏(四川明欣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外涂治療。涂藥之前可用溫水浸軟疣體,將表層角質修剪,以不出血為度,利于藥物的吸收。夜間厚層涂抹后使用家用保鮮膜完全封包,涂抹藥膏時應該超出皮損往外1 cm,將封包處固定好,以防脫落。關注封包處的皮膚反應,建議15~20 min觀察1次,一旦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自覺發(fā)癢等現(xiàn)象,立即將藥膏清洗干凈,再冷敷15~20 min,情況沒有緩解者盡快至皮膚科門診就診。如果皮膚沒有任何不適,封包至皮膚發(fā)白或1.5 h后拆除,無需清洗,每晚1次,2周為1個療程,共4個療程。
2.1.2 觀察組 予復方夏枯草洗劑浸泡或濕敷治療,藥物組成:夏枯草、木賊、生丹參、板藍根、制香附、威靈仙、薏苡仁、鴨趾草、大青葉、皂角刺。由醫(yī)院中藥房將上述中藥制作成粉末狀,將復方夏枯草洗劑的各味中藥粉劑倒入容器內加熱水至2 000 mL,待冷卻至40~42℃,浸泡患者長疣體的手足部位30~40 min,每日1次。不適宜浸泡的部位,取5~6層醫(yī)用紗布疊片,用40~42℃藥液浸濕后,將紗布擰至不滴水狀態(tài),濕敷于患病部位30~40 min,每日1次。治療期間內,可將浸軟的疣體表層角質修剪,以不出血為度。治療時,注意水溫,避免燙傷,如有不適,立刻停止治療,冷水沖洗,情況沒有緩解者盡快至皮膚科就診。2周為1個療程,共4個療程。
2.2 觀察指標及方法
2.2.1 癥狀評分標準 本研究采用癥狀評分法評估2組治療前、治療4周、治療8周后癥狀改善情況。目前國內外無統(tǒng)一的尋常疣的癥狀評分標準,遂參考現(xiàn)有的部分文獻,自擬評分標準。①皮損疣體個數(shù)評分(N代表疣體個數(shù)):0分,N=0;1分,1≤N<4;2分,4≤N<7;3分,N≥7;②皮損面積評分(以皮損總面積為參照標準):0分,皮損總面積=0;1分,1 cm2<皮損總面積≤2 cm2;2分,2 cm2<皮損總面積≤9 cm2;3分,皮損總面積>9 cm2;③疼痛程度評分:0分,按壓無疼痛感;1分,重按疼痛;2分,輕觸疼痛;3分,持續(xù)疼痛,影響正常生活。癥狀積分為皮損疣體個數(shù)評分、皮損面積評分及疼痛程度評分之和。
2.2.2 療效判定標準 ①痊愈:皮損全部消退,無新發(fā)皮疹,療效指數(shù)≥90%;②顯效:皮損大部分消退,伴隨癥狀明顯減輕,70%≤療效指數(shù)<90%;③有效:皮損較治療前消退在30%以上,伴隨癥狀減輕不明顯,30%≤療效指數(shù)<70%;④無效:皮疹消退不足30%,或可見新發(fā)皮疹,伴隨癥狀無緩解,療效指數(shù)<30%。
2.2.3 復發(fā)情況觀察 通過短信、微信及郵件等方法對患者在臨床治療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進行隨訪1次,觀察是否有復發(fā),如有復發(fā)則記錄下來,并評價其治療的相關性。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3.1 病例完成情況 最終觀察組脫落1例;對照組脫落1例,自行中斷治療1例,最終完成每組各50例。
3.2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3.3 2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s) 分
表2 2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
3.4 2組治療后2個月復發(fā)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后3個月復發(fā)情況比較
3.5 不良反應情況 在治療期間,觀察組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部分患者中藥染色,治療結束后,自然消退。對照組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疼痛難忍,囑其清水洗凈,后緩解。臨床宣教告知患者是正常現(xiàn)象,不必過于驚慌。
針對尋常疣的病因病機以及臨床表現(xiàn),我們認為尋常疣因機體正虛,加之外感風熱濕毒,機體無法抗衡,病邪阻滯局部經絡氣血,贅疣乃生。本方中清熱藥物最多,夏枯草、木賊、板藍根、大青葉、鴨跖草清熱解毒,威靈仙、薏苡仁、皂角刺祛濕通絡、軟堅散結,丹參活血祛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軟堅消疣之功。
中藥外洗法是指趁著藥液溫熱時浸洗患處,中藥外洗法發(fā)揮溫熱效應和藥物作用。夏枯草洗劑通過外洗浸泡,深入腠理,皮膚的神經末梢感受器受到熱效應的刺激,通過神經的反饋調節(jié)機制形成新的反射,不僅產生新的良性刺激,并且能成功破壞原有尋常疣的反射聯(lián)系,最終發(fā)揮調節(jié)和治療作用[6]。同時,溫熱的夏枯草外洗作用近似于局部熱療,可引起疣皮膚的血管擴張,增加外周動脈的血流量和微血管的通透性,使得表皮下微循環(huán)的血流灌注增加,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yǎng)和功能,改善局部的炎癥反應,有利于HPV病毒及其他炎性代謝產物的清除[7]。尋常疣患處浸于溫熱的中藥湯劑中,皮損角質軟化或膨脹,便于修剪疣體,同時藥物更容易透過角質而被吸收。HPV病毒必須生長在分化良好的上皮細胞內,疣組織比正常組織對于溫度的變化更加敏感,經過溫熱的夏枯草洗劑外洗的部位,疣組織更加容易受損,壞死。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8周后癥狀積分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復方夏枯草洗劑可明顯改善尋常疣臨床癥狀。觀察組無效的主要原因是:皮損面積較大,角化嚴重,患者在治療后期失去耐心,沒有嚴格地每天在家進行治療,遂效果欠佳,脫落病例也與此有關。治療結束后對2組患者分別進行隨訪3個月,結果顯示觀察組無復發(fā)患者,對照組復發(fā)4例,復方夏枯草洗劑能夠有效的降低尋常疣的復發(fā)率。夏枯草洗劑為臨床治療尋常疣提供了一項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價格低廉,安全有效的中醫(yī)特色方法,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