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芳 蘇麗 張莉
摘 ?要:目的 ?觀察早期多元康復訓練對ICU獲得性衰弱的預防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接受治療的84例ICU患者作為本研究的病例樣本,按照完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8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觀察組患者給予早期多元康復訓練??祻颓昂?,采用醫(yī)學研究委員會(MRC)評分評價肌力情況。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IUC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及康復訓練前后MRC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ICU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康復訓練后MRC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多元康復訓練能夠降低ICU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并改善肢體肌力,臨床上值得應用。
關鍵詞:早期;多元康復訓練;ICU獲得性衰弱;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69-02
ICU患者病情危重,部分患者需要呼吸機機械通氣治療以維持基本氧合,提高救治率。但是,對于機械通氣患者,在鎮(zhèn)靜藥物應用、長期臥床等因素影響下,患者可能出現(xiàn)ICU獲得性衰弱,表現(xiàn)為脫機困難、反射減弱等表現(xiàn)[1-2]。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3],危重癥患者中ICU獲得性衰弱的發(fā)生率高達50%,一方面會明顯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醫(yī)療成本,另一方面可能會導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降低存活率[4]。因此,在ICU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醫(yī)護工作人員在注重患者基本生命體征、重要臟器功能維護的同時,應當重視ICU獲得性衰弱的預防。目前,臨床上對于ICU獲得性衰弱尚缺乏有效的特異性治療手段,多強調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干預,促進機體血液循環(huán)和肌肉力量的恢復,預防ICU獲得性衰弱的發(fā)生。本研究中應用早期多元康復訓練在預防ICU獲得性衰弱中取得了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接受治療的84例ICU患者作為本研究的病例樣本,按照完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8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56~78歲,平均(63.8±8.5)歲;重癥肺炎27例,呼吸衰竭9例,重癥感染6例。觀察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57~79歲,平均(64.3±8.9)歲;重癥肺炎24例,呼吸衰竭10例,重癥感染8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颊呒覍僦橥獠⒑炗喼橥鈺1狙芯糠厢t(yī)學倫理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接受呼吸機機械通氣治療;符合進行早期活動的最低標準。
排除標準:排除存在神經(jīng)肌肉疾病、骨折、四肢缺陷等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即每天輔助患者進行時間約30min的被動肢體活動和功能康復訓練,包括前屈、后伸和內收外展等被動肢體訓練。
觀察組給予早期多元康復訓練,內容如下:①懸吊運動:將患者雙腿吊起,使小腿與床面保持平行且與大腿垂直,協(xié)助患者進行類似于騎車的動作,每次運動持續(xù)時間根據(jù)患者的的耐受程度為準,持續(xù)5~20min不等,至少2次/周。②經(jīng)皮電刺激:采用肌肉電刺激儀作用于四肢肌肉,15~20min/次,2次/d。③日常生活活動訓練:根據(jù)患者情況,指導輔助患者進行穿脫衣、進食、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動,并協(xié)助患者進行床邊坐立、站立等訓練。④音樂干預:可適當給予患者音頻刺激,幫助患者放松肌肉,提高康復訓練效果。
1.4 ?觀察指標
用醫(yī)學研究委員會(MRC)評分評價肌力情況,該評分共6個項目,總分范圍0~6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肌力情況越好,當評分<48分時定義為ICU獲得性衰弱。比較兩組患者ICU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及康復訓練前后MRC評分。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 [n(%)]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分析,當P<0.05時為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ICU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比較
對照組10例出現(xiàn)ICU獲得性衰弱,ICU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為23.8%(10/42);觀察組3例出現(xiàn)ICU獲得性衰弱,ICU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為7.1%(3/42)。經(jīng)χ2檢驗分析顯示,觀察組患者ICU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4.464,P =0.039)。
2.2 ?MRC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康復訓練后MRC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ICU患者病情危重,病情發(fā)展迅速,常伴隨嚴重的應激反應和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出現(xiàn)各種嚴重并發(fā)癥。ICU獲得性衰弱是ICU機械通氣患者的常見的一種神經(jīng)肌肉功能障礙嚴重并發(fā)癥,表現(xiàn)為肌肉減弱,肌肉萎縮甚至癱瘓,其發(fā)生與長時間制動導致肌肉蛋白合成減少、機體炎性反應和氧化應激增加等因素有關[5]。ICU獲得性衰弱的出現(xiàn)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體驗和醫(yī)療成本,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干預時還會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增加疾病病死率[6-7]。因此,預防ICU獲得性衰弱發(fā)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目前,針對ICU獲得性衰弱尚缺乏特異性有效治療手段,多采用早期康復訓練預防ICU獲得性衰弱的發(fā)生[8]。研究表明[9],早期康復訓練能夠增加肌肉力量,并且能夠減輕炎性反應和氧化應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ICU獲得性衰弱的發(fā)生。但采取何種方式的早期康復訓練仍然無統(tǒng)一的標準,有待于臨床上的進一步研究,探討預防ICU獲得性衰弱的有效早期康復訓練方案。
本研究中,我們觀察了84例ICU機械通氣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與常規(guī)康復訓練組相比,應用早期多元康復訓練組患者ICU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降低,且康復訓練后反映肌力狀況的MRC評分升高,結果表明早期多元康復訓練能夠有效預防ICU患者獲得性衰弱的發(fā)生。分析原因,該研究中的早期多元康復訓練包含懸吊運動、經(jīng)皮電刺激、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和音樂干預等內容,康復訓練具有多元化特點,其中懸吊運動和經(jīng)皮電刺激能夠促進患者肌肉力量的恢復,促進肌肉組織血液循環(huán),改善肌肉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訓練能夠增加患者關節(jié)活動度,減少關節(jié)功能障礙,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減少肌肉萎縮的發(fā)生,音樂干預能夠幫助患者放松肌肉,提高康復訓練效果,從而能夠從多個方面有效預防ICU獲得性衰弱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早期多元康復訓練能夠降低ICU獲得性衰弱發(fā)生率,并改善患者肢體肌力,臨床上值得應用。當然,我們目前只是對早期多元康復訓練應用于ICU獲得性衰弱預防中的進行了初步探索,還有待于下一步的大樣本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嫻,臧澤林,趙甜甜,等.ICU患者發(fā)生獲得性衰弱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危重癥醫(yī)學雜志,2019,12(6):377-382.
[2]陳名桂,侯春怡,王芳芳,等.預防ICU患者獲得性衰弱最佳早期活動策略的循證護理實踐[J].護理學報,2019,26(23):45-49.
[3]黃梅英,林蘭,林艷萍,等.指壓穴位刺激配合肢體功能鍛煉預防ICU獲得性衰弱的效果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13):1664-1666.
[4]許傳潔,謝鵬,王文康,等.器械拉力操對ICU獲得性衰弱患者肌力及凝血指標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20,20(4):593-597.
[5]許成,楊德興,趙琨,等.ICU獲得性衰弱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其預后[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9,40(9):89-95.
[6]梁冰,張莉,張可,等.早期中西醫(yī)結合集束化干預策略對預防ICU獲得性衰弱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13):979-983.
[7]李鳳娟,陳美青,張靜,等.四級早期康復運動對危重癥患者ICU獲得性衰弱發(fā)生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5):125-127.
[8]劉芳,文小華,鄧慧杰.四級早期康復訓練在ICU獲得性衰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8):41-42.
[9]肖銀,李迎娜.早期循序漸進運動在預防ICU獲得性衰弱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