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莉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事物、掌握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它伴有一定的積極情緒,在生活中的意義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動力。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得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經(jīng)驗。
一、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感染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jié)課如能開個好頭,創(chuàng)造出一個環(huán)境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就可以大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生字時,通過激勵,學生自告奮勇去探究識字的方法,還急于知道老師是怎樣來判斷的。記得我在上《散步》一課時,讓學生說出文中的人物性格,想讓一名學生說一說,但是他半天說不出話來。我急中生智,讓全班學生鼓掌給予鼓勵。在這種激勵下,他終于說了,而且說得很好。我再次讓全班學生給他鼓掌,這一下,全班的學生都活躍起來了。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二、加強自身修養(yǎng),吸引學生
教師要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用淵博的知識征服學生,用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感染學生,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藝術吸引學生,讓學生信服,這樣學生的潛能也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掘,教學工作也能夠得以順利開展,教學質量也就會得以提高。教師是學生的良師,又是學生的益友,健全的師生關系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的互動。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
三、要給學生愛心,多關心學生
教師要有一顆愛心,放下架子,愛護、信任學生,視他們?yōu)榕笥?。給他們一個表揚,他們往往就能積極主動地同老師進行交流,積極主動地朗讀、思考、回答問題,從而達到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配合默契、教學效果顯著的目的。還要在課內擠時間開展詩文朗誦、三分鐘演講、辯論會、演課本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我經(jīng)常利用課間和學生聊天,談學習,談生活。我們之間很平等,我就像母親一樣時刻注視和關心著每個孩子。孩子們也很喜愛我。我經(jīng)常給住宿的學生提供便利條件,把他們看作自己的孩子。有付出就有回報,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表現(xiàn)都很好,而且每次考試成績都不錯。
四、增加情感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的興趣要靠培養(yǎng),也要靠感染,才能誘發(fā)出來。在這里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教師可以通過形式的多樣化來啟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一節(jié)課中,老師可以運用多種的教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正確地把黑板、動作表演和一些卡片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用,以飽滿的激情面對學生,使學生不至于只依賴課本的單一形式。
至于教師生動風趣的語言、整潔美觀的板書、和藹可親的教態(tài),那更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基本條件。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不失時機地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變學生被動、消極的“要我學”為熱情生動的“我要學”,這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