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文? 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蜜水飲多了,不僅不再甜,相反,還生出澀味。
困久了,反而失眠;睡久了,反而還困。
一味地展示痛苦,接近娛樂,會誘發(fā)變態(tài)的審美;過度同情,則反而加重了痛苦的分量。
填塞得太滿的畫幅往往筆斷意斷,留白的畫面卻可以讓人浮想聯(lián)翩。
刻意雕琢的文字,往往蒼白無力;率性的揮灑,反而指點江山。
書卷無言,“靜觀”,價值自然呈現(xiàn);無所顧忌地闡釋、破解,反倒造成意義的流失。
上述種種,均系常識,卻耐人尋味。
請根據(jù)以上材料,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②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③不得泄露身份信息。
思路點撥
材料列舉了一系列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均系常識,卻耐人尋味”,如果歸結成一句話,那就是:物極必反,亙古如斯(“蜜水飲多了……”“困久了……”等都體現(xiàn)著物極必反);適度的人生,才能走向成功(“過度”為供料關鍵詞)。換言之,無論是物質層面也好,精神層面也好,做什么都是過猶不及。
所謂“過度”即超過一定限度的行為,寫作時具體可考慮:(1)繃得太緊的弦會斷,思慮過度的人會瘋;(2)不間斷地學習,反而低效,因為沒給思考留下空間;(3)熱情過度也是一種病……
時文引路
當下流行“過度病”
張心陽
當下社會,好像做什么都要過度。
就說茶葉吧,偌大個沉甸甸的紙箱子里套個木箱子,木箱子里再套幾個鐵箱子,打開鐵箱子里面還有包裝袋,去掉包裝袋,其實也就二三兩茶葉,真可謂“一斤螺肉八斤殼”。小食品,過去論斤包裝,現(xiàn)在論粒兒包裝,一粒蠶豆大的牛肉干就是一個獨立包裝,食用時讓人覺得這根本不是吃牛肉,仿佛是吃神仙肉,金貴得不行。搞汽車促銷要靠驚艷美女包裝,這本已過度,但更過度的還是她們過于暴露的穿著?,F(xiàn)在辦個什么國際性會議或賽事,或逢什么節(jié)日,都不惜抄出家底搞晚會,看上去熱熱鬧鬧,大長我中華雄風,其實往細處想,晚會燒錢多就說明強大嗎?焰火放得高就說明崛起了嗎?此乃歡慶過度。
一眼看不透的過度就更多。比如教育過度,可憐的孩子們在娘肚里就開始聽音樂,一說話就學英語,一識數(shù)就學奧數(shù),一認字就背古文;書包不是背著走,而是地上拉著走,每周課程安排最好能有星期八??床≈委熯^度,治個感冒也要拍X光片、做CT;治個牙痛,又是照光,又用激光,直到把幾個月工資花光。
還有不易被人意識到的過度。近年,公司職工跳樓事件不斷,精英中年早逝不斷,許多人以為這是現(xiàn)代社會人們心理承受能力太弱。錯,實乃社會普遍對利益無節(jié)制的追求而導致勞累過度。憑勞動時間和強度,將“勤勞勇敢”的十三億國人集體評為世界勞動模范,絕對當之無愧。一篇本來習以為常的文章刊發(fā),并無指桑罵槐之意,卻也被人拿來大做文章。何致如此?過度敏感,過度反應,過度解讀。
沒有人愿意把事情做過度,過猶不及,勞民傷財,可有人就是喜歡過度。毫無疑問,利益驅動是罪魁禍首。如果不是為了錢,誰愿意把感冒當癌癥治;如果不是為了錢,誰愿意給你的孩子辦那么多課外班。過度做法的背后便是絕對過度的利益,在過度的利欲驅使下,各種過度開發(fā)、過度開采、過度利用、過度掠奪行為層出不窮。它無疑給人們造成對健康的過度損害,心理的過度疲勞,未來的過度透支。
過度的背后也是因為浮躁。阿Q剛剛賺了幾個小錢,便牛哄哄地把錢往酒店柜臺上一扔:“現(xiàn)錢,拿酒來?!蔽辞f人的造反剛聞風聲,他便在土谷祠里幻想著先殺了誰,隨后睡哪個女人更好。過度地宣揚,過度地慶賀,過度地渲染,其實正是阿Q扔錢那一刻的心態(tài)。有了幾個小錢,心中就像揣了十八只小兔子,惴惴不安,大肆顯擺,過度花銷。
當今“過度”這一流行病,傷國體,損國氣,逆民意,蝕民魂。要有所醫(yī)治,只能靠立章建制,靠依法治國,靠營造正常的社會秩序,讓一切按事物客觀規(guī)律運行。如此,我們才能可持續(xù)發(fā)展,也能減少因“過度”而給社會帶來的痛楚。
(原載《同舟共進》)
賞? 析
這是一篇針砭時弊的優(yōu)秀雜文。文章按照“列舉現(xiàn)象—透視原因—對癥下藥”的思路漸次寫來,態(tài)度鮮明,章法謹嚴,結構清晰,語言靈動而活潑。
善于分解和對事理的剖析一語中的,無疑是文章突出的優(yōu)點。比如“列舉現(xiàn)象”部分,除了“包裝過度”“歡慶過度”這些明擺著的“過度病”,作者還敏銳地洞察到了“一眼看不透的過度就更多”“還有不易被人意識到的過度”,頗顯透過現(xiàn)象看清本質的功力;又如將“過度”的根源歸結為“利益驅動是罪魁禍首”“過度的背后也是因為浮躁”,相關的歸因與分析同樣入情入理,入木三分。
佳作展示
“最美”背后的悲哀
太倉中學? 何雨沁
打開電視,不難發(fā)現(xiàn),如今“最美教師”“最美司機”“最美女孩”之類的報道層出不窮,更有甚者還有后續(xù)的追蹤報道。不可否認,這些被報道的人身上總有一些可貴的品質讓我們欽佩。然而,不勝其煩的重復報道,以及鋪天蓋地的“最美××”的出現(xiàn),又不禁引人思考:媒體是否存在過度報道的問題?
記得“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出事后,多家媒體紛紛前往報道,她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療,仍要接受各種采訪。而“最美司機”吳斌過世后,其家人面對媒體的采訪不得不強忍悲痛。這樣的過度采訪,顯然干擾了被報道者的生活,不知這對他們來說算不算是雪上加霜。究其根源,媒體為了收視率而不惜瘋狂炒作是重要原因。在這個只注重利益的泡沫時代,部分媒體人為了收視率可以不顧一切、不擇手段,以致過度報道甚至做假新聞等現(xiàn)象不斷涌現(xiàn),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悲哀。
當然,過度報道的出現(xiàn)也不可全部歸罪于媒體,現(xiàn)實社會中,人們的冷漠麻木、道德標準的不斷下降以及“正能量”的缺失,也是促成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因素。南京“彭宇案”后,大家對倒地的老人望而生畏,所以才有了為老人撐傘幾小時的女孩被媒體多次報道。人與人之間充斥著冷漠與隔閡,使原本屬于人性本能的“同情他人,伸出援手”漸漸地被世俗的塵埃埋沒。道德底線的接連失守,同情心的嚴重缺失,使這些在以前被人們視作理所應當?shù)氖虑樵诋斀裆鐣s變得彌足珍貴。為了宣傳,建立“和諧社會”,媒體人過度報道,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這或許是社會的另一大悲哀。
要想從根本上改掉這種過度報道的宣傳方式,需要從每個人的自主改變開始。眼睛緊盯著金錢、名利,拋棄真善美,何談打造和諧社會?媒體人何嘗不是為了金錢、利益而炒作,而過度報道呢?收視率只是金錢、利益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罷了。只有當我們真實地以一顆博愛之心對待世界,讓社會充滿“正能量”,才會讓這樣的悲哀逐漸消失。這是一條遙遠漫長而充滿艱辛的路,“路漫漫其修遠兮”,于國人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過度報道的背后,是社會潛藏的深深悲哀。我們每個人,都該警醒!
點? 評
這是一篇很有質量的社會生活評論。作者憑一雙慧眼,發(fā)現(xiàn)了當今一些媒體過度報道的問題,對有關原因的探求見識不俗——不僅揭示出媒體的問題,而且深入地闡述了“現(xiàn)實社會中人們的冷漠麻木、道德標準的不斷下降以及‘正能量的缺失,也是促成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因素”。文章觀點鮮明,思路清晰,例證得當,語言簡明流暢,有理有據(jù),發(fā)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