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繼勇 許園園 邢苗苗 宋立曉 曾愛松
導讀:冬春薺菜—春夏鮮食玉米—秋冬青花菜的多元多季茬口栽培模式實現(xiàn)了輪作換茬,降低了農(nóng)藥和化肥使用量,減少了連作障礙,達到了降耗減污、節(jié)本增效的目的。芥菜可分批播種多次采收以提高產(chǎn)量和效益,玉米和青花菜均采用穴盤育苗以提高幼苗抗逆性。
薺菜“三播多收”栽培技術體系示范現(xiàn)場
合理安排茬口,實行不同作物多元多季茬口輪作模式,不僅能滿足加工企業(yè)對品種和供應時間窗口的需求,而且能實現(xiàn)輪作換茬,降低農(nóng)藥和化肥使用量,減少連作障礙,達到降耗減污、節(jié)本增效的目的,使得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
通過多年研究探索,在長江中下游流域示范推廣了冬春薺菜—春夏鮮食玉米—秋冬青花菜的多元多季茬口栽培模式,經(jīng)濟效益顯著提高,現(xiàn)將該模式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冬春薺菜于11月初首次撒播,搭小拱棚,12月初以采大留小的方式采收第一批薺菜,同時撒播第二批薺菜種子,12月至次年4月分批多次采收上市。
春夏鮮食玉米3月中旬采用穴盤育苗,或4月初大田直播,7月初采收。
秋冬青花菜于7月中下旬基質穴盤育苗,8月中下旬移栽,11月初開始采收上市。
秋冬茬應選擇耐寒品種,如板葉薺菜(上海地方品種)等,春秋茬選擇花葉類型品種,如百腳薺菜等。
薺菜
①整地 前茬青花菜采收結束后,每667 m2均勻撒施腐熟有機肥3 000 kg、三元復合肥(N-P-K=45-45-45)30 kg,耕翻20~30 cm,作成寬1.0~1.2 m、高15 cm左右的畦,保持畦面平整,土壤細碎,土層疏松,下實上軟。溝深15 cm左右,順直,便于排水。
②播種 667 m2用種量為1.0~1.5 kg。用2~3倍種子質量的細干土與種子拌勻,撒播于畦面,用鏟鍬輕拍鎮(zhèn)壓。也可劃溝條播,溝深2 cm左右,播種后覆細土,輕壓。用噴壺均勻灑水至土表濕潤。有條件的可搭小拱棚,覆蓋薄膜。
③追肥 2片真葉時視苗情進行第一次追肥,如葉色淡綠、生長緩慢時則應追肥。一般結合澆水,每667 m2施用硫酸銨或尿素15 kg。以后每隔20天或每次采收后追施一次上述肥料,每667 m2施15~25 kg。
④采收 播種后35~45天采收第一批。一般采大留小,采密留稀。采收后進行第二次播種,667 m2用種量為0.5 kg。以后當植株長到15片真葉時即可采收。多種多收,667 m2產(chǎn)量為1 500~2 000 kg。
選用適合熟食、速凍的鮮食玉米品種,如蘇玉糯11號、蘇科糯三號、蘇科花糯2008等。
①整地 鮮食玉米的風味品質與肥料種類密切相關,應多施用有機肥。一般中等肥力的田塊每667 m2施腐熟糞肥2 000 kg、餅肥150 kg作基肥。耕翻30~40 cm,作成寬2.0~3.0 m的畦,四周開寬30 cm、深20 cm以上的排灌溝。保持畦面平整、無大塊土團。有條件的,可在畦面鋪透明或黑色或銀灰色地膜,透明地膜有利于提高土溫、抵御早春寒流和提早采收玉米,后2種不透明地膜有助于抑制雜草生長。
②播種 3月中旬在大棚內(nèi)采用基質穴盤育苗,穴盤規(guī)格為50孔或72孔。4月初多大田直播。每667 m2播種量1.0~1.5 kg。大小行定植或播種,大行80 cm、小行40 cm,株距25 cm左右。直播時每穴2粒,4~5片真葉時每穴定健壯苗1株。每667 m2種植4 500株左右。
③大田管理 大喇叭口期時追施穗肥,行間打穴,667 m2施尿素25~30 kg。吐絲期結合治蟲施硼肥,667 m2施1.0~1.5 kg,以提高商品性。
④采收 授粉后20~25天即可采收。過早采收,花糯品種穗粒尚未完全顯現(xiàn),其他純色品種則糯性不足、產(chǎn)量偏低;過晚采收,則米粒老硬,品質變差。667 m2產(chǎn)新鮮穗棒850 kg左右。
應選擇早熟品種,如耐寒優(yōu)秀、四季綠、幸運等。
①育苗 a.育苗時間與場所。工廠化育苗時間在7月中旬,散戶自育苗時間為7月底8月初。多在大棚內(nèi)播種育苗,棚頂覆蓋薄膜和遮陽網(wǎng),防暴雨和暴曬。
b.育苗盤規(guī)格。散戶育苗建議采用50孔育苗盤,工廠化育苗采用72~128孔育苗盤。
c.育苗基質。選用十字花科蔬菜專用育苗基質。按基質總質量的0.5‰加入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其他廣譜性殺菌劑,加水攪拌至濕潤,以手握成團、握緊時剛有水滴滲出、松手即散的狀態(tài)為準。
d.播種裝盤。將配好的基質裝在穴盤中用木板或手掌刮平,使每個孔穴都裝滿基質,裝盤后各個格室應能清晰可見,松緊程度以裝盤后左右搖晃基質不下陷為宜。
將裝好基質的穴盤垂直碼放在一起,6~10盤一摞,上面放一只空盤,兩手平放在盤上均勻下壓,穴深1 cm為宜;或用自制的壓穴板壓穴至要求深度。
e.點播。用水管向穴盤適度噴水1次,待水完全滲透后,將種子點在壓好穴的穴盤中,每穴1粒,播種深度0.5~1.0 cm。
播后覆蓋基質,覆蓋厚度一般為0.6~0.8 cm。用刮板或手掌刮去多余基質,使基質與穴盤格相平。然后再澆一次透水,以水剛好從盤底流出為宜。畦面蓋草簾,或報紙,或遮陽網(wǎng)。
②苗期管理 a.溫度。出苗前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夜間控制在22~25℃。此時氣溫很高,注意通風、遮蔭、降溫。
b.水分。出苗前基質持水量保持在85%~90%;幼苗出苗后子葉展開到第1片真葉長出,持水量保持在75%~85%;1葉1心至2葉1心,持水量保持在80%~85%;3葉1心至成苗,持水量保持在75%~80%。育苗期間溫度高,蒸騰量大,幼苗容易失水,中午前后注意觀察葉片,如出現(xiàn)萎蔫狀態(tài)應及時在傍晚或清晨澆水。處于邊行的幼苗最容易出現(xiàn)失水現(xiàn)象,澆水時多加注意。
c.追肥。幼苗期每667 m2噴施0.5%尿素液1~2次,或氨基酸葉面復合肥300~600倍液1~2次。
③定植 幼苗4~6片真葉時為最佳定植時期。定植株行距40 cm×50 cm,每667 m2定植2 500株左右。定植后澆足定根水,并經(jīng)常查看苗情,及時補栽,保證全苗。
④田間管理 a肥水。水隨肥走,肥水一體化。整個生長期可追肥2~3次,優(yōu)先使用高品質水溶性肥料。第1次:活棵后7天左右,沖(噴)施水溶性復合肥(N∶P∶K=20∶30∶10)10 kg/667 m2,結合沖(噴)施1次液體有機肥1 000~1 500倍液。第2次:封行前,667 m2沖(噴)施水溶性復合肥(N∶P∶K=30∶10∶20)10 kg,結合沖(噴)施1次液體有機肥1 000~1 500倍液。第3次:結球始期,沖(噴)施水溶性復合肥(N∶P∶K=20∶10∶30)10 kg/667 m2,結合沖(噴)施1次液體有機肥1 000~1 500倍液。生長期間保持土壤含水量75%以上,結球期土壤含水量85%,雨季及時排水,以防漬害和病害發(fā)生。
b.除草。封行前結合松土,除草1~2次。
⑤采收 采收前1周不施用肥料、不澆水。采收標準為定植后生長天數(shù)符合品種描述的成熟期,或花球邊緣小花球處于要散不散狀態(tài),或者根據(jù)收購商的標準采收。于晴好天氣清晨露水未干時采收,采收時若氣溫高于25℃,需要送至冷庫預冷,在0~1℃條件下低溫貯藏。
⑥包裝、貯藏和運輸 花球用無污染的材料、容器包裝和裝箱。一般加冰進行冷藏密封運輸。運輸工具應清潔、衛(wèi)生、無污染、無雜物。運輸途中防雨淋、冰凍。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通過種子、土壤、設施消毒培育健康壯苗;加強栽培管理,科學施肥,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作物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優(yōu)先采用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①薺菜 生長期間病蟲害較少,以蚜蟲和霜霉病為主,蚜蟲采用黃板誘殺,或用10%蚜虱凈(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殺。霜霉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周噴1次,共噴2~3次。
②玉米 主要病害有銹病、莖腐病,蟲害有煙粉虱、玉米螟、斜紋夜蛾。銹病,于病斑發(fā)生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莖腐病,于抽雄前10天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噻菌銅懸浮劑75 g/667 m2或4%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煙粉虱,于遷飛前1周用25%撲虱靈(噻嗪酮)可濕性粉劑50g/667m2+5%銳勁特(氟蟲腈)水乳劑40~50mL/667m2噴霧;玉米螟,于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00億/mL蘇云金桿菌懸浮劑600~1 000倍液灌心防治;斜紋夜蛾,優(yōu)先使用斜紋夜蛾性誘劑、干擾劑誘捕成蟲或干擾其交配,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于2~3齡幼蟲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5%抑太保(氟啶脲)乳油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
③青花菜 主要病害有黑腐病、霜霉病,蟲害有蚜蟲、斜紋夜蛾等。黑腐病防治同玉米莖腐病,霜霉病同薺菜霜霉病防治;蚜蟲及斜紋夜蛾同薺菜、玉米防治方法。
采收前10~15天不要施藥,以保證產(chǎn)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