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瑤
雜技劇《化·蝶》選材自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因循英臺求學、女扮男裝、同窗共讀、十八相送、父母逼嫁、殉情化蝶等傳統(tǒng)劇情。宋元以來,梁祝的愛情故事就受到世俗文人的青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經典母題。就戲劇而言,錢南揚先生在1956年出版的《漢上宦文存·梁祝戲劇輯存》的“后記”中說:“自有正式戲劇以來,即有梁祝故事的戲劇”。其所著《梁祝戲劇輯存》就輯錄了宋元以來直至現(xiàn)代的地方戲劇13種,如明徽池調、吹腔、洪洞戲、寧波戲、楚劇、川劇、粵劇、滬劇等。盡管梁祝題材的文藝作品汗牛充棟,蔚為大觀,但以雜技劇來講述梁祝傳說,在演出舞臺上還十分鮮見。
眾所周知,雜技以人的身體為主要的藝術表現(xiàn)工具,以人體的動作、姿態(tài)造型和構圖變化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以精進技藝為主,注重人體潛能的開發(fā)與極限的挑戰(zhàn),在這基礎上形成審美功能,而很少承擔敘事與抒情的功能。因此,如何避免技藝與劇情的“貌合神離”,達到“有技有戲”“融技于戲”是雜技劇創(chuàng)作的難點,而雜技劇《化·蝶》為這個老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技與戲的融合,從“形象”走向“意象”
從《化·蝶》不難看出趙明導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審美意象嫻熟于心、汪洋恣意的運用,其憑借靈動翻飛的審美感覺和奇特吊詭的藝術想象力,讓雜技劇的技藝與梁祝傳說的劇情融合從“形象”走向“意象”。
從舞臺呈現(xiàn)上看,《化·蝶》是通過大量的人體擬態(tài)化、擬物化的方式讓雜技技藝在劇情中得到完整的應用,如以人體模擬蝶卵、蝴蝶、金銀珠寶、鴛鴦、喜鵲,乃至精靈等形象,以技藝之姿演繹各自的自然情狀,在時空拼綴中形成多聲部共鳴的審美效果。劇中最為鮮明的無疑是對“蝴蝶”意象的運用,以“蝴蝶”貫穿全劇始終,勾連過去與現(xiàn)在,穿梭現(xiàn)實與幻境。據錢南揚先生考證,“梁?;边@一文學史經典意象大約形成于六朝時期的江浙地區(qū),代表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祈愿與追求,是諸多愛情母題的原型之一?!痘さ穼Α昂币庀笈c雜技技藝融合可謂匠心獨運。如“閨念”一幕,將女子柔術和疊人技藝融合在女子的蝴蝶群舞中,用以展現(xiàn)祝英臺內心青春萌動的藝術情境?!盎镁场币荒坏拈_端,二人力量表演被巧妙地設計為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劇中最受觀眾贊譽的一段表演是“化蝶”,享有“東方天鵝”之稱的吳正丹與著名雜技表演藝術家魏葆華以“頂上芭蕾”絕技演繹蝶變后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幻化的精靈,吳正丹以雙腿模擬靈動的蝴蝶,達到了技藝與蝴蝶意象的二元統(tǒng)一。
劇情與技藝“雙意象”處理可謂該劇的“神來之筆”,除“蝴蝶”這一貫穿劇情的經典意象外,導演突破雜技的傳統(tǒng)審美功能,賦予“抖空竹”這一傳統(tǒng)雜技技巧如“蝴蝶”般的象征意義,貫穿于梁祝情緣之中。如“情生”一幕中,梁山伯與祝英臺動情地雙人舞時,兩位妝成蝴蝶的男女演員帶著空竹表演加入其中。兩只“蝴蝶”抖動的空竹在空中疾轉,有如翻飛的彩蝶,圍繞梁祝二人的拉繩有如情愫暗牽的“紅線”。祝英臺殉情后,“抖空竹”再次出現(xiàn),一只熒光的空竹在晦暗不明的舞臺上疾轉,如迷途的彩蝶在空中來回翻飛,仿若梁祝失落的愛情。
《化·蝶》通過雜技從“形象”走向“意象”化的處理,透視出作品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生命本源的某種深邃而神秘的理解。
二、技與戲的表達,從“炫技”到“詩化”
《化·蝶》盡管主線沒有脫離梁祝傳說的樊籠,但在劇情處理上,進行了神話乃至玄幻的改編,以開篇和結尾為梁祝傳說構造出一個精靈世界,將梁祝傳說浪漫化、詩意化、玄幻化,為技藝在劇中的應用和發(fā)揮提供了更大空間。
雜技原本是生活中孕育而生的藝術,具有草根化的特點,早期表演接地氣,在追求藝術化發(fā)展的進程中逐漸實現(xiàn)審美升級。但傳統(tǒng)雜技表演往往以高超精湛的技藝引發(fā)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讓觀眾得到審美滿足。但這種滿足的只是觀眾一時的獵奇感、新鮮感,無法在情感上與觀眾達到共鳴,技術鴻溝反倒拉遠了雜技表演與觀眾體驗之間的距離?!痘さ穭t是對技藝進行了精致的詩化包裝,以戲劇化的方式在技藝與觀眾間建立起情感聯(lián)結。“閨念”的彩蝶群舞,“共讀”的書生群舞,“情別”的雨傘群舞,富于詩意的舞蹈語匯,讓梁祝愛情直達觀眾心中?!把城椤币荒?,前場,封建禮教詩化成馬文才手中的皮鞭,聲聲鞭笞著奄奄一息的梁山伯;后場,驚險的抖杠技藝在翻騰過后,詩化成接祝英臺成親的轎子,在敘事形式上呈現(xiàn)出殘酷與詩意二元共生的奇妙狀態(tài),濃烈的戲劇情感沖擊人心。
從《西游記》到《笑傲江湖》再到《化·蝶》,可以看到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多年來藝術的一脈相承。從神話到武俠再到傳說,可以看到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多年來著眼于深耕中國傳統(tǒng)文化??梢孕老驳乜吹矫恳淮味际羌せ顐鹘y(tǒng)文化與傳統(tǒng)藝術形式,并讓它活在當下的有益探索和嘗試。但也正因為活在當下,期望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下一次挑戰(zhàn)的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題材作品,傳統(tǒng)可仰,未來可期。
(作者單位: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