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璇
摘 要:新時代,新要求。教學在不斷更新,教師需要對現今歷史學科教學狀態(tài)以及對學生們的接受新知的能力有足夠的了解,才能夠更好地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改變。教師可以從教學中心的轉變開始,逐漸地將課堂重心轉移到學生身上,更加注重學生們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對教學進度進行調整;還可以從教學目標的轉變入手,引導學生們在分析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盡量客觀地、綜合地評價,并學習歷史人物身上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精神,從而完善自身;教師還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轉變以及教育方法
一、傳統(tǒng)應試教育現狀
在高中階段的課程中,所有學科都具有一定的變通性,主要是需要學生們掌握一部分的基礎知識,繼而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靈活應用,達到正確解題的目的。而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科在空間、時間的跨度較大,知識點不是單一的,各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更為密切,在一節(jié)課中,學生們一個走神或者是與他人交流,就可能錯過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導致學生們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精神高度緊張。再加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根據課本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記憶,然后運用中心思想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然而歷史學科知識點跨度大,導致學生們的學習任務加重,使得課堂氛圍較為沉悶,壓抑著學生們自由發(fā)揮的學習天性。這樣的教學現狀導致一些高中學生對歷史學科漸漸地失去了學習興趣,只是機械地在完成課堂任務而已。
在這樣效率比較低下的教學狀態(tài)下,歷史學科日漸變成了“古董學科”“知識點學科”,就好像只要學生們背下來知識點就可以掌握知識,而不需要對知識點進行深入探究。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歷史學科中蘊含著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名家的氣節(jié)和精神以及良好品質,這些都是值得學生們深入探究并且學習的。
二、教學中心地位的轉變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中心地位發(fā)生了變化,從原來的“課堂中心是教師”的狀態(tài)轉變?yōu)榱恕罢n堂中心是學生”。人文歷史學科蘊含的知識豐富,本來是可以幫助學生們開闊眼界、豐富內涵的,但是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忽略了與學生們的互動和溝通,導致出現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一味地給學生們灌輸知識,忽略了學生們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對學生們進行了“拔苗助長”。這樣的教學方式結果不佳,學生們逐漸對歷史學科失去學習欲望,不利于歷史學科教育的長期發(fā)展。
教師可以通過設立小組合作學習,用“三學(導學、自學、合學)、三展(自我展、小組展、班級展)、一提升(教師的盤點、總結、提升)”的方式幫助提高學生們在課堂中的存在感。在學習完一部分新知識后,可以讓同學們對課堂知識和歷史事件進行小組內有秩序的討論,盡量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參與到課堂知識的探究過程中。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時候,首先讓學生自查課前預習的知識點并由老師檢查。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就“古代政治制度從夏商周到明清各個朝代在當時的社會起到什么的作用?”這一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們能夠從表面知識入手,進行更深層次的知識探究。有的小組討論出的結果為:“向各位親王分放封地,讓他們每年納稅和繳納貢賦,可以達到擴大君王的統(tǒng)治范圍,避免進行戰(zhàn)爭,運用比較平和的方式達到統(tǒng)一領地的目的,并且還能夠通過封地之間的友好交流,達到一定程度上開發(fā)邊遠地區(qū)的目的。”或者是:“宋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派遣一些文官到地方擔任長官,并派通判監(jiān)督,達到削弱地方權力的目的,將國家政權握在中央,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政治格局?!蓖瑫r教師讓學生思考這樣改革的利弊。
這種教學方法的轉變,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們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通過聆聽他人的不同觀點,發(fā)現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件事的“新世界”,讓學生們明白知識的多面性,提高自身在歷史學科課堂上的積極性,使學生們能夠主動地去探究、去體會歷史的魅力之處,從而發(fā)現其中的奧妙。這種讓學生們半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其本質就是教學中心的轉變,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更加注重學生們的想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專注力,幫助學生們建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習慣,從而能夠更好地在歷史長河中進行探究和學習。
三、教學方式、媒介的轉變
在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教學方法中,教師一味地讓學生們根據課本以及黑板中的板書理解歷史長河中的真實事件,這樣的課堂是枯燥的、乏味無聊的,長期下去,學生們不免會失去對歷史的興趣,這是不利于學生們的學習的,也不利于歷史課程的良好開展。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教師可以適當地運用一些較為先進的智能教學用具——多媒體,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們通過多媒體中播放的視頻、圖畫、短片等等,對歷史長河中的精彩瞬間有更加直觀的接觸、感受,使學生們對歷史知識能夠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并且提高學生們對歷史知識點形象的記憶,使學習效率提高,加強學生知識積累。
例如,在學習四大發(fā)明的時候,學生們僅僅通過課本中的文字描述和二維圖畫,難以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景象,使得學習路上產生阻礙,對實物不夠了解,導致學生對課堂內容興致缺缺。但如果教師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們播放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的研發(fā)過程和樣本,就可以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體會到古人的智慧,能夠給學生們更大程度上的精神沖擊,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的魅力。
我們學校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裝修了一間歷史實驗室。實驗室是按古代的私塾裝修的,每張桌子都蘊含了古代文化,天花板上是各種文字的書寫體,教室的兩邊是幾十個古代到近代的文物模型,教室后面是歷史電子長廊。學生走進教室就被濃濃的歷史氛圍包裹著,感覺時空穿越到古代,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歷史是不亦樂乎!
這種較為新奇的、智能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在課前就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們不錯過任何一個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們在歷史學科中對知識的探究欲望,激發(fā)學生們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并且,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們在生活中主動地通過各種途徑去獲取歷史知識。例如,在周末去圖書館閱讀相關書籍,也可以與不同地區(qū)的朋友進行關于本地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交流,或者是通過電子設備在網絡上查閱自己感興趣的歷史知識……獲取知識的方式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們對歷史知識的探究欲望,激發(fā)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們主動學習的頻率,有效地幫助學生們更加全面地了解歷史,引導他們在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評價的時候,做到盡量客觀或者是多個角度綜合分析,提高學生們的歷史知識分析能力。
四、結語
在高中階段的歷史課堂中,應該盡量地幫助學生們理解記憶知識點,而不是通過一味地灌輸,讓學生們對歷史學科產生厭煩心理抑或者是形成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教師應該從改變教學中心、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出發(fā),讓學生們能夠通過更加合適的學習模式,達到提高歷史知識理解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娟.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羅紅梅.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J].學周刊,2019(33):78.
[3]陳敏.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03):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