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蕾 劉敏 陳慧娟 吳小燕 卞吟梅
自然分娩是人類繁衍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過程,但對產婦尤其是初產婦來說,臨產壓力、產程進展是否順利及產后結局等均會給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1],出現(xiàn)緊張、焦慮甚至恐懼等不良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調整,會使其體內代謝激素分泌紊亂,影響正常宮縮及分娩結局,增加不良分娩風險[2]。有文獻報道[3-4],雖然護士及助產士具有豐富的分娩護理技術及經驗,但對于產婦而言,通過家庭所獲取的支持及鼓勵是無法替代的。因而國內越來越多的醫(yī)護人員意識到傳統(tǒng)產科護理模式的不足,并重點根據(jù)每個孕產婦及其家庭需求提供針對性的產科護理。家庭化產科護理(FCMC)[5-6]是一種為產婦在連續(xù)的家庭生活周期中提供個性化服務的產科護理模式,近年來被國外多家醫(yī)療組織一致認為是產科護理最佳服務模式。因此,本研究將以家庭為中心的圍產期護理應用于醫(yī)院分娩產婦護理中,對其母嬰結局進行比較,探究其具體臨床應用效果。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醫(yī)院進行常規(guī)產前檢查并住院分娩的160例初產婦,按照基礎資料組間具有可比性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7.8±2.5歲;孕周38~40周,平均38.8±0.6周;高中以下學歷7例,高中學歷16例,高中以上學歷57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7.8±2.5歲;孕周38~40周,平均38.8±0.6周;高中以下學歷8例,高中學歷15例,高中以上學歷57例。
納入條件:單胎、孕周≥36周、頭位;胎心監(jiān)護正常; B超和產前檢查顯示無明顯高危因素,擬行陰道分娩;自愿配合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有嚴重妊娠合并癥和(或)并發(fā)癥;有陰道分娩禁忌證;有精神疾病或溝通障礙。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產科護理,保持病區(qū)及病房干凈整潔,采用盆景、風景畫或嬰兒照片進行布景,并提供陪員椅及孕產婦隔簾;分娩過程中給予常規(guī)產科護理及住院健康宣教;出院時給予產婦及其家屬口頭健康宣教。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圍產期護理,具體如下:
(1)產前教育:入院后熱情接待產婦及其家屬,并介紹其所屬責任醫(yī)師、護士長、責任護士及病房環(huán)境。責任護士通過詢問方式詳細了解產婦主要情況,并對產婦及家屬需求在合理范圍內盡量給予滿足。采用引導的方式對產婦及其家屬講解臨產前準備、分娩流程、分娩疼痛原因及處理方法、產褥期保健知識、母乳喂養(yǎng)相關知識、新生兒護理相關知識等。并采用模擬互動方式,由責任護士示范如吸氧、胎動、分娩體位及呼吸訓練等方法,至熟練掌握為止。
(2)產時支持:產時實施導樂陪伴分娩方法,具體由專職助產護士講解分娩流程及產時不適應對技巧,包括音樂療法、分娩球的使用、體位安置及分娩呼吸等緩解疼痛方法,緩解產婦分娩疼痛狀態(tài)。并叮囑產婦家屬全程進行陪伴,給予產婦語言安慰及精神支持,當產婦出現(xiàn)宮縮陣痛時,指導家屬按摩骶尾部方法,并及時記錄及告知產程進展情況,以減輕產婦及家屬焦慮情緒。
(3)產后護理:責任護士制訂24 h母嬰床旁護理方案,內容包括預防接種、母乳喂養(yǎng)技巧、臍部護理、新生兒沐浴及撫觸等護理,鼓勵家屬參與新生兒喂養(yǎng)及更換尿布等行為,以達到“以家庭護理為中心”理念的具體實施。
(4)出院指導:于出院當天給予產婦及家屬出院健康指導,內容包括注意衛(wèi)生、保持營養(yǎng)、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及產后42 d復查等,并建立有效的通訊方式,如微信群、QQ群等,為年輕父母提供24 h在線答疑平臺,并鼓勵產婦及時分享育兒經歷及體驗。
(1)產婦臨床相關指標:包括總產程、第一產程、第二產程時間,以及分娩方式。
(2)產婦分娩恐懼程度:采用“分娩態(tài)度問卷(CAQ)”[7]進行評估,該量表共16個條目,包括胎兒健康、產痛傷害、自我控制、醫(yī)療護理4個維度,采用1~4級評分,以1分=從來沒有;2分=輕度;3分=中度;4分=高度進行計分,總分范圍16~64分,得分越高則說明分娩恐懼程度越高。
(3)產婦分娩疼痛程度[8]: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疼痛分級標準展開疼痛分級,0級,產婦未感受到腰部酸脹以及軀體痛感等生理不適;Ⅰ級,產婦的腰部與腹部出現(xiàn)輕微的酸脹感,疼痛感相對較弱,但能夠承受痛感,對產婦的睡眠質量不產生影響;Ⅱ級,產婦腰部與腹部出現(xiàn)明顯酸脹感,雖能承受痛感,但對日常休息產生負面影響;Ⅲ級,產婦腰部與腹部出現(xiàn)持續(xù)性且反復的酸脹感,疼痛感無法忍受,可表現(xiàn)出哭鬧及喊叫的行為,對產婦的睡眠產生負面影響。
將所有數(shù)據(jù)由專人錄入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分娩疼痛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分娩疼痛比較
觀察組產婦CAQ各維度得分及總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分娩恐懼程度比較(分)
觀察組產婦總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陰道分娩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產程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分娩痛感較對照組更低,說明實施FCMC護理模式可以降低產婦分娩痛感。分析其主要原因為:產婦在FCMC護理模式下可以保持放松的分娩心態(tài),通過健康指導掌握了分娩技巧及應對疼痛技巧[9-10],同時在產時指導產婦家屬通過按摩的方式也可以有效幫助產婦減輕分娩痛感。
觀察組產婦CAQ各維度得分及總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為:FCMC通過從了解產婦及家屬需求后,從環(huán)境上給予孕產婦溫馨、舒適、如家的分娩環(huán)境,避免了多次轉運風險,從而達到了使孕產婦心情放松并降低對分娩環(huán)境的緊張及恐懼感[11]。其次,通過實施規(guī)范化的產前教育,可以使產婦熟練掌握分娩技巧及相關知識,使其在分娩過程中的未知恐懼減輕。另外,在分娩過程中要求家屬的持續(xù)性陪伴給予安慰及精神鼓勵,分散了產婦的注意力,從而最終減輕了產婦的分娩恐懼[12]。
觀察組第一、第二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陰道分娩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說明實施FCMC護理模式可以縮短產程時間,且提高自然分娩率。分析其原因為為精神緊張、焦慮、恐懼是產婦分娩前較為常見的心理應激反應,會引起產婦機體內環(huán)境紊亂,從而使其分娩痛感增加、宮縮乏力及恐懼感倍增,進而導致產程延長[13-14]。國內還有研究顯示[15],實施剖宮產的產婦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自然分娩的5~10倍,這在無形中也會增加住院天數(shù)。而通過FCMC護理模式中責任護士與產婦及其家屬于產前建立良好信任關系,并于產時進行全程陪伴幫助產婦不斷調增心態(tài),更進一步穩(wěn)固了該關系,從而使產婦可以有效應對心理應激及宮縮疼痛,同時,采用如呼吸訓練等非藥物性分娩減痛法,可以有效提高產婦痛閾值[16],降低大腦皮質興奮性,也對產婦進行自然分娩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以家庭為中心的圍產期護理模式,可以降低產婦分娩恐懼程度,緩解產婦分娩痛感,縮短產程時間,進而提高自然分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