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美、英、中相繼對日宣戰(zhàn)。中國遠征軍出兵緬甸,中國駐印軍揚威異域,他們反攻南亞滌蕩緬北,全殲日寇常勝師團,重新打通國際大通道……中國遠征軍在印緬戰(zhàn)區(qū)的艱苦作戰(zhàn)中,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有趣細節(jié)。
友誼
中國駐印軍憲兵三營士兵劉定勛,工作的地方在蘭姆伽盟軍總指揮部附近的第二檢查站。
據(jù)劉定勛回憶,在檢查站和美軍一起是很有趣的。“我們彼此交談,是用一些最簡單的美國話和中國話,‘頂好‘OK等字,在我們的字典上是意義無窮的,幾乎一切意思都用它來表示。說話不明白,便比手勢。一位年輕的美國兵會用他的表演來告訴你什么什么,活像一個舞臺上的滑稽演員?!?/p>
美國人都喜歡學(xué)幾句中國話。有位美國兵把兩句中國話說得很熟,碰著人便問:“你叫什么名字?”“你是什么部隊?”回答了他,他不一定聽得懂,但他卻滿足了。往往會有這樣的情形,兩個中美士兵在交談著,可是他們不是說的同一種語言,也不是用著各自熟悉的話語,卻是他們互相在炫耀說外國話的才能。
跳傘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fā)后,正在西南聯(lián)大電機系上學(xué)的吳銘績報名應(yīng)征入伍,后被分配到中國駐印軍新38師通訊營任翻譯。
據(jù)吳銘績回憶,雨季過后叢林的道路十分泥濘,汽車不能行駛?!斑@天我要到前方去,只好坐聯(lián)絡(luò)機。這種飛機極小,只有兩個單人艙,前艙坐駕駛員,后艙坐一人,上面沒有艙蓋。坐在機艙里,腿上束一條安全帶,上半身就露在機外,還可以伸出頭去左右張望?!?/p>
飛行前,駕駛員告訴吳銘績:他曾送過一位譯員,飛抵目的地上空,駕駛員回過頭來做個手勢,用手向下伸伸,表示要降落了(機聲很響,說話是聽不清的),不料這位譯員誤解了,以為叫他跳下去,便毫不猶豫地打開降落傘,“噌”地往外一跳。待駕駛員再回頭看時,人已不見了,正吃驚時,卻見一頂降落傘正在半空中晃晃悠悠地飄著,十分有趣。
筷子
1942年,周文星所在的部隊調(diào)駐蘭姆伽盟軍總指揮部附近。當(dāng)時,中國軍隊的各支部隊都有美國教官前去授課。
除了語言上的溝通困難外,中國士兵與美國教官的進食方式也成了一絕。周文星回憶道:“中國士兵覺得美國人使用刀叉的樣子很有溫文爾雅的味道,美國人卻用盡了辦法想學(xué)會在他們看來很有些神奇的筷子。結(jié)果,我們用刀叉,不僅弄得盤兒、碟子叮當(dāng)響,還有的不是戳翻了盤子,就是戳著了牙齒縫和舌尖,痛得咬牙切齒。美國人則在一旁哈哈大笑,可輪到他們用筷子了,洋相更多。連夾起一片面包都很困難,學(xué)我們用筷子吃面更是花樣百出。有個美國教官就是不服輸,將嘴緊挨著碗的邊沿,然后用筷子將面條撥進嘴里,揚揚得意地過了第一關(guān)!我們強忍著笑意,給他出了第二道難題:用筷子夾花生米。美國人一看傻了眼,瞪大了眼睛盯著我們不放。我們悠閑輕松地夾起一粒?;ㄉ追胚M嘴里。他們也跟著學(xué),可花生米就是不聽話。時間越長,手越抖,額頭上滿是汗珠。那個過了第一關(guān)的美國教官這下沒了辦法,只好干瞪眼?!?/p>
(摘自《在同一面戰(zhàn)旗下:中國二戰(zhàn)老兵回憶錄》 鄧賢/主編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