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二區(qū) 434000
靜脈留置針具有易于操作、留置時間長,可有效保護患兒靜脈,避免反復穿刺引起靜脈炎及增加患兒痛苦,近年在兒科門診連續(xù)靜脈輸液中得到廣泛應用〔1〕。靜脈留置針穿刺一般要求操作人員雙手送管,但由于患兒哭鬧、配合度差,容易導致穿刺針異位、脫管或穿破血管壁而導致穿刺失敗〔2〕。有研究指出,在患兒進行靜脈留置穿刺時固定患兒肢體及血管將有助減少穿刺不良事件的發(fā)生〔3〕。本研究為了避免傳統(tǒng)雙手送管時引起的不良事件,因此對兒童外周靜脈留置針患者實施單手退針芯送套管操作方法,從而提高患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及滿意率。
選取240例需進行外周靜脈留置穿刺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兒血管正常,符合四肢靜脈穿刺指征;②年齡0~6歲;③患兒生命體征穩(wěn)定;④家屬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患者病情不穩(wěn)定,屬于病?;純?;②患兒血管畸形;③存在凝血系統(tǒng)疾?。虎芑颊咝蓄^皮或其他部位穿刺。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120例。觀察組男65例,女55例;年齡0~6歲,平均(3.8±0.8)歲;疾病類型:喉支氣管炎35例,上呼吸道感染30例,支氣管肺炎30例,腹瀉15例,其他10例。對照組男64例,女56例;年齡0~6歲,平均(3.9±0.7)歲;疾病類型:喉支氣管炎38例,上呼吸道感染32例,支氣管肺炎25例,腹瀉17例,其他8例。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采用Y型、24G密閉式靜脈留置針。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穿刺方法,選擇好穿刺靜脈,對穿刺部分進行常規(guī)消毒,取下靜脈留置針針套,松動外套管轉(zhuǎn)動針芯,去掉護針帽,排出空氣,右手拇指、食指持針翼以15°~30°進針,回血后壓低穿刺角度,將穿刺針再推進2 mm,由家屬固定患兒頭部及四肢,護士左手緊繃患兒穿刺點皮膚,使血管呈一直線,操作者邊退針芯邊采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捏住Y型管向前推送套管直至套管全部進入血管后,退出套管,采用3M無菌敷貼固定。
觀察組實施單手退針芯送套管法,患者常規(guī)消毒后行皮下穿刺,取下針套,但不需轉(zhuǎn)動針芯,右手拇指、食指持針翼以15°~30°進針,回血后壓低穿刺角度,將穿刺針再推進2 mm,確保外套管進入靜脈內(nèi),左手緊繃患兒皮膚保持不動,右手拇指指尖以傾斜角度推送套管,同時食指、中指后推針芯碟翼讓針芯退出3~5 mm,確保針芯退回軟管內(nèi),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持針柄將針芯全部置入血管內(nèi),左手固定留置針,右手抽出針芯,然后采用3M無菌敷貼固定。
記錄兩組患兒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感、留置時間及患兒家屬滿意率。疼痛感采用兒童事件影響量表(CRIES)評分法進行評價,通過患兒睡眠、表情、呼吸及哭泣等方面進行評估,量表分值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兒疼痛感越明顯。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包括靜脈炎發(fā)生率、穿刺點滲血率、藥物外滲率、留置針脫落、送管打折發(fā)生率、穿刺套管扭曲等。家屬滿意率采用自擬的患兒家屬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進行評價,量表共25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總評分>90分為滿意。
觀察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屬滿意率高于對照組,而患兒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留置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穿刺效果及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靜脈炎發(fā)生率、穿刺點滲血率、藥物外滲率、留置針脫落、送管打折發(fā)生率、穿刺套管扭曲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靜脈留置針是兒科常用的輸液方法,但靜脈留置針對穿刺要求較高,不同的穿刺方法對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時間有不同的影響〔4〕。傳統(tǒng)雙手操作穿刺方法需選擇富有彈性及粗直的血管,但嬰幼兒血管較細、彎曲不直、分支多,增加穿刺及送管的難度〔5〕。另外,傳統(tǒng)雙手操作由于外套管失去針芯支撐,在靜脈管腔狹窄、靜脈充盈性差、靜脈彎曲時會導致進針阻力增大,容易發(fā)生彎曲或打折,當操作者采用邊退針芯邊送管時容易刺破血管內(nèi)皮,導致穿刺點出血〔6〕。此外,傳統(tǒng)雙手操作穿刺要求穿刺前松動針芯,避免外套管與針芯粘連而增加送管難度,若穿刺角度太小或進針速度太慢會導致針芯與外套管過于緊密,在穿刺入皮時扭曲而導致穿刺失敗〔7〕。
單手置管法采用一手固定,另一手完成退針芯及送管操作,在送管時固定穿刺部位,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點成面的幾何原理穩(wěn)定進針,從而提高一次性進針成功率〔8〕。另外,單手送管法持針手法穩(wěn)定靈活,操作者單手即可完成退針芯,手法調(diào)整幅度小,能適應進針角度,從而獲得良好的穿刺效果〔9〕。本研究表明,單手退針芯送管法能有效提高兒童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減輕患兒痛苦,延長留置針使用時間。這可能由于單手退針芯送套管法穿刺前不必松動外套管,穿刺入皮時不會出現(xiàn)扭曲現(xiàn)象,穿刺后退針芯不會形成阻力,確保外套管能將針芯順利送入血管,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復穿刺增加患兒痛苦〔10-12〕。
本研究還表明,單手置管法能有效減少兒童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并發(fā)癥。這可能由于留置針單手置管法一手固定,一手退針,在置管及退管過程中可減輕患兒血管內(nèi)膜損傷,從而減少靜脈炎發(fā)生率〔13〕。另外,留置針單手置管法在穿刺見回血后即采用左手緊繃患兒穿刺皮膚,只用右手送管從而減少了穿刺點皮膚皺褶,有效固定穿刺肢體,避免肢體彎曲擺動,提高了穿刺穩(wěn)定性,從而降低穿刺點滲血率、藥物外滲率、留置針脫落、送管打折發(fā)生率、穿刺套管扭曲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14-15〕。
綜上所述,單手退針芯送套管法能有效提高兒童外周靜脈留置針患兒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兒穿刺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兒家屬滿意率。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