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鋒
《四庫全書》收錄明代豐坊所著《書訣》一卷,其中有關于蘇軾楷書的評論,《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記為“于楷法僅取其上清、儲祥、宮碑等三種”(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版)。標點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記為“于楷法僅取其上清、儲祥宮碑等三種”(河北人民出版社二000年版)。魏小虎《四庫全書總目匯訂》記為“于楷法僅取其《上清》《儲祥宮碑》等三種”(上海古籍出版社二0一二年版)。上述三種版本標點均誤。
據(jù)《書訣》原文記載:“ 蘇軾……早年學徐浩書,首廢懸腕之法,以肉襯紙,甚有俗氣。中年學顏魯公,晚學王簡穆,乃能入品。然楷法傳世可取者三種而已,中楷《上清儲祥宮碑》,得簡穆法,見《閱古堂帖》。大楷《 范純仁制》《宸奎閣記》,俱得顏體。”(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知《總目》稱《書訣》所推崇的三種蘇軾楷書書帖為《上清儲祥宮碑》《范純仁制》《宸奎閣碑》(《宸奎閣記》即《宸奎閣碑》,為元祐六年正月蘇軾應阿育王寺住持懷璉禪師之請而作)。其中《上清儲祥宮碑》系元祐六年七月蘇軾于翰林學士承旨任上奉敕所撰,得到宋哲宗題額,書石并立于皇家宮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