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牧陽 齊嘉
8000多年前,鼎作為炊具出現(xiàn)在先民們的生活中,3000多年前,隨著夏朝在中原誕生,歷史賦予了鼎新的文化內(nèi)涵——王權的象征。相傳大禹建立夏朝后,曾劃分九州,鑄造九鼎,并將九州的風貌鐫刻在九鼎之上,用來昭示王權。但是在歷年的考古發(fā)掘中,從未出土過夏朝紀年范圍內(nèi)的青銅鼎,直到1987年網(wǎng)格紋青銅鼎的出土,才證明了夏朝時期青銅鼎已然出現(xiàn)。
網(wǎng)格紋青銅鼎是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唯一一件青銅鼎,也是我國有明確出土地點的最早的青銅鼎。網(wǎng)格紋青銅鼎很小,高僅20厘米,器形古樸,雖然在外形上無法和精美的后母戊鼎、大克鼎等相媲美,但它恰恰是中華民族初創(chuàng)時的真實寫照,是當之無愧的“華夏第一鼎”。
網(wǎng)格紋青銅鼎
原始社會時期,人們會崇拜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并把它們作為本氏族的標志。中國原始社會的各個部落也都有自己的圖騰,如熊、虎、狼、鹿、蛇、鷹等。據(jù)說當黃帝統(tǒng)一華夏各個部落以后,便召集各部落首領商定統(tǒng)一的圖騰。他們將各個部落原始圖騰的代表性特征融合在一起,于是象征中華民族的龍圖騰就誕生了。
那么,說到龍圖騰,你的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什么形象呢?鹿角、牛臉、蛇腹,一派威風凜凜的模樣?其實龍的來源眾說紛紜,而且先民們早期創(chuàng)造的龍的形象和我們現(xiàn)在常見的并不一樣,二里頭遺址就曾出土過一“條”方臉龍。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條”方臉龍到底長什么樣吧!
這“條”龍有巨大的蒜頭鼻、梭形眼、圓圓的白玉眼珠,還有蛇一樣的身體,像波浪一般起伏有致,整體造型十分別致。你看到這“條”龍身上密密麻麻但排列有序的綠松石了嗎?這些綠松石數(shù)量多——竟然有2000余片,做工精細——每片綠松石直徑為0.2~0.9厘米,厚度約0.1厘米,比一枚5角錢的硬幣還要小。在距離龍尾端3厘米處還有一件綠松石條形飾,和龍尾間有紅色的漆痕相連,專家們推測它與龍身原來是一體的。這樣一來,從龍首至條形飾的總長就超過70厘米了。
那么,這“條”造型奇特的方臉龍到底是屬于誰的呢?
這件綠松石龍形器出土于二里頭遺址的3號宮殿一座規(guī)格等級最高的墓葬中,墓主人是一名成年男子,年齡在30~35歲之間。墓主人的頭部有3個呈“品”字分布的白陶斗笠形器,上面各有一顆綠松石珠子,應當是白陶斗笠上的裝飾品。墓主人的脖子上還佩戴有成串的貝殼項鏈。而這件綠松石龍形器就被斜放在墓主人的右臂之上,看上去就好似被墓主人抱著入睡一般,龍身旁還有一枚銅鈴,應該是放在墓主人手邊或者系在手腕上的
3件白陶斗笠形器這3件白陶斗笠形器一面似斗笠,一面為泥條盤筑而成的螺旋形飾面,中心有細小的圓孔貫通,頂部各有一顆綠松石珠,組合成了帽子上的裝飾。
那么,綠松石龍形器的擁有者——那位神秘高貴的墓主人到底是誰,綠松石龍形器又有什么用途呢?
除了這件大型的綠松石龍形器外,二里頭遺址還出土了3件高度約為15厘米的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專家推測這些獸面紋銅牌飾上也是早期的龍的形象。有意思的是,每件綠松石器出土時旁邊都有一件銅鈴。有學者推測綠松石龍形器很可能是古代人在祭祀時使用的龍旗,或是儀仗工具龍牌,還有學者認為它是一種特殊的權杖。無論哪一種推測,我們都可以得出結論,這件綠松石龍形器的主人是一名宗教人員。這樣高規(guī)格的墓葬也說明在那個時代,宗教人員的地位可是相當高的。
生動傳神的“超級國寶”
玉龍
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二里頭遺址的墓葬時,挖到了綠松石片,起初大家都以為這肯定只是一個小件的綠松石銅牌飾,沒想到挖來挖去,發(fā)現(xiàn)這些綠松石片原本應該是一個整體,它們加在一起竟有70厘米長!根據(jù)推測,這件綠松石龍形器本應該粘貼在木或革之類的有機物上,可惜的是,3000多年過去了,下面的托座早已腐朽無存,而且這些綠松石片十分細小,稍微一碰就可能移位,萬一有較大的移位那就無法復原啦!考古工作者當機立斷,趕緊用套箱將墓葬整體提取運回了北京。
隨著清理工作的開展,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件綠松石龍形器無論是制作工藝之精巧,還是所使用的綠松石片的數(shù)量之多,在中國早期龍形象文物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堪稱“超級國寶”。
作為勇敢、智慧、吉祥的象征,龍在很早的時候就成為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先民對龍的崇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經(jīng)過夏商周三代的發(fā)展,到秦漢時期龍的形象基本成了我們現(xiàn)在熟知的模樣。夏代先民自然也有崇尚龍的習俗,現(xiàn)在大部分學者認為二里頭遺址的朝代對應的就是夏代,因此,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這件綠松石龍形器被視為中華民族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tǒng)的根源。
新石器時代中國早期的龍形象
在河南濮陽發(fā)現(xiàn)的距今6500年的仰韶文化的代表——蚌殼龍,在內(nèi)蒙古赤峰市發(fā)現(xiàn)的距今5000~6000年的紅山文化的代表——玉龍,在山西襄汾發(fā)現(xiàn)的距今4000年的龍山文化的代表——陶寺遺址的蟠龍。
蚌殼龍(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