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歆怡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貫徹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幼兒從生活中學習技能,學會與人溝通相處,獲得語言溝通的技能,而語言又能反作用于幼兒的生活,讓幼兒更好地融入生活。本文旨在以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為指導,讓幼兒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從生活中挖掘語言教育資源,并幫助幼兒掌握語言知識,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語言的重要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要給幼兒營造一個想說、敢說的寬松語言環(huán)境,讓幼兒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苯處熆梢越柚變焊信d趣的話題,多與幼兒溝通與交流,給予幼兒足夠的關愛與幫助,讓幼兒產生安全感,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與幼兒建立親密的關系,讓幼兒想講、愛講、敢講,從而激發(fā)幼兒表達的欲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這三大主張是生活教育理論核心命題的直接來源。幼兒的一日生活離不開語言,而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給幼兒提供了很多與他人交流與溝通的機會。因此,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的溝通情境,讓幼兒敢說、想說、會說、多說,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教師可以組織豐富有趣的戶外活動,讓幼兒認識周圍的事物,豐富幼兒的知識面,開闊幼兒的眼界,增加幼兒的詞匯量。同時,教師還要給幼兒提供更多交流溝通的機會,重視幼兒在交往中用詞的準確性和語句的完整性,讓幼兒在不斷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的語言教育離不開多彩的日常生活。幼兒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產生想要表達的欲望,才會樂于交流和表達。教師與家長應有意識地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比如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四季變換等。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同的生活情景會給幼兒帶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自然現(xiàn)象也會為幼兒創(chuàng)造不同的體驗模式。教師要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內心的想法,激發(fā)幼兒的表達欲望。
教師還可以利用繪本、兒歌等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為幼兒提供敢想、敢說的機會,為幼兒創(chuàng)造不同的表達情境,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看圖說話是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其可以很好地鍛煉幼兒的思維發(fā)散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規(guī)定:“教育內容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讓幼兒在幼兒園中的一日生活都成為受教育的過程。”教師可以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扮演角色進入情境,激發(fā)幼兒語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需要我們真正做到運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育幼兒。
有計劃、有目的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實施幼兒語言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根據《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精神,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幼兒語言教育活動。在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做出良好的示范,讓幼兒學會正確發(fā)音,恰當使用詞語,保證句子的完整性和表達的連貫性。同時,教師還要及時糾正幼兒的發(fā)音,調動幼兒說話的積極性,并給幼兒提供反復練習的機會,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語言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除了日常教學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收聽廣播、看電視、閱讀繪本、朗讀文學作品等活動,幫助幼兒豐富和積累文學語言,增加幼兒的詞匯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在一次自由活動中,筆者看到欣欣打了彤彤,以往筆者會先和欣欣講道理,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而現(xiàn)在筆者會讓欣欣講述自己打人的原因,讓彤彤和當時在場的幼兒講述當時的狀況,同時讓班中其他的幼兒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將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直接轉化為幼兒語言表達的機會,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能激發(fā)幼兒表達的興趣,讓幼兒學會通過溝通解決問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幼兒是通過與環(huán)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來獲得知識,形成概念的。因此,教師在開展語言教育時,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創(chuàng)設符合幼兒發(fā)展特點和興趣需求的語言情境,提高幼兒語言表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一個盒子,放入一個物品,讓幼兒通過親手觸摸來描述物品的軟硬、溫度和質感等,猜一猜盒子里裝的是什么。教師還可以讓幼兒搖一搖、聽一聽盒子里發(fā)出的聲音,讓其他幼兒也參與猜測,再通過教師恰當的引導和評價,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興趣。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在生活中觀察周圍的事物,讓幼兒敢說、會說,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游戲是幼兒教育的主要教學形式,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感興趣的話題,組織幼兒開展自主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由、大膽地表達。教師要以引導者、觀察者的角色,在旁邊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xiàn),鼓勵幼兒多分享、多表達、多交流。例如,幼兒在自主游戲中拼搭了變形金剛,他會高興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說:“老師,我拼了一個變形金剛?!贝藭r,教師可引導幼兒:“你能說說你搭的變形金剛有什么本領嗎?”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幼兒繪聲繪色地描述著自己搭建的變形金剛所擁有的本領。在幼兒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想法,站在幼兒的角度,根據幼兒的興趣需求,創(chuàng)設幼兒感興趣的語言環(huán)境,從而調動幼兒語言表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幼兒的語言教育達到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要引導幼兒多觀察生活中的語言細節(jié)并加以運用、思考,樹立良好的語言榜樣。將語言活動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鼓勵幼兒多表達自己的想法,肯定幼兒學習語言的態(tài)度和表現(xiàn),從而提高幼兒語言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支持幼兒敢想、敢說、會說,鼓勵幼兒多與同伴交流,讓幼兒體會到溝通的樂趣,讓幼兒能更大膽、生動、有感情地描述不同的事物,從而豐富幼兒的認知經驗,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開發(fā)區(qū)夏駕幼兒園珠江御景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