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飛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重慶 400715)
時稱是商代甲骨文能夠見到的最小的時段單位,所有的時稱排列在一起,構成一天時間。商代甲骨文所見的上午時稱最多,下午次之,夜間時稱較少,但是夜間時稱與先秦之后的差異很大,具有不少商代時稱的個性特征。商代夜間時稱主要有“月出、夕、夜、小夜、鼓、中錄、厀人、寐人”等。夜間時稱主要以月的運行、人的休寢和擊鼓報時三者為參照。
“月出”與“日出”對照,“月出”可以表示夜間時稱。在商代甲骨卜辭時稱系統(tǒng)之中,常見用事件來轉喻時間的造詞方法。如甲骨文的“暮”字可以借用“飛鳥還林”事件來轉喻日薄西山,夜晚即將來臨的時間;“日羞中”借用太陽運行靠近天空正中間來轉喻近午時分。甲骨卜辭如:
1)“于月出乃往,亡災?!雹?安明1918+安明2096[1],無名組)
《詩經(jīng)·小雅·雨無正》:“三事大夫,莫有夙夜;邦君諸侯,莫有朝夕。”“朝夕”和“夙夜”為互文。《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薄耙幌Α本褪恰耙灰埂?。董作賓先生認為商王田獵在外時,卜旬之外還要加上卜夕,以示戒備警衛(wèi)是否嚴密?!跋Α庇谏檀鸀椤耙埂?,“今夕”即是“今夜”,“卜夕”即是“卜夜”②?!端⒌厍啬怪窈啞と諘曳N》18貳:“正月,日七夕九。”《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9貳:“二月,日八夕八?!?0貳:“三月,日九夕七?!背S裰ハ壬J為“夕”應當是指整個夜晚[4]262。甲骨卜辭如:
2)丁酉卜,賓貞:今夕亡憂。陰。(《合集》13447,賓一組)
3)貞:今夕王入。(《合集》13555反,典賓組)
4)癸亥卜,亙弗夕征雀。(《合集》20393,師歷間組)
殷商甲骨卜辭中“夕”統(tǒng)計到5 437條。在能夠確定分組的5 427條中,1 516條來自黃類,1 432條來自出組,黃類和出組分別占據(jù)27.9%和26.4%,二者之和占據(jù)總數(shù)的54.3%。這是使用“夕”時間的最大兩個組。其次是賓組,有1 202條用例。再次是何組,656例。再其次是師組、歷組和無名組等。從“夕”在各組類分布數(shù)量與總用例的比例來看(見表1),沒有任何一個組類具有表達的個性特征,但是從各組類之間的絕對數(shù)量比較而言,黃類和出組無疑在使用“夕”時間表達式上具有比較明顯的個性特征。
表1 “夕”在甲骨卜辭中的分布
從各個大組內部的分布情況看,出組1 432例中出二組1 200例,占據(jù)83.8%,可見在出組這一大組中,出二組在使用“夕”時間表達式時具有強烈的個性傾向。在賓組1 202例中賓出組有539例,占據(jù)44.9%,可見在賓組這一大組中,賓出組在使用“夕”時間表達式時具有一定的傾向。師組211例中師小字組有128例,占據(jù)60.7%,可見在師組這一大組中,師小字組在使用“夕”時間表達式時具有比較強烈的個性特征。
卜辭中“夕”主要用于命辭之中,其次是占辭、驗辭之中,還有少部分用于前辭之中??偣步y(tǒng)計到54例,其中49例在花東子組卜辭中,占總數(shù)的90.7%。且《花東》卜辭總共有時間“夕”的用例67例,其中49例用于前辭之中,占據(jù)73.1%,可見在前辭中使用“夕”是花東子組的個性特征。
從王卜辭和非王卜辭的分布來看,“夕”時間表達式在王卜辭中的分布數(shù)量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從南北兩系的分布來看,村北系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
從歷時演化來看,甲骨卜辭中的“夕”在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五期使用數(shù)量較多。第一期出現(xiàn)“夕”時間多的主要原因在于該期甲骨卜辭材料豐富,“夕”出現(xiàn)的頻率和絕對數(shù)量自然較高。第二期和第五期是使用“夕”時間表達式的頂峰,其主要原因在于“貞夕”是這兩個時期卜辭的流行風格和最主要的內容之一。
5)庚午卜,壬申雨。允夜雨。(《屯南》2161,歷一組)
6)庚午卜:壬申雨。允雨夜。(《補編》34150+《合集》18915+《合集》35290=《蔡綴》218/《補編》10605甲、乙,歷一組)④
7)今夕……之夕雨,小夜啟。(《合集》13135,賓出組)
9)己丑卜,貞,雨其茲,今夜亡憂。(《合集》40248,賓三組)
11)□未貞,畀朿于茲三鼓。(《屯南》2576,歷二組)
12)貞,惠五鼓,上帝若,王受又又。(《合集》30388,何組)
甲骨卜辭中“鼓”作時間出現(xiàn)在第一期晚期的歷二組、第二期的何組以及第四期的無名組。其用例較少,除了以上幾例以外,我們認為以下幾例有表示時間的可能性。暫時錄于,此,以供學界參考。
13)丁丑卜,爭貞:肜其酒鼓。(《合集》15456,賓三組)
14)甲申卜:其鼓。(《合集》15672,歷一組)
15)庚寅貞:其鼓肜。(《合集》34475,歷二組)
16)勿鼓肜。(《合集》34475,歷二組)
17)貞,昃入,王侑報于之,夜鼓。(《合集》14932,典賓組)
18)丁酉中錄卜,在兮,貞:在戍田□其以又人送,亡災。(《合集》35344,黃類)
19)……中錄酒。(《補編》9592/《懷》1384,無名組)
20)……艱……壬其雨,不……中錄允……□辰亦……風。(《合集》13375正,典賓組)
卜辭中“中錄”有6例,分布在典賓組、賓出組、歷二組、無名組和黃類5個組類之中(見表2)。用例數(shù)量在各個組類都較為平均。從王卜辭和非王卜辭角度看,“中錄”都出現(xiàn)在王卜辭之中,具有使用于王卜辭的個性傾向。從南北兩系的角度看,屬于村南系的歷二組和無名組的用例數(shù)量與屬于村北系典賓組、賓出組等的用例數(shù)量基本相當,可見,在南北兩系卜辭之中,“中錄”的使用基本沒有明顯的傾向性,只是略微傾向無名組。從歷時演化的角度看,“中錄”出現(xiàn)在第一期、第四期和第五期,在第二期、第三期未見用例分布。從用例數(shù)量看,略為傾向在第一期使用。
表2 “中錄”在甲骨卜辭中的分布表
27)□卯卜,王……旬五月……,厀大雨。(《合集》20945,師小字組)
29)叀厀人酒。(《合集》27522,無名組)
30)癸未卜,貞:旬。甲申厀人雨?!酢跤?。十二月。(《合集》21021主體+《合集》21316+《合集》21321+《合集》21016,師小字組)
31)……夕,丙子唯大厀人雨自北以風,□雨。戊寅不雨。二月。(《合集》21013,師小字組)
“厀人、大厀人、厀”這三種同義時稱時間形式在甲骨卜辭中出現(xiàn)7例,其中“厀人”4例,“大厀人”1例,“厀”2例(見表3)??梢姟皡w人”更具有典型性。這三種同義時稱時間形式分布在師小字組、師賓間組和無名組3個組類中。師組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地位,無名組僅僅1例??梢?,這三種同義時稱時間形式有在師組使用的強烈的個性傾向。
表3 “厀人、大厀人、厀”在甲骨卜辭中的分布表
從王卜辭和非王卜辭角度看,全部用例出現(xiàn)在王卜辭之中,非王卜辭未見用例分布??梢?,這三種同義時稱時間形式有在王卜辭中使用的個性傾向。從南北兩系的角度看,村北系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村南系僅僅呈個案分布性質??梢?,這三種同義時稱時間形式具有在村北系卜辭中使用的個性傾向。
從歷時演化的角度看,這三種同義時稱時間形式出現(xiàn)在第一期和第四期。第二期、第三期和第五期未見用例分布??偣?例中有6例出現(xiàn)在第一期??梢?,這三種同義時稱時間形式有在第一期使用的強烈的個性傾向。
32)癸丑卜,貞:旬。五月庚申寐人允雨自西,夡既。(《合集》20964+《合集》21310(=《拼合集》21/《補編》6862)+《合集》20986+《合集》21025⑥,師小字組)
33)癸丑卜,王貞:旬。八日庚申寐人雨自西小,夡既。五月。(《合集》20966,師小字組)
卜辭中“寐人”這一組時稱只出現(xiàn)2例,兩例在師小字組,為第一期卜辭。
總之,商代甲骨卜辭是我們現(xiàn)今能夠利用到的最早的成系統(tǒng)的漢語史材料。這些材料記錄著三千年之前社會生活的整體面貌,反映出當時人們的造詞選擇、語言哲學規(guī)律、日常生活以及思維特征。相對于上午和下午時稱,夜間時稱的數(shù)量明顯偏少,說明夜間時段受重視的程度不夠,這與上古農業(yè)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場景密切相關。相對于上下午時稱主要傾向于用太陽的運行和人類的就餐規(guī)律做參照,夜間時稱用月亮運行和夜間鼓聲報時作參照。
從具體分布看,“月出”出現(xiàn)用例有限,只見無名組有分布,說明它是一個不常用的時稱,或者說是一個具有無名組個性特征的時稱?!跋Α痹诩坠遣忿o中是常見詞,在賓組、出組和黃類中分布最多,這主要是由于“卜夕卜辭”的原因。它在師組卜辭中分布數(shù)量也較多,但主要分布于師小字組中,說明該類卜辭傾向于使用“夕”。“夜”“小夜”“鼓”的使用率都很低,主要集中在一期中晚段的賓組和歷組卜辭中,應該是這一段時間的個性?!爸袖洝背霈F(xiàn)在典賓組、賓出組、歷二組、無名組和黃類5個組類之中,用例數(shù)量在各個組類都較為均衡?!啊薄皡w人”“大厀人”“厀”“寐人”這幾組主要分布在師組卜辭中,應該是師組卜辭中時稱的個性。師組卜辭的時間最早,其時稱系統(tǒng)也具有一些后來語團不具備的個性特征。
注釋:
① 黃天樹:《殷墟甲骨文所見夜間時稱考》,第二屆中國古典文學國際研討會——紀念聞一多先生百周年誕辰論文,1999年。
② 董作賓:《殷歷譜》下編卷十,夕譜一。據(jù)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版影印,見宋鎮(zhèn)豪、段志洪:《甲骨文獻集成》,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31冊,第1-430頁。
③ 王襄:《簠室殷契征文考釋·天象》,第5頁。據(jù)天津博物館1925年石印本影印,見宋鎮(zhèn)豪、段志洪:《甲骨文獻集成》,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冊,第161頁。
④ 例1和例2為同文卜辭,第二例中“夜”在后。
⑤ 蔡哲茂:《讀契札記三則》,發(fā)表于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8725.html,2017.6.28。
⑥ 蔣玉斌綴合,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072.html,2010.9.17。
⑦ 該條卜辭來自蔡哲茂先生論文:《讀契札記三則》,發(fā)表于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8725.html,2017.6.28。
⑧ 黃天樹:《殷墟甲骨文所見夜間時稱考》,第二屆中國古典文學國際研討會——紀念聞一多先生百周年誕辰論文,1999年。另見黃天樹:《甲骨文“”字補論》,《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學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4頁。
⑨ 郭沫若:《殷契粹編》,1937年初版;科學出版社1965年新版,第67頁。據(jù)新版影印,見宋鎮(zhèn)豪、段志洪:《甲骨文獻集成》,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2冊,第184-387頁。又載《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⑩ 于省吾:《雙劍誃殷契駢枝三編》,石印本,1944年版,第27頁。據(jù)1944年石印本影印,見宋鎮(zhèn)豪、段志洪:《甲骨文獻集成》,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8冊,第258-2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