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釗 田曉娜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 河南鄭州450006)
子宮內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為臨床婦科常見病癥之一,好發(fā)于35歲以上女性,其發(fā)病率高達24%~26%,易復發(fā),臨床多表現為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月經淋漓不凈、經間期出血、月經過多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1~2]。臨床針對EMP患者多采用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al Polyps,TCRP)治療,具有定位精準、安全性高、微創(chuàng)等優(yōu)勢,但術后易復發(fā),臨床應積極采取有效治療方案,以降低復發(fā)的風險?;诖?,本研究選取我院EMP患者,從療效、復發(fā)率等方面探究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聯合TCRP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98例EMP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聯合治療組和TCRP組,各49例。聯合治療組年齡33~46歲,平均年齡(39.45±1.71)歲;體質量指數18.4~27.6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42±1.08)kg/m2。TCRP組年齡32~46歲,平均年齡(39.16±1.82)歲;體質量指數18.9~27.6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73±1.04)kg/m2。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標準 (1)納入標準:經婦科、超聲、宮腔鏡、病理活檢等檢查確診為EMP;患者及其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全身免疫性疾病;依從性差;合并肝、心、腎、肺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疾病史;臨床資料不完整;不符合手術指征。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于月經干凈后第3~7天進行治療。術后兩組均予以抗感染、止痛等常規(guī)治療。
1.3.1 TCRP組 接受TCRP治療,用生理鹽水做膨宮介質,子宮腔內壓力維持于100~150 mm Hg(1 mm Hg=0.133 kPa);確認息肉部位、數目、大?。▽m腔鏡輔助),宮頸管擴至9~10號擴宮器,并置入手術鏡,電凝功率:50~60 W,電切功率:60~70 W,依照患者具體情況,環(huán)狀電極完整切除息肉與基底部(宮腔鏡直視下進行),電凝止血。
1.3.2 聯合治療組 接受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TCRP治療,TCRP操作同TCRP組,術后第1次月經來潮3~5 d,于子宮內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國藥準字J20140088)。
1.4 療效評估標準 兩組均于治療3個月后進行療效評估,無效:出現痛經、不規(guī)則出血,月經量>100 ml,病理檢查結果顯示存在異變可能,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厚度>12 mm;有效:未出現痛經、不規(guī)則出血,月經量80~100 ml,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厚度8~12 mm,病理檢查結果顯示無惡變可能;顯效:未出現痛經、不規(guī)則出血,月經量<80 ml,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厚度<8 mm,病理檢查結果顯示無惡變可能。有效、顯效計入總有效。
1.5 觀察指標(1)兩組臨床療效。(2)兩組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子宮內膜厚度(子宮內膜內膜于月經后3~5 d測定)、月經量。(3)兩組治療后3個月復發(fā)率。
1.6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較TCRP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子宮內膜厚度、月經量比較 治療后3個月聯合治療組子宮內膜厚度較TCRP組低,月經量較TCRP組少(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子宮內膜厚度、月經量比較(±s)
表2 兩組子宮內膜厚度、月經量比較(±s)
月經量(ml)治療前 治療后3個月聯合治療組TCRP組組別 n 子宮內膜厚度(mm)治療前 治療后3個月49 49 t P 14.84±2.64 14.07±2.73 1.419 0.159 5.52±0.71 6.28±1.37 3.448 0.001 177.07±11.94 173.91±10.86 1.371 0.174 50.14±4.37 63.19±5.48 13.033<0.001
2.3 兩組復發(fā)率比較 治療后3個月聯合治療組復發(fā)1例,復發(fā)率為2.04%(1/49);TCRP組復發(fā)9例,復發(fā)率為18.37%(9/49)。聯合治療組復發(fā)率較TCRP組低(χ2=7.127,P=0.008)。
EMP多是由于子宮內膜于雌激素長期作用下,孕激素受體失衡,造成孕激素阻礙組織增殖作用衰減,子宮內膜呈過度表達狀態(tài),最終形成息肉。EMP病情呈進行性加重,隨著病情進展,可導致患者經期紊亂,甚至影響生育能力,故臨床需及時進行有效治療,以控制病情進展。TCRP為臨床針對EMP患者常用治療術式,能精準定位息肉位置,于腹腔鏡直視下即可切除病灶,且安全性高,但術后息肉復發(fā)率相對較高[3]。故術后予以相關輔助治療,避免EMP復發(fā)成為目前臨床研究熱點。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為含孕激素避孕環(huán),主要作用在于減少特發(fā)性月經量過多及避孕,可定點釋放20μg左炔諾孕酮,待進入靶器官后,促使腺體萎縮,對內膜形成毛細血管血栓具有促進作用,可使內膜變薄,阻止息肉發(fā)生[4]。本研究將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TCRP應用于EMP治療,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92%,高于TCRP組77.55%,治療后3個月子宮內膜厚度較TCRP組低,月經量較TCRP組少,治療后3個月復發(fā)率為2.04%,低于TCRP組的18.37%(P<0.05)。由此說明,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TCRP治療EMP效果明顯,能有效改善子宮內膜厚度及月經量,降低復發(fā)率。原因分析為左炔諾孕酮宮內節(jié)育系統于宮腔內可緩慢、穩(wěn)定地釋放低劑量左炔諾孕酮,藥物濃度高且穩(wěn)定,可抑制雌激素受體于內膜中合成,進一步減少雌激素與其他受體結合,從而有效拮抗內膜增生,故聯合應用能進一步提高療效,降低復發(fā)率,改善子宮內膜厚度及月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