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杰
《未選擇的路》是羅伯特·弗羅斯特的一首詩。它寫于1915年,收錄在弗羅斯特的第三本詩集《山間》中。這首詩描述了“我”在林中遭遇歧路,觀察比較了兩條道路,選擇了其中一條,并想象了多年后會如何應對這件事。在這首詩中,弗羅斯特捕捉到了森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并用隱喻喚起了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烘托了岔路在人生中的哲學象征意義。本文通過對《未選擇之路》中“路”這一意象的分析,探究隱含在文本中的詩人的人生哲學,以期獲得對作品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共鳴。
一、“路”的人生意義——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在這首詩里,詩人不僅描述了自己在不同道路中的選擇,更重要的是,當他選擇了一條道路時,他充滿了對另一條道路的情感和遐想。當我們走在一條路上,會有一個岔路口,可能會把我們帶到另一條路上;當我們面臨選擇的時候,不同的選擇可能會帶來不同的命運。這可能不是一個有意識的選擇,但當我們回頭看時,我們會意識到它對我們的生活有多么深遠的影響。
詩中“路”象征著人生之路。很明顯,詩人把人生的旅程比作漫長的道路,“兩條路”是人生的十字路口。盡管這個選擇很重要,但它會帶領我們走向何方目前并不清楚。一旦做出了選擇,個人必須等到生命的盡頭才能知道結果。然而,到那時,后悔就太晚了。因為你沒有辦法返老還童,回到過去。因此,“路(road)”的形象,一方面象征著曲折坎坷的人生,另一方面又象征著漫長的人生旅程。
《未選擇的路》只是說明了這個選擇本身。詩歌是關于一個人面對一種選擇,以及他做出選擇的心境。詩人選擇了人跡較少的道路,這條道路可能更加困難,可能需要探索,而正因為如此,這條道路才更加吸引人。詩人也許不后悔選擇了這條路,但他顯然后悔沒有選擇另一條路。但詩人畢竟比普通人更清醒,他知道生活的環(huán)境是如此多變,以至于進退兩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只能做出選擇,無論對錯,一旦選擇了,我們就會對這條沒有選擇的路念念不忘。如果我們走了這條路,它可能會更加壯麗,也可能會更加平凡凄涼。無論如何,當一種選擇成為現(xiàn)實時,人們必然會放棄另一條路,回憶起來,只留下一聲輕嘆,一絲哀傷。
詩人用具體、清晰的事物來闡釋抽象的概念和哲學。人們有可能會輕易地選擇表面上的“更有吸引力,更美麗”的那條路,但正因為這種漫不經(jīng)心的行動可能決定了未來的人生道路。在這首詩歌所描述的畫面中,詩人在思考和嘆息生命。
弗羅斯特善于將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意義的意象結合起來,使他的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完美地融為一體。這首詩突出了詩的深刻意義,使之更加微妙。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不斷面臨著選擇,很多事情不能兼得,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做出選擇和權衡,不同的選擇會導致在未來擁有不同的人生軌跡。詩人對“路”作為詩歌主題的選擇是縝密而深刻的。這一事物是人們所熟悉的,容易喚起讀者類似的生活經(jīng)歷,使其感動,發(fā)人深省。
詩歌的題目就是“未選擇的路”,而全詩大部分都是在敘述未選擇的路,表明了其實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了其中一個就得放棄另一個,對于不選擇的也是一種選擇。
二、“路”的哲學意義——有選擇的命運
從意象的深層角度看,雖然“路”的形態(tài)相似,但通往前方的道路卻大不相同。如果“我”走到一個岔路口,那是我遇到的選擇我未來生活的機會,那么兩條路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命運。選擇的機會是確定的,但導致選擇的不同命運在于個人本身。與我們通常的觀點相反,我們深入研究這首詩的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在做出選擇后,“我”提到最多的是未被選擇的那條路。也就是說“我”把握了機遇,但不滿現(xiàn)在的命運。在這首詩中,我們學到得最多的是當一個人一生中面對眾多的選擇時,選擇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關于這些選擇的一些決定很容易,而另一些則很難做出決定。選擇一條“路”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拔醋叩穆贰辈皇恰拔摇睂ψ约旱呐?,不是“我”對歷史的回憶,而是“我”對命運不斷的挑戰(zhàn)。做出一個選擇,但卻不感到舒服,這就是對更好(可能更好)生活的渴望。此時的“路”不僅是走向命運的道路,更是與之不斷奮斗的過程。沒有選擇的道路是我對現(xiàn)在的思考,克服現(xiàn)在命運的另一種可能性。
雖然這首詩只是描述了生活中的一個常見場景,但它展示了它的內(nèi)涵極其豐富而深刻的普遍意義的生活哲學。在這首詩歌中,詩人展示了一個人試圖通過確定他們將看到和發(fā)現(xiàn)的道路來判斷哪條路更好。因為這兩條路“在黃色的樹林里分岔”,它們的用途看起來“差不多”?!皟蓷l路”中的第一條也許比另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更常見。很明顯,在我們的生活中選擇已經(jīng)知道的、簡單的“道路”更舒適,結果也很容易預測。相反,選擇“人跡罕至的道路”并不容易,因為這代表著挑戰(zhàn),對那些選擇這條路的人來說,這條路將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困難。當然,選擇艱難生活的人無疑是懷著強烈的希望,希望獲得無與倫比的、不僅僅是令人滿意的生活,這與其他人更為熟悉的生活形成了對比。在兩條“光明大道”之間徘徊之后,詩人最終決定走“人跡罕至的那條”。他決定接受這個挑戰(zhàn)。他知道他看不到這條路會通向哪里,但他決定走第二條路,盡管他仍然渴望走這兩條路。
在這首詩的結尾,作者想象自己在多年后講述自己的選擇,并哀嘆一個選擇往往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因此,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人生是一種選擇,或這或那,人們總是在選擇。正是因為有不同的選擇,所以才會有千種不同的結局,才會有各種各樣的人生。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人生的每一個十字路口謹慎地做出正確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貢獻。此外,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為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而努力,爭取取得成就,走出精彩,走出一個更豐富多彩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三、結語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人面對選擇的時候,以及他做出選擇的心態(tài),但未給出選擇的具體內(nèi)容。每個讀者都可以在這首詩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并理解它的哲學內(nèi)涵。因為這首詩的內(nèi)涵是開放的,就像一個巨大的框架,需要讀者去填滿它的內(nèi)容,在這個框架里,讀者可以回顧自己的人生道路,從而感動和引發(fā)深刻的思考。通過以上論證,我們探討了《未選擇的路》中“路”的不同含義?!奥贰笔沁@首詩中最重要的形象,在選擇“路”時,無論你走哪條路,你永遠不知道你的選擇意味著什么。只有當你走過去的時候,你才會意識到你并沒有選擇另一條路。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面臨著各種選擇,無論選擇是好是壞,都無法改變過去,所以嘆息是沒有意義的。總之,本文旨在通過“路”這一意象來探究詩人所隱藏的人生哲理和深刻內(nèi)涵,幫助讀者對作品的主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