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辰曦 岳巍
摘要:本文分析《兒童鋼琴初步教程1》的優(yōu)點,總結該教程的三大主要特點,對《兒童鋼琴初步教程1》的音樂理論、演奏方法和演奏形式的編排進行初步探討,并對教材的編寫提出建議,以供編者、鋼琴教師和學習者參考。
關鍵詞:《兒童鋼琴初步教程1》 教材 教學
《兒童鋼琴初步教程》是由盛建頤等編寫、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兒童鋼琴入門教程,這套教材一共分為3冊。目前,我國社會上常用的教材大部分選用西方的兒童鋼琴教材,筆者認為,本套教材結合我國兒童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填補了本土鋼琴教材的缺失,是易于被兒童所接受、中西合璧的鋼琴教程。本文謹以《兒童鋼琴初步教程》第一冊為研究對象進行探討。
一、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
在啟蒙階段,學習鋼琴的兒童年齡往往在五至七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通常難以理解復雜的音符音樂知識。通過教學實踐我們也可以直觀地認識到,學琴的兒童年齡越小,就越需要利用各種生活化的情景以及形象具體的事物感受音樂的語言,這就對兒童音樂教材的編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這一前提,本冊教材運用色彩豐富的插畫,使兒童從視覺上直觀感受音樂的情感,從而對音樂產(chǎn)生興趣,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能夠引發(fā)兒童繼續(xù)學習的愿望,適合入門階段的兒童學習。在曲目的難度上,也是根據(jù)兒童的學習特點循序漸進,并且穿插安排了練習曲目,幫助兒童鞏固技巧,加深記憶。
(二) 弘揚本土音樂文化,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相結合
本冊教材共有104首曲目,以我國本土的民歌以及傳統(tǒng)兒歌為主。選曲內容豐富多樣,由耳熟能詳?shù)闹袊褡迕耖g音調編創(chuàng)而成的作品有86首,如中國風格兒歌,以及新疆、內蒙古民歌小曲等,還有外國作品18首,由美、法、俄、 德、捷克作曲家許多經(jīng)典的作品改編而成。這些歌曲多要求兒童在彈奏的過程中同時進行演唱,一方面是考慮到兒童好動且注意力分散的特點,通過邊彈邊唱維持兒童的興趣,并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引導兒童在學習音樂的啟蒙階段,就對本民族的音樂風格、語言、詞匯有基礎性的了解。例如《小蝌蚪》《排排坐》等歌曲,通過語言與音樂、音符與歌詞的結合,以及半唱半說的歌唱形式,既提升了兒童學習鋼琴時的樂趣,也促進了兒童對音樂和語言的認知。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選曲以中外兒童生活為題材,作品貼近兒童,貼近生活,較為符合兒童的審美情趣,例如《春天》《小花貓》《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從選曲、美術設計、語言等多方面都極具鮮明的民族特色,體現(xiàn)出編者編寫我國本土鋼琴教程的良苦用心。教材力求讓兒童在感知不同民族、地域、風格音樂的同時,培養(yǎng)兒童正確的音樂美學觀,激發(fā)兒童對民族音樂的熱愛,積累民族音樂語言,增強兒童的民族意識、民族情感以及對音樂的共鳴,使兒童鋼琴學習的根基深深扎根在中國音樂的土壤之中,使民族音樂得以繼承與發(fā)展。
(三) 充分運用標題,曲目短小精煉
教材中的大部分樂曲都有標題,同時配有形象的插圖、朗朗上口的歌詞,可以幫助兒童理解曲目的情感與內涵。此外,教材考慮到兒童注意力分散的特點,很多曲目是節(jié)選某一經(jīng)典鋼琴作品或某一經(jīng)典聲樂作品的片段,每首曲目均精煉短小,使兒童在提高手指靈活性與協(xié)調能力的同時,有能力完整地彈奏每部作品,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完整彈奏作品的習慣,建立演奏的成就感。
二、教材內容解讀
(一)音高、節(jié)奏、節(jié)拍等音樂理論的編排
本冊教材使用的是高音譜表入門法,在識別鍵盤中強調先識re(d1),因為2指更容易掌握斷奏的站立方法。教材認為兒童在開始識譜時,可先從唱名識起,其比用音名更容易記憶。節(jié)奏、節(jié)拍是音樂的框架,是組成音樂的基本要素。本冊教材從第2頁到第16頁的15首小曲著重練習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等節(jié)奏。隨后出現(xiàn)的附點二分音符和休止符,豐富了節(jié)奏變化,增添了演奏難度。此外,教材在最初的識譜中介紹了常見的2/4、3/4和4/4拍。全書將這三種拍子貫穿到104首曲調當中,使兒童在入門學習中首先接觸到最常見的節(jié)拍,建立拍感。
(二)演奏方法的編排
1.坐姿與手型
良好的坐姿與手型是演奏好鋼琴的基礎。無論兒童是入門學習,還是已經(jīng)達到中高級程度,良好的坐姿與手型都是要貫徹始終的。本冊教材一開始就用文字講解了鋼琴彈奏中的坐姿,要求培養(yǎng)兒童正確的演奏姿勢,并列出8幅坐姿與手型的圖片,使兒童直觀看到正確的坐姿與手型。
2.基本演奏方法的學習順序安排
《兒童鋼琴初步教程1》演奏方法的安排順序是:單手斷奏(P2開始)—雙手交替斷奏(P9開始)—雙手交替連奏(P12開始)—雙手合奏(P35開始)—雙音(P40開始)—跳音(P42開始)—綜合演奏(P75開始)—四手聯(lián)彈(P100開始)—和弦(P108開始)。教師需要根據(jù)教材的提示,循序漸進地讓兒童掌握每一個手指的彈奏方法和每一種演奏方法,并反復強化,使之成為自然的下意識動作。
3. 指法學習順序
本書首先分別學習2、3、4指的彈奏,用同一個手指練習彈奏C音至E音不同的琴鍵,使兒童在學習斷奏的同時,熟悉鋼琴上不同的手位,并逐漸掌握音高和指法的規(guī)律。這與目前國內較為流行的《約翰·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不同,后者以1指起始彈奏,逐漸將C、D、E、F、G音上對應1、2、3、4、5指進行彈奏,學生在熟練的同時也導致1指離開C音彈奏其他音時,指法適應不了新的手位,而只會用一個固定手位彈奏。這也導致現(xiàn)今很多兒童過于依賴譜子上的指法來判斷音高,而沒有掌握正確的識譜方法與指法的規(guī)律。
(三) 演奏形式的編排
本冊教材有鋼琴獨奏(75首)、彈唱結合(23首)、四手聯(lián)彈(5首)三種演奏形式。
鋼琴獨奏是演奏者獨立完整演奏鋼琴作品的形式,演奏者可以在遵循原曲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詮釋和演繹作品。不同的兒童演奏同一首作品,由于音樂理解能力、彈奏水平的不同,演奏效果也會有很大不同。兒童能在獨奏中學會精益求精,在不斷追求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彈唱結合是指伴隨教師或兒童的鋼琴演奏,根據(jù)譜上附帶的歌詞,教師帶動兒童和家長一起進行歌唱的形式。本冊教材中安排了帶歌詞的彈唱結合的鋼琴小曲,例如《打腰鼓》《春天》等。兒歌的形式相對于單純的作品更容易記憶,每首樂曲都像是一個小故事,能大大提高兒童對音樂的興趣及演奏欲望。
四手聯(lián)彈是由兩個人共同在一臺鋼琴上合作演奏一首樂曲的表演形式,是鋼琴二重奏的演奏形式之一,其教學價值是被音樂界公認的。本書的四手聯(lián)彈作品如《山村舞曲》《小雞小鴨》等都是活潑、歡快的情緒,能引起兒童的共鳴。四手聯(lián)彈合作的獨特性,培養(yǎng)了兒童的團結性與責任感,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兒童的學習主動性。
三、本教材的編寫建議
本冊教材通過精心設計與巧妙安排,引導兒童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接受新知識。教材在編寫上,適應我國國情,具備系統(tǒng)性和趣味性的特點。教師可靈活運用教材中不同風格的樂曲,培養(yǎng)兒童對音樂的理解力和想象力,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合理有效搭配,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做到因材施教。通過對本冊教材的研究分析,筆者提出幾點編寫建議,以供專家和教師參考。
第一,本教材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學習進程稍快,建議增加單手斷奏、雙手交替斷奏、單手連奏的曲目,使兒童學琴更能夠循序漸進。從第91頁開始,每一首樂曲的音符時值變短,速度加快,難度的突然增加會使兒童出現(xiàn)畏縮的心理,由此可能出現(xiàn)逃避練習甚至放棄學習的現(xiàn)象。此時可以搭配其他入門教材一起使用,使低齡兒童在學習難度較大的曲子時平穩(wěn)過渡。
此外,在本冊教材中進行了高音譜號小字一組各音與鍵盤對照的圖示,圖文并茂,淺顯易懂。但是在進入低音譜號樂譜彈奏的學習之初,缺少了低音譜號的圖文教學,直接進行左手低音譜號的彈奏,對于入門兒童有一定難度。建議增加低音譜號小字組與鍵盤對照圖。
第二,希望教材為每首樂曲增加演奏提示、作品及作曲家介紹。每首樂曲的演奏提示可以使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對樂曲的演奏方法有更加明確的認識。作品及作曲家介紹使兒童受到音樂藝術的感染和熏陶的同時,還能拓展兒童的音樂文化知識,進而更加理解作品的音樂風格與情緒。
第三,建議出版教材的教學光盤,讓學生有直觀的音響體驗。鋼琴學生聆聽示范性的演奏錄音是必要而且經(jīng)常要做的,本書缺少相關的教學光盤,建議上海音樂出版社再版這套教材時能附帶教學演奏光盤。
四、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兒童鋼琴初步教程1》作為我國鋼琴教育家編著的本土兒童鋼琴入門教材,易于被兒童接受,使我國的鋼琴基礎教學有了新的拓展,填補了國內高水平、高質量的本土鋼琴教材的空白。相信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兒童鋼琴啟蒙教學事業(yè)會逐步完善,邁向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盛建頤,楊素凝,張永清.兒童鋼琴初步教程(1)[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8.
[2]約翰·湯普森.約翰·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1(彩色版)[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3.
[3]王喜亮.淺談初級鋼琴教學中教材的使用[J].鋼琴藝術,1999(01):45-46.
[4]芮文元.《兒童鋼琴初步教程》評析[J].人民音樂,1993(01):42.
(作者簡介:郭辰曦,女,本科,北京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岳巍,女,碩士研究生,首都師范大學,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教學、音樂教育)
(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