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璐 肖芳萱 姜陽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北京 100084)
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jié)點的重大標志性活動,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辦賽精彩、參賽出彩”的目標,國家體育總局自2017年起組織實施了冰雪項目跨界跨項選材活動。其中,跳臺滑雪項目分別到吉林、福建、浙江等地進行跨界跨項選材工作,從田徑、跳傘、越野滑雪等項目選拔近百人,充實到跳臺滑雪后備人才隊伍中進行跳臺滑雪專項訓練。這次跨界跨項選材舉措,不僅為備戰(zhàn)北京冬奧會和跳臺滑雪項目的長遠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基礎,更是對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一種改革創(chuàng)新。
田徑運動(Athletics)是指由走、跑、跳躍、投擲等運動項目及其由部分項目組成的全能運動項目的總稱。田徑運動在我國校園普及廣泛,在各級體校和青訓系統(tǒng)中有龐大的人才儲備,在社會中也有廣泛的群眾參與基礎。田徑運動所要求具備的基礎競技能力,包括體能、技能和心理能力,是其他體育項目中同樣必須具備的。可以說田徑運動是眾多體育運動項目的基礎,通過田徑項目的教學與訓練,可以促進其他體育項目的提高。
跳臺滑雪(Ski jumping)是以滑雪板為工具,在專設的跳臺上以自身的體重通過助滑坡獲得的速度比跳躍距離和動作姿勢的一種雪上競技項目。跳臺滑雪的基本技術分為4個部分:助滑、起跳、空中飛行、著陸終止區(qū)滑行。跳臺滑雪項目起源于歐洲,1924年被列為冬奧會項目,中國直到1982年才首次在吉林成立了跳臺滑雪隊。雖然中國跳臺滑雪項目起步晚、底子薄,但近年來為備戰(zhàn)北京冬奧會進行的跳臺滑雪跨界跨項選材和國家跳臺滑雪中心 “雪如意”的建成使用,標志著我國跳臺滑雪運動項目的發(fā)展取得了明顯進步。
跨界跨項選材在西方實踐較早且取得了較多的成功案例,而我國直到2017年才開始面向國內(nèi)外大規(guī)模開展實踐。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國內(nèi)對跨界跨項選材的研究較少且集中在2017年以后,理論的發(fā)展滯后于實踐的需求。
根據(jù)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成果,結合工作實踐,本文嘗試為跨界跨項選材下一個定義:跨界跨項選材是指通過一定的測試標準,從原訓練項目中選拔具備一定訓練水平、且具備從事新訓練項目基本能力和素質的運動員,并對其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
研究田徑項目對跳臺滑雪項目跨界跨項選材的價值,是為了探索從田徑項目跨界跨項到其他項目的一般規(guī)律,為拓寬田徑項目在其他項目中的運用、延長運動員職業(yè)生涯、提高運動員成材率以及探索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提供指導。
為了挖掘跳臺滑雪項目的后備人才,國家體育總局在吉林、福建、浙江等地都組織過跳臺滑雪項目的跨界跨項選材測試活動。
某次跳臺滑雪項目跨界跨項選材中,共有138名運動員參與選拔,其中63名為夏季項目運動員,最終入選跳臺滑雪后備人才進行跳臺專項培養(yǎng)的人中,夏季項目有11人,均為田徑項目。
表1 2018年吉林跳臺滑雪跨界跨項選材測試運動員項目分布結構
從圖1分析,該次跨界跨項選材活動的最終測試結果中,各單項排名前十的運動員中田徑運動員占據(jù)大多數(shù)。
圖1 跨界跨項測試單項前十運動員原從事項目分布
從通過人數(shù)和單項測試結果綜合分析,研究認為田徑項目運動員跨界跨項到跳臺滑雪項目的選材通過率較高。
跳臺滑雪的技能包含技術和戰(zhàn)術。專項技能包括技術和戰(zhàn)術兩個部分,戰(zhàn)術更多通過訓練比賽獲得提高,如,教練員會根據(jù)跳臺滑雪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和競技狀態(tài),為運動員量身制定符合國際雪聯(lián)要求的專用比賽服裝,并根據(jù)國際雪聯(lián)器材規(guī)定,為運動員挑選長度適宜運動員當前體重和狀態(tài)的跳臺滑雪雪板。由于在跨界跨項選材中未涉及到,因此本文著重研究分析跳臺滑雪的技術部分。
(1)助滑技術。
跳臺滑雪運動員坐在跳臺的助滑道起點端的出發(fā)門橫桿上,雙腳及雪板置于助滑道軌道凹槽中,雙手扶在所坐出發(fā)門橫桿上做好準備,等待教練給出指令后,即刻開始出發(fā)向下助滑。為保持向前的加速狀態(tài),運動員要下蹲并壓低重心,保持整體穩(wěn)定。
這一出發(fā)技術與田徑項目的多數(shù)徑賽項目一樣,需要運動員具有高度的專注力和反應能力,要求運動員快速接收到指令,并保持精神緊張。
(2)起跳技術。
起跳是整個跳臺運動過程中的重要技術,其動作技術好壞決定了運動員接下來的飛行距離。運動員通過高速的助滑后抵達跳臺助滑道末端,即起跳區(qū),要求運動員把握起跳時機是起跳技術的關鍵,其次運動員起跳需在高速移動中完成,起跳的發(fā)力方式要求更高。與這一動作技術相似的田徑項目有跳遠和跳高,同樣需要運動員在高速移動的過程中運用下肢力量。
圖2 跳臺滑雪運動員起跳動作技術
(3)飛行技術。
運動員在空中需要保持良好的氣動性。如圖所示,有學者曾在風洞測試中對跳臺運動員飛行早期階段的姿態(tài)進行測試,獲得飛行早期階段最佳姿態(tài)模型,α角控制在14°,β角控制在17.4°,γ角控制在163.4°,V角控制在37.9°,在此身體姿態(tài)下,身體與滑雪板所受空氣阻力最小,且能提供最大化的飛行升力,即獲得最佳升阻比,能獲得最佳的飛行距離。飛行技術為跳臺滑雪獨有的技術動作,雖然在田徑項目中沒有與此技術動作類似的項目,但依本文前述,在這一飛行運動階段中,涉及到多方面基礎身體素質,包括柔韌素質、協(xié)調(diào)素質、速度素質、靈敏素質等,這類身體素質在跨界跨項選材測試中,田徑項目運動員成績優(yōu)異,與田徑項目的基礎素質訓練廣泛全面有很大關系。從事過田徑項目的運動員所具備的身體形態(tài)、素質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接受專業(yè)指導,練習飛行技術動作。
圖3 跳臺滑雪運動員飛行動作技術
圖4 跳臺滑雪運動員飛行階段姿態(tài)模型圖
(4)著陸技術。
跳臺滑雪著陸技術在最終得分中占很大比重,在國際雪聯(lián)跳臺滑雪評分規(guī)則中,跳臺滑雪運動員如沒有掌握跳臺滑雪的專業(yè)的弓步著陸技術(Telemark landing),將扣除2分分值,在5名評分員手中各有20分的情況下,在這一著陸動作上直接落后其他運動員2分分值將意味著失去比賽競爭力。這種前后弓步著陸的專項技術需要下肢經(jīng)受過良好訓練的運動員才能完成。而田徑項目中,短跨跳類項目運動員的技術動作與次動作類似,均需要胯部良好的靈活性和穩(wěn)定的下肢力量完成此技術動作。
圖5 跳臺滑雪運動員著落動作技術
研究表明,田徑項目運動員長期從事短跨跳訓練,且身體素質和體能水平較高,在跨界跨項選材測試中成績優(yōu)異,選材通過率較高。通過對田徑運動員跨界跨項到跳臺滑雪項目的研究,對田徑運動員跨界跨項到其他項目、開啟第二段職業(yè)生涯以及優(yōu)化田徑人才資源都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研究表明,田徑項目運動員在力量、柔韌、協(xié)調(diào)、速度、靈敏等方面與跳臺滑雪項目所需體能要求極為契合,田徑項目與跳臺滑雪項目在體能訓練中存在共通之處,可以將田徑項目重點運用到跳臺滑雪的技能訓練中。
研究表明,田徑項目中的很多小項都涉及準備出發(fā)階段,此階段涉及到的相關啟動、起跑等技術技巧與跳臺滑雪出發(fā)階段相契合;田徑項目中徑賽項目的下肢發(fā)力特點和技術與跳臺滑雪項目中起跳、著陸階段的下肢發(fā)力技術較為相似。田徑項目相關訓練可以有效提高跳臺滑雪專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