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俊 魯明亮
摘? 要:隨著國家對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視,大學物理教學應賦予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德育功能,利用其在德育方面的優(yōu)勢,實施恰當?shù)慕虒W策略,“德智融合”,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智育和德育,真正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關鍵詞:大學物理教學? 德育? 德智融合?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1(b)-0138-03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ZHANG Zhenjun1? LU Mingliang2
(1. College of Science,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1100 China; 2. Nanjing Technical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19 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state'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should be endowed with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making use of its advantages in moral education, implementing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ies,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intelligence", comprehensively developing students' intellectu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truly realizing the whole process and all-round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intelligenc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高等院校作為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陣地,人才培養(yǎng)質量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因此,必須在大學物理課程建設和改革中注入新理念,不僅要注重學生智育方面的培養(yǎng),更要關注學生德育方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全面創(chuàng)新,深化教育改革。除了傳統(tǒng)的德育課程,高等院校還應該鼓勵其他各類課程的教師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深入挖掘各門課程的隱形的德育資源,將專業(yè)教學目標和課程德育目標相結合,利用課堂教學實現(xiàn)“德智融合”,潤物細無聲,真正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將各類課程與愛國情懷、理性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機融合[1],從而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創(chuàng)新型人才。
1? 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入德育的現(xiàn)狀和優(yōu)勢
目前,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中對學生的德育仍然是以德育課程為主,雖然有專門的德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直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是教育的影響力和有效性有限,不能滲透到學生的整個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之中。而大學物理課程教學通常以物理知識的傳授為主,隱形的德育功能還沒有很好地發(fā)揮和實踐,“教學”和“育人”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態(tài),對于大學物理教學中的“德智融合”的研究還比較少。
在物理課程的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將促使物理學擁有獨特的學科文化[2]。雖然物理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界物質的結構、性質、相互作用及其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但是它的研究范圍大到宇宙,小到微觀粒子,并且涉及生產(chǎn)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學科的發(fā)展歷史長河中積累了大量的思政素材,因此大學物理課程在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方面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第一,大學物理教材中包含非常豐富的德育素材,比如有物理學家的生平介紹或者某個物理發(fā)現(xiàn)的過程,真實自然,容易打動學生;第二,大學物理面向的學生人數(shù)眾多,涉及所有理工類專業(yè),可以在全校學生中比較大的范圍內(nèi)形成思想品德上的良好的引導;第三,物理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就聯(lián)系緊密,學生在學習物理的同時可以建立馬克思唯物主義價值觀,提高自己哲學思想和思辨能力。大學物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yōu)勢,設計“德智融合”的教學方案,在傳授物理知識的同時,抓住一切機會,潛移默化地在思想上引領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大學物理課堂打造成立德樹人的陣地。
2? 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入德育的實施策略
物理學的研究內(nèi)容和發(fā)展歷程決定了物理學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信念、幫助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中具有獨一無二的重要作用[3]。物理學發(fā)展的歷史中科學家們探索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和過程以及他們的科學精神,物理學應用于科技的實例,都能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品質,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物理應該在講授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很好地將這些隱形的德育功能發(fā)揮出來,形成“德智融合”的教學理念和內(nèi)容,立德樹人,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科學的品質,積極探索的精神,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2.1 介紹物理學家的事跡,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
在物理學史上,物理學家們的成功來源于他們優(yōu)秀的品質。他們?yōu)榱俗非笳胬恚趭^刻苦、勇于探索、實事求是、一絲不茍,不為名利,無私奉獻。在講授物理知識的同時,根據(jù)物理原理和定律涉及到的物理學家,融入對他們的介紹,用他們的科學精神和高尚品德感染和激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為人類謀幸福的思想覺悟。特別應介紹中國科學家的高尚品質以及在科學領域作出的貢獻,從而提升學生的民族榮譽感。
比如,在引出萬有引力定律前,教師可以介紹萬有引力定律發(fā)現(xiàn)過程中幾位偉大科學家的感人事跡。教師可以跟學生介紹天文觀測家第谷,他幾十年堅持不懈、一絲不茍地觀測,積累了大量數(shù)據(jù),從而為開普勒建立行星運動定律奠定了基礎。在講授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時,在介紹萬有引力常量時,教師可以介紹第一個測出引力常量G值的科學家卡文迪許,他一生淡泊名利,許多重要的科學成果都沒有發(fā)表,默默為物理學作出了巨大貢獻。另外,可以介紹我國科學家羅俊及其團隊2018年在《自然》雜志上發(fā)表的關于引力常量測量的最新成果。對于第一宇宙速度的應用,教師可以引申火箭的發(fā)射問題,介紹我國的火箭技術是怎樣從“一窮二白”到現(xiàn)在的世界領先的艱難發(fā)展歷程,從中引出愛國科學家錢學森的感人事跡。
2.2 挖掘物理學中的哲學思想,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物理學起源于人類對自然的探索,追求的是對自然規(guī)律的理解,與哲學有著天然的淵源,很多物理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物理學的知識、方法和理念,對于人們建立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4]。大學物理課程的德育目標就是充分挖掘物理學中的哲學思想,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比如,教師可以介紹人類歷史上對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的曲折反復的認識過程。最開始,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將光波與聲波作類比,認為光是在“以太”中傳播的一種波,這就是光的波動說。但是,由于當時的實驗條件和試驗手段的限制,波動所具有的一些顯著特征,比如波的干涉和衍射現(xiàn)象在光波中很難看到,所以波動說提出來后并不被大家所認可。后來,牛頓認為光是從發(fā)光體發(fā)出的以一定速度直線傳播的微粒,這就是光的微粒說。根據(jù)這個理論,很容易解釋光的直線傳播、反射、折射等現(xiàn)象。由于牛頓的權威性,光的粒子說統(tǒng)治了整個18世紀。后來,隨著實驗設備和手段的提升,光的干涉和衍射現(xiàn)象被相繼發(fā)現(xiàn),光的波動說又占據(jù)了上風。到了19世紀末,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發(fā)現(xiàn)光其實是一種電磁波而非物質波,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到了20世紀初,量子理論的建立、光電效應的發(fā)現(xiàn)和完美解釋,再次證明光具有粒子性。至此,對光的認識最終變得明朗,光是一種電磁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教師通過講述這一段歷史,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的發(fā)展歷史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期間也有會有各種波折,人們也許在某個階段的認識是不全面、不透徹的,甚至是錯誤的,人們認識世界的過程往往是循環(huán)往復,逐漸上升的,從而引導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今后在大是大非面前可以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自己作出科學理性的判斷,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哲學思辨能力。
2.3 列舉物理學的科技應用,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使命感
大學物理教學內(nèi)容中有許多理論其背后都有與此相關的科技應用,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及時介紹所講的理論在高科技中的應用,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科技應用我國處于領先地位,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自豪感,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懷;有些科技應用我國處于劣勢地位,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深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fā)學生“科技強國、創(chuàng)新興邦”的思想。
在學習質點運動學中,教師在講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時,可以引入中國動車的例子,設計計算動車的速度、加速度等例題,順勢介紹我國高鐵的發(fā)展處于世界的領跑者的地位。在介紹萬有引力定律時,教師在講授宇宙航行時,可以介紹近幾年我國在深空探索、載人航天、登月計劃等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這些例子會讓學生內(nèi)心激情澎湃,極大地增強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懷,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在講解涉及半導體材料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拓展半導體的應用——芯片,順勢遷移到我國目前缺乏芯片核心的技術,在這方面受制于人,這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所肩負的使命,從而激發(fā)學生好好學習,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擔當付諸在學習行動中,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4 建立“德智”結合的評價體系,培養(yǎng)學生德才兼?zhèn)?/p>
大學物理教學活動中,評價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德智”結合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智育和德育全方面的評價,使學生不僅知識和思維得到提升和鍛煉,思想品德、科學態(tài)度、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也能得到發(fā)展。
比如,教師將平時看報紙、新聞等積累的與物理相關的科學動態(tài)、生活常識和德育素材等內(nèi)容編入傳統(tǒng)的物理試題中,這樣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既能受到科學的思維訓練,拓展知識面,學以致用,又能受到德育的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作業(yè)和小論文也可以變換多種評價形式,讓學生寫寫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做一份關于某個物理知識發(fā)現(xiàn)過程的PPT,物理學史和科技前沿的知識競賽等,既生動活潑,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情感和科學素養(yǎng),將德育無形地滲透到學生的課余生活??傊?,教師可以利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在過程性評價中結合德育,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德才兼?zhèn)洹?/p>
3? 結語
大學物理課程內(nèi)容豐富,思政元素豐富,融入德育教育具有自身的優(yōu)勢,教師應充分利用大學物理這一平臺,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評價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具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引導學生將個人追求與國家需求和發(fā)展戰(zhàn)略統(tǒng)一起來。這需要我們大學物理教師堅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素質,改進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充分挖掘物理課程隱形的德育素材,探索出一條適合大學物理教學特點的“德智融合”途徑,真正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從而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孫磊,陳敏,郭偉.工匠精神的培育:大學物理融入課程思政改革探索——以“力學”章節(jié)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院報,2019,10(10):76-79.
[3] 朱世秋,賈貴儒,劉玉穎.在大學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科學世界觀和積極人生觀[J].高教學刊,2019(24):82-84.
[4] 姚陸鋒,楊海彬,陳聰.大學物理教學中融入物理海洋學知識的實踐探索[J].大學物理,2020,39(8):48-50,67.
[5] 鞠詠宏.同伴教學法在中職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9.
[6] 孫雁玲.基于同伴教學法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學實踐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