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查出了乳腺癌,目前正在接受治療,有病友說要打“護骨針”,但我不太了解,請問有必要嗎?
浙江 龐女士
龐女士:
人體的骨骼處于不斷更新的過程中,主要包括破骨細胞主導骨質吸收,和成骨細胞主導的骨質重建,兩者處于動態(tài)平衡過程中。當平衡被打破,就可能會出現骨質破壞、骨質疏松等。目前我們常提到的“護骨針”,通常指的是雙膦酸鹽類藥物,代表藥物如第三代唑來膦酸,它能特異地與骨質中的羥基磷灰石結合,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從而抑制骨質吸收。近年來還出現了一種新型骨保護藥物——地舒單抗,效果等同于“護骨針”,雖在國內上市時間不長,但在國外已經上市很久了。它能改善骨轉移后的疼痛,而且較唑來膦酸顯著延緩中重度疼痛加重時間,并減少阿片類強效止痛藥的需求。
護骨針的適應證包括骨質疏松、骨轉移及骨轉移相關的高鈣血癥等。因為乳腺癌本身是較易發(fā)生骨轉移的癌癥;且我國乳腺癌高發(fā)年齡在45~55歲,多數女性正處于絕經期,年齡的增加再加上絕經期帶來的雌激素下降,增加了骨質疏松的風險;有的乳腺癌患者需接受內分泌治療,如此一來,罹患骨質疏松的概率大大提高。因此,對于乳腺癌患者來說,骨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如不重視可能因骨質丟失而引發(fā)骨痛、骨質疏松甚至骨折等骨相關事件的發(fā)生,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為防止出現上述情況,就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規(guī)范的使用“護骨針”。
需注意的是,初次使用“護骨針”可出現用藥后的流感樣癥狀,通常表現為發(fā)熱、流涕等,持續(xù)1~7天不等。多數癥狀可用解熱鎮(zhèn)痛藥進行處理。通常在后續(xù)療程使用時較少出現。唑來膦酸有腎臟毒性,請勿與其他有腎臟毒性的藥物一同使用;若用藥前腎功能檢查已提示異常,需謹慎用藥。同時,用藥期間注意監(jiān)測腎功能。此外,雙磷酸鹽和地舒單抗治療均可能引起下頜骨壞死,風險因素包括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態(tài)和治療期間的口腔操作。因此,建議患者在接受唑來膦酸或地舒單抗治療前應進行牙科檢查與預防性處理,用藥期間盡可能避免牙科手術或口腔內有創(chuàng)操作,比如拔牙等。
為什么有的人有腳臭,而有的人沒有?主要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貴州 唐先生
唐先生:
人的雙腳上約有25萬個汗腺,每平方厘米的皮膚上平均存在著600個汗腺,是腋下汗腺數量的數百倍。這些汗腺平均每天會排出至少200mL左右的汗水。汗液本身是沒有味道的,但人體皮膚表面活躍著大量細菌,汗腺分泌的鹽分、葡萄糖、氨基酸等會給腳上的細菌們提供養(yǎng)分,腳汗與細菌混合后就會產生發(fā)臭的酸性物質。
與腳臭產生有關的主要有3種細菌:短桿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丙酸桿菌。其中短桿菌被認為是產生腳臭的主要原因,其本身就有臭奶酪的味道,還會分解死皮中的蛋白質,將其中的蛋氨酸轉化為甲硫醇,發(fā)出帶有硫磺味的腐臭。同樣帶臭奶酪氣味的表皮葡萄球菌也會和氨基酸作用,生成異戊酸,散發(fā)腐臭和醋酸的味道。丙酸桿菌會將氨基酸分解,產生帶有刺激性氣味的丙酸。這些復雜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又酸又臭,甚至有點辣眼睛。
腳臭程度的不同,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汗腺發(fā)達
腳本身就是人身體較容易出汗的部位之一,且一些人汗腺十分發(fā)達,大量汗液混合皮膚表面和鞋襪上附著的細菌就會產生臭味。
2.鞋襪不透氣
常穿皮鞋的男性,常穿不透氣絲襪、高跟鞋的女性,以及冬季愛穿保暖的長靴等,汗液不易揮發(fā),鞋或腳就容易有味道。
3.不合腳的鞋子
如果鞋子尺寸不合適,過小加上愛出汗,過大則增加摩擦,使腳部皮屑增加,破壞皮膚屏障,都會讓鞋子成為細菌的天堂。
4.鞋襪本身有“味道”
質量不好的劣質鞋襪本身就有濃重的工業(yè)染料味道,除了引發(fā)腳臭,還可能引起皮膚過敏等問題。
5.生活習慣差
避光、潮濕的環(huán)境是細菌最好的溫床,不透氣、更換少、未經清洗及充分晾曬的鞋襪,更容易引發(fā)腳臭,陰雨潮濕天氣更甚。
很多男性出汗多、更換鞋的頻率相對女性少。青少年新陳代謝旺盛,運動量大,運動后不注意及時清洗雙腳、更換鞋襪,都很容易引發(fā)腳臭。
6.腳病不愈
導致腳臭的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足部真菌感染,即我們俗稱的足癬、腳氣。足癬引發(fā)的腳臭和普通腳臭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是否有皮膚損傷。足癬病變常發(fā)生在足趾間、足跟、足跖、足部側緣等部位,會出現水皰、脫屑等,并伴有瘙癢,嚴重的甚至出現糜爛、滲液,后期更有可能并發(fā)細菌感染。
因此,想要防止腳臭,就要做到及時控制腳病、減少足部出汗、保持足部干爽、注意殺菌,具體措施如用抗菌皂洗腳、去除腳部死皮、穿干凈的棉襪、經常晾曬鞋子以及往腳部噴灑除臭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