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蔡愛民,關紅英,吳思思
(樟樹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江西 樟樹 331200)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總發(fā)病率的85%以上,是臨床上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患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多飲、多食、多尿、下肢潰瘍、肥胖及代謝紊亂和易疲勞等,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可引起腎臟、血管、神經、眼部和足部的機體組織病變及多種不良反應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隨著近年來生活環(huán)境和飲食習慣的變化,導致食物熱量的攝入偏高,致使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逐年增加,且患者群體呈年輕化趨勢,對2型糖尿病的防治已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有研究[2]顯示,將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hemoglobin,HbA1c)控制在<7%可有效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大血管或微小血管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目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手段仍以藥物控制為主,常規(guī)的方法是對患者使用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然而效果不佳。利格列汀是一種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能有效抑制胰島B細胞,起到降糖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利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依照不同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47.76±4.53)歲;平均病程(5.14±2.86)年;平均體重指數(shù)(28.74±2.86)kg/m2;合并癥:高血壓患者15例,高血脂癥患者12例。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齡(47.72±4.49)歲;平均病程(5.63±2.79)年;平均體重指數(shù)(28.05±2.81)kg/m2;合并癥:高血壓患者16例,高血脂癥患者10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有長期糖尿病史;術前經熒光血管造影及血糖檢測,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于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靜脈血空腹血糖≥7.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1型糖尿病史者;身體臟器已嚴重病變者;有精神病史或智力低下者;于28 d內注射過胰島素治療;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肝腎功能障礙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及合并感染嚴重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住院后均施以飲食及運動指導,保證患者狀態(tài)穩(wěn)定。對照組患者給予每天皮下注射重組甘精胰島(甘李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51)+重組人胰島素(通化東寶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20092)1次,根據血糖水平調整劑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利格列?。˙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ceutialsInc.,國藥準字J20130081)口服治療,每天1次,每次5 mg。兩組均治療3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胰島素抵抗情況:采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靜脈血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xiàn)BG)、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HbA1c水平;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評定標準評測患者的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18.5為偏瘦,>29.9為過度肥胖,處于中間階段為正常;計算兩組治療前后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和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shù)(islet betacell function index,HOMA-β)水平;觀察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FBG、2 h PG、HbA1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FBG、2 h PG、HbA1c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FB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
組別FBG(mmol/L)2 h PG(mmol/L)HbA1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0)7.86±0.426.82±0.2910.12±0.439.75±0.548.73±1.358.25±0.49觀察組(n=30)7.79±0.455.21±0.1510.09±0.417.13±0.498.72±1.386.24±0.43 t值0.279.390.118.060.016.83 P值 >0.05<0.05>0.05<0.05>0.05<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HOMA-β、HOMA-IR及BMI比較 治療前,兩組HOMA-β、HOMA-IR、BMI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HOMA-β高于對照組,HOMA-IR、BMI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HOMA-β、HOMA-IR、BMI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OMA-β,HOMA-IR and BMI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HOMA-β、HOMA-IR、BMI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OMA-β,HOMA-IR and BMI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HOMA-β,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shù);HOMA-IR,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BMI,體重指數(shù)
組別HOMA-β(mIU/L)HOMA-IR(mIU/L)BM(Ikg/m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2.76±0.413.12±0.195.85±1.423.98±0.5228.74±2.8627.97±2.45觀察組2.69±0.426.14±0.155.97±1.451.13±0.4828.05±2.8123.04±2.41 t值0.2826.570.149.090.393.32 P值 >0.05<0.05>0.05<0.05>0.05<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頭暈1例、大便干燥1例、呼吸道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0%(3例)。治療后,對照組頭暈2例、干眼1例、大便干燥1例、胃脹2例、呼吸道感染4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3%(10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P<0.05)。
糖尿病是由于生活飲食環(huán)境或遺傳因素等原因導致體內胰島素分泌量減少、糖代謝率降低進而引發(fā)腎臟代謝功能降低所致[3]。由于年齡增長、缺乏體育運動、家族遺傳病史及攝入過量高蛋白和高熱量食物等原因,通常會導致糖尿病癥狀加重,從而進展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礎為體內胰島素抵抗和胰島B細胞的功能受損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血脂代謝異常等[4]。人體代謝功能紊亂導致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形成胰島素抵抗,該現(xiàn)象可促進體內糖原的溶解和分化,抑制葡萄糖的攝取,還會導致脂肪酸和甘油經過相關酶的催化形成脂肪,如果此時的脂肪代謝因外界因素干擾而無法順利氧化,多余的脂肪酸則會隨著血液循環(huán)尋找能合成脂肪的機體組織,造成機體器官的脂肪量增加,此外還會加速蛋白質的溶解和分化而導致蛋白質無法合成,因此,改善患者體內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不足、血脂代謝異常等癥狀是提升患者血糖值及體質量的關鍵[5]。
2型糖尿病的傳統(tǒng)治療方法主要以口服降糖藥并配合控制飲食、增強身體鍛煉等方式降低血糖值和體質量,從而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重組甘精胰島素與重組人胰島素均有pH值偏酸的特征,在進入人體后遇到中性環(huán)境會生成微顆粒,使胰島素分子六聚體趨于穩(wěn)定,其分解為二聚體被人體吸收的時長可達24 h,具有峰值平穩(wěn)緩慢的特點[6]。該藥物被人體吸收后可模擬原有胰島素的分泌,抑制肝糖分解,且促進骨骼肌吸收葡萄糖,還能抑制脂肪細胞內的蛋白水解和脂解,對促進蛋白質的生成,降低血糖發(fā)揮突出的作用。利格列汀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研究的發(fā)展,利格列汀在降糖方面的突出作用逐漸被正視并合理運用,其具有不受食物影響、在就餐前后的時段均可服用、應用方便和患者依從性高等優(yōu)勢[7-8]。該藥物治療2型糖尿病的機制原理為:可通過抑制DPP-4酶活性而提高患者體內GLP-1(高血糖素樣肽-1)濃度,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進而提高機體活性腸促胰島素及GIP(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釋放肽)的活性,在正常生理情況下,DDP-4特異性分解代謝體內分泌的GLP-1,GLP-1在體內的半衰期僅為1.5~2.0 min,因此,GLP-1無法在體內達到治療高血糖的濃度,利格列汀可隨著GLP-1的變化而與之結合,共同調節(jié)體內血脂和糖代謝水平,從而降低患者血清中的HbA1c指標,同時減少胰腺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水平降低,調控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平衡患者的體質量且降低心血管風險,并可有效降低低血糖的發(fā)生率,起到保護胰島功能的作用[7],因傳統(tǒng)的血糖抑制劑主要是經由腎臟排泄物排出體外,對患者的腎臟造成一定負擔,進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利格列汀主要經由膽汁隨著腸道排出體外,經腎臟排泄的成分僅為攝入劑量的5%左右,因此,對高齡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無需再根據腎小球過濾率調整服藥的劑量,為腎功能不全患者提供較理想的選擇[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FBG、2 h PG、HbA1c、HOMA-β、HOMA-IR、BMI等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后,觀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利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可取得良好療效,能明顯改善患者體內血糖值,降低血脂,明顯提升患者的體質量和胰島健康,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